【香港商報哈爾濱訊】採購物資、入戶排查、宣傳鼓勁、送藥送菜……在新偉街道的萬米社區,活躍著一群人。儘管大家不是妙手仁心、身著防護服在病床診臺前救治病患的白衣天使,但同樣用堅守和大愛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扮演著最美基層「逆行者」的角色。他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發出了一個共同的聲音——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就是身處在抗疫一線的新偉街道萬米社區的社區工作者。
姚雪是萬米社區副主任從大年初三開始上班後就沒有休息一天,每天跟著書記一起送酒精、排查、站崗,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名列前茅,真的是用腳步丈量了萬米轄區的每一寸土地。每天早出晚歸成為常態,家裡的孩子原來跟媽媽特別親,但是自從疫情開始後,媽媽就天天不在家,每天都是爸爸陪著,早上沒醒媽媽就走了,睡著了媽媽才回來,根本見不到面,所以漸漸的跟媽媽就不那麼親了,姚雪嘴上不說但是心裡對孩子愧疚萬分,每天只要晚上回家洗乾淨後才能偷偷的親親熟睡的孩子,但即便這樣,她也從來沒抱怨過,她說:「我不怕苦不怕累,只是希望居民多一點理解和關心,配合社區工作,大家共同渡過難關,只要疫情過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崔海燕是萬米社區副主任,她老公是平房區醫院的醫生,兩個人都是從大年初三接到工作通知就開始上班了,兩個人每天一起出門,就各自奔赴到工作崗位上,白天各自忙碌著,晚上回家兩人也說不上一句話,有時她加班晚歸,有時他加班不回來,雖然沒有過多的言語,但是彼此都是心系對方的,他會給她準備好早飯,然後再出門,會叮囑她帶好口罩在接待居民,她也是一樣,幾天前她老公突發急性腸胃炎住進醫院,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雖然心裡萬分焦急她還是堅持站好最後一班崗才去醫院看他,他們就是這麼默默為這次疫情做出的付出與犧牲。
姜丹是萬米社區副主任,她去年剛剛生了孩子,還在送奶階段,每天都要忍受著漲奶的疼痛,但是她依然堅持來卡口站崗,做好外來人員、車輛的登記、勸阻等工作,發現哪位居民出門沒戴口罩、要外出串門走親戚等,都耐心地勸說。有一次站崗時棉鞋底壞了,寒風就從鞋底裡鑽進去,腳都凍的沒有知覺了,她卻笑著說沒事,沒事,然後用透明膠把鞋暫時粘上,然後繼續站崗,這就是萬米社區年輕的社區工作者。
陳玥是萬米社區專職副書記,去年年底剛剛做完手術,身體正在恢復當中,疫情發生後,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承包了所有的信息和內頁材料,而後哈爾濱第8號公告發布後開始實行站崗,又跟同事們一起去站崗
無論天氣多麼惡劣,她都堅持,一天不落,雖然也被累哭過,但是擦掉淚水後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為了轄區居民的安全,沒有一句怨言。有時愛人實在心疼就會來社區當志願者,幫助社區幹些力所能及的,同時也是為了陪伴她鼓勵她,做她的堅強後盾,就算不來社區幫忙也會在家研究菜只為了讓辛苦一天的她能吃頓好飯,同事還嘲笑他變成了廚子,正是有了家屬的支持,這些社區工作者才能沒有後顧之憂,把疫情擋在身前,把安寧留給身後。
趙博琳是萬米社區副主任,疫情期間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夫妻二人都上班。因為父母在香坊居住,香坊疫情比較嚴重;婆婆臥床、公公身體也不好,雙方老人都有特殊情況,孩子無人照顧,孩子自己在家弄吃的、上網課、學習等。在這種情況下,也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疫情就是命令,剛開始時居民對疫情重視程度不足,不配合的情況下,逐戶排查,強調嚴重性,叮囑做好防護工作。之後正好趕上生理期,但是也咬牙堅持連續幾天爬樓挨家挨戶送酒精。再之後為了防護好轄區居民的安全,冒著寒風在小區門口站崗看守,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竭盡全力爭取早日打贏這場防疫戰。
喬蕾萬米社區副主任,是社區老大姐。曾經做過甲亢手術,身體一直不好。但是疫情來臨,她一直和「戰友們」堅守在崗位,每天早出晚歸,放棄和親人團聚。疫情初期,每家每戶打電話排查外來人員,挨家挨戶送酒精,小區封閉,冒著寒冷在卡點值班。疫情關鍵時刻,每天天沒亮就到崗,報表、返哈人員報備,管理100多名居家隔離人員,從早到晚答覆居家隔離人員各種問題,解除他們的生活困擾。小小的身軀多次出現在居家隔離人員門口,為他們送快遞、送菜、倒垃圾。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見年幼的孩子滿心愧疚。孩子總說:媽媽,你不說過春節就是全家團圓在一起嗎?為什麼你天天上班不陪我。為了轄區居民的安全,只能舍小家為大家,這就是一個平凡的社區工作者在這次疫情面前的表現。
在這場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攻堅戰中,沒有局外人,更沒有旁觀者。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面前,這群基層「逆行者」以責任和擔當認做好排除疫情隱患工作,社區工作者們的行為也得到了居民們的點讚,他們忙碌的身影已成為萬米社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大家攜手就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張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