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齊魯網7月7日訊(通訊員 吳雲富 記者 春曉)在臨沂費縣上冶鎮東埠子村青年農民林建曄的種植基地裡,一株株桃樹青翠欲滴,紫色李子掛滿枝頭,泛青的石榴藏在葉間,果樹下成群草雞在自由自在地覓食……倘佯其間,讓人怎麼也想不到,眼前的300多畝滿目蔥蘢的「花果山」,在四年前竟是一片野草叢生、滿是亂石的荒嶺禿坡。「今年30000棵三年生的『紫薇』桃,就賣了17萬斤,收入70多萬元。」果園主人林建曄用手指著滿嶺的桃樹,言語間流露出喜悅之情。
「憨」:花二百多萬承包下沒人要的荒嶺
林建曄,一米八二的個頭,皮膚黑黑的。今年剛剛40歲的他,從高中畢業後就出去做煤炭生意,一起做到現在,已有十幾年了,手裡漸漸有了積累。
一次和鄰村的二村村主任李厚餘閒聊,無意中聽這位多年老友說起一件煩心事。原來他們村東一大片嶺地,三百多畝,由於儘是亂石崗子,不老實長莊稼,2008年4月以每畝十幾塊錢價格承包給了鎮裡的黃煙站,鎮黃煙站又轉包給附近村民栽植黃煙,結果跟黃煙站籤了五年土地承包合同,人家只包了兩年就不願意繼續承包了。原因就是那片嶺地太差了,栽上黃煙根本就長不高,產量特別低,栽黃煙的農戶連本都收不回來,到頭來落個白忙活農戶自然不願意幹。瞅著那330多畝閒置的嶺地,就像是嫁不出去的醜姑娘,成了李厚餘的一個心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林建曄心裡打開了小算盤:這幾年水果市場行情不斷上漲,發展果樹肯定能賺錢,那麼大一片地,整理後栽上果樹,也便於管理,準有好收穫。2010年4月,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程序,林建曄經過公開競標承包了二村的那片荒嶺,最終以每年400元一畝的價格,一下子就籤了19年合同。
聽說十幾塊錢都沒人要的荒嶺,愣是被林建曄每畝花400元承包了,村裡很多人都笑話他「憨」。
累:體重狂減了60多斤
說幹就幹,林建曄僱來了六臺挖掘機和幾十號人,一片片地整理布滿亂石和雜草的荒嶺,一連幹了五個多月,花費了七八十萬元。那些日子,林建曄白天在地裡撿石頭,平整土地,夜晚就睡在他那輛越野車上,原來230多斤的體重減到了170斤,熟人見面後要打量半天才能認出他來。
「當初以為承包土地只不過是投點資金,沒想到會有這麼苦、這麼累。」每每跟人談起那些沒黑沒白地幹活的日子,林建曄覺得那情景仿佛又在眼前。
那段時間當有人問起他在做什麼時,他都不好意思說實話,趕緊用一句「還是在外邊跑」搪塞過去。林建曄坦稱那是自己怕別人笑話他在外闖了多年又回家種地,會感到有一點難為情。
在開始整理荒嶺的時候,林建曄還專門將荒嶺的的土質取樣送往中科院去化驗,專家說他承包的土地適合種植果樹,這讓林建曄很是興奮。接著先後七次跑到煙臺考察棲霞的蘋果,向當地果農仔細了解蘋果的種植管理方面的技術,打聽近年來蘋果銷售的市場行情,還有果農的收入情況,心裡便有了數。
倔:認準了的道要走下去
原來的三百多畝地裡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唯一的灌溉水源是三裡多遠的小河水,沒有電。
開弓沒有回頭箭。從不服輸的林建曄一夜沒有合眼,自己算開了收入帳: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水果需求量大增,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就拿桃子來說,只要畝產量達到四五千斤,平均價格兩元一斤的話,這一畝地就能賣八九千塊,除去土地承包費、化肥、人工等成本費用,一畝地至少還能剩餘五千塊,怎麼也比種植糧食掙錢多。
