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力量∣王用華:以46年光陰詮釋孝道 在平凡中演繹親情

2021-01-16 澎湃新聞
巾幗力量∣王用華:以46年光陰詮釋孝道 在平凡中演繹親情

2021-01-13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巾幗建功新時代

凝心聚力促發展

今天的「巾幗力量」專欄

我們走進雁江區資溪街道資溪社區居民——王用華

一起聆聽她的故事

王用華,女,漢族,出生於1953年10月,群眾,資陽市雁江區資溪街道資溪社區居民。6旬老人王用華,自結婚後便幫著丈夫照顧癱瘓的奶奶,而後又承擔起照顧夫家的養父母、生母三位老人的重擔。46年來任勞任怨,被家人視為榜樣和楷模,也被鄰裡親朋稱讚為「中國好媳婦」。2020年12月,王用華被評為第六屆「感動資陽」人物。

01

悉心照顧夫家多位老人

年近七十的王用華,已經和丈夫陳忠良結婚四十幾個年頭了,也照顧夫家幾位老人的四十幾個年頭了。在她小時候,父母便去世了,由大爹大媽扶養長大,生活拮据卻溫暖,因此養成懂得感恩和孝順的好品質。

丈夫陳忠良的親生父親在他小時候去世,被抱養給如今的養父母。婚後,王用華便和丈夫、養父母及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癱瘓在床,王用華就每天餵她吃飯、為她按摩身體四肢、更換尿不溼等,半夜還要起來查看老人是否蓋好被子……9年後老人去世,身上沒長過一個褥瘡。

奶奶去世後,養父得了肺癌,腿腳不便,後來養母又患上直腸癌、高血壓且半身癱瘓,全是她一肩抗下。公公愛去樓下茶樓閒耍,她就每天上午下午扶著他走過去;婆婆癱瘓在床生活難自理,她就每天幫她梳洗、擦身、餵她吃飯等,當婆婆發病控制不情緒罵她、咬她、打她時,她都默默承受,從不抱怨記恨。

照顧二老期間,丈夫的生母宋廷君因年紀大了,從貴陽哥哥家中回到資陽與王用華夫妻一起生活。老人因吃素信佛,不沾一點油葷,王用華便另備鍋碗瓢盆,每天單獨為她做飯,沒有一絲不耐煩。因患重病,公公婆婆相繼離世,而丈夫的生母宋廷君沒有什麼大病,在王用華的悉心照顧下,如今已快滿102歲。除了腿腳有些不便、聽力下降外,整個人看上去十分精神,氣色也很好。

王用華的真心相待被全家看在眼裡,更被每一位老人記在心裡。當說到兒媳婦王用華這麼多年的付出時,宋廷君熱淚盈眶,直說這樣的兒媳婦難找。「媳婦對我很好,從不在我面前發火生氣,要吃什麼都給我弄好,給我吃的儘是好的。」

02

年年當選家庭「敬老楷模」

除了對老人悉心照顧外,王用華也一直通過言傳身教來引導教育子女。耳濡目染下,她的三個子女都十分孝敬老人,哪怕年少時再頑皮,也從來不會頂撞長輩,還會經常幫著她照顧老人。如今,孩子們都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不論是兒媳婦還是女婿,甚至她的孫輩,全都孝順長輩,大家庭十分融洽。

陳忠良的幾個兄弟姊妹都在外地,平時會給一些贍養費,時不時也回來照顧老人。看到王用華一輩子都在付出,一輩子都這麼辛苦,大家都挺心疼她。在宋廷君滿90歲那年,他們提出每年在家裡投票選舉「勞動模範」和「敬老楷模」,並進行獎勵。經過投票,每一年王用華都全票當選「雙模」。

「父母對老人都很孝順,尤其是我母親,在她身上我們學會很多,最多的就是仁義孝道。我們家風就是尊老愛幼,親善待人,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大家庭。」王用華的兒子陳罡如是說道。

王用華用46年的無悔付出不僅獲得全家點讚,就連鄰裡街坊在說起她時也無不豎起大拇指。老街坊任萬容說:「這是最好最好的媳婦,對老人相當地好,他們家風很好很好。」

編者語:王用華是街坊鄰居公認的孝媳、賢妻、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踐行孝道,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為我們傳遞著尊老、敬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

原標題:《巾幗力量∣王用華:以46年光陰詮釋孝道 在平凡中演繹親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公益的力量」2016黑龍江省公益廣告大賽46件作品獲獎
    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工商局、省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省廣告協會、黑龍江省公益廣告研究基地承辦的2016年黑龍江省公益廣告大賽,於8月20日啟動,歷時三個月,共在全國20個省區市徵集作品2170件,報送作品之多,質量之高創歷年之最。作品涵蓋中國夢、親情孝道、文化傳承、社會文明等十多個主題。
  • 【最美健康家庭】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家與愛的真諦
    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奮鬥、嚴謹、孝老是阿叢勇家庭的關鍵詞。  奮鬥。戶主阿叢勇於1998年承租了霞若小組村民位於孔堆小組產量不高的水田,幫助村民解困。承租田地後,種植水果,辦了養豬場,在霞若村阿叢勇是首個辦了養豬場和果園的創業人。在之後夫妻倆的養豬場和果園經濟收入越來越好,同時夫妻倆帶動了周圍村民科學養豬,提高經濟收入。
  •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美德,植物人老太太子女們詮釋的孝道
    03 老太太得病後治療兒女們清囊花了27萬治療費在伺候老太太過程中,知道了老太太是因為腦出血被兒子及時送到哈爾濱市醫大一院進行搶救,搶救過程經歷了8天2次開顱手術,術後送入ICU觀察室待了16天,穩定後出了哈爾濱醫大一院ICU。