由於整個嶺地雜草縱生,亂石密布,從秋天平整到了冬季,人累得瘦了一圈。將過去的山嶺地整平,修好的生產路縱橫交錯,排灌渠道全部暢通無阻。
除了投入,還是投入,從開始承包土地,僱傭多臺挖掘機、旋耕機等機械整理土地,修路建渠,前後已花去了300多萬。要去中科院引進果樹苗木可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林建曄粗略算了一下,大約需要200萬元。
「這麼大的資金缺口,想到去銀行貸款啊。可是我去鎮上的農村信用社兩趟沒辦成,怎麼辦呢?我就直接打電話到縣裡,給一個副行長,我跟他說我是個農民,承包土地種果樹,缺少資金,需要貸款,放給我不。人家說可以啊,隨後就來人到我這裡考察來了。後來就把貸款放給我了。」林建曄說這件事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多虧了信用社的幫助。
林建曄先後兩次從中科院以每棵60元的價格引進了30000棵「紫薇」甜桃,當年5月初這些桃樹苗了栽到整好的地裡。後來,林建曄又去北京從中科院買回了近50000棵「秦陽」蘋果、「凱特」杏,還有一些李子、石榴、棗、山楂等樹苗,這些果樹苗栽植後,林建曄在地上覆蓋地膜保溫和保持土壤溼度,還給每一棵果樹苗套上保芽袋,讓果樹苗快一點長根發芽。
用林建曄的話來說,對那片嶺地上栽植的果樹苗子,就跟伺候自己孩子一樣用心,當年苗子全部成活了,第二年就開花坐果了。
林建曄非常重視果樹管理,常年聘請了兩位技術人員,果樹剪枝、澆水施肥,活多的時候,比方說鋤草、疏果、摘桃子,需要人手多,林建曄就讓父母就從村裡找來七八十口子鄉親們給幹活,按天開工錢。
樂:昔日荒嶺變成「花果山」
去年麥收過後,桃子熟了。紫紅色的桃子綴在枝間,很是誘人。林建曄估計了一下,少說也有10萬斤,怎麼賣出去呢?
林建曄說他第一次摘下8000斤,裝上一車,拉到了連雲港,一車桃子一半是按一斤三塊六的價格批發給了一個超市,另一半拉到市場上零賣了一天。8000斤桃子賣了三萬多塊錢,這是林建曄三年以來投資收穫到的第一桶金。
等到林建曄拉第二車桃子再回到連雲港市,那家超市老闆找到他,全部買下了。原來上次超市購買了林建曄的4000斤紫薇桃後,顧客買回家一品嘗,回頭都說甜,很多顧客打聽再買這桃子。
林建曄當年收穫了12萬斤紫薇桃,通過出去聯繫市場和網上聯繫客戶,幾天工夫就賣完了。桃子賣完很長時間了,還有好幾家外地客戶打電話要買桃。除去化肥、澆水、人工等費用,當年純收入60餘萬元。今年桃子還沒成熟,很多外地客戶就打電話訂購。賣桃時,客戶直接開車到果園裡排隊等候,17多萬斤桃子,林建曄愣是足不出戶就賣光了。
「你看這果園裡,要啥有啥:桃子、蘋果、葡萄、杏、李子、石榴……」
四年來,林建曄沒有真正休息過一天,每天的「工作」就是圍著果園轉圈,觀察果樹長勢,更多時候在考慮下一步發展計劃。
今年春天,林建曄又引進了20000棵「日本香玲」核桃,為了擴大果園發展規模,又在臨鄉承包了700畝土地。目前,林建曄投資已經達到500多萬元。
說起今後的打算,林建曄說要建成一個苗圃基地,推廣優質果樹苗木;為防止水果豐收了,賣不出去,計劃建恆溫庫和果汁加工廠,價格不好的時候可以儲存起來,等到貴了再賣,殘次果子加工成果汁,實現利潤最大化……「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建成一個農業生態園,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林建曄信心十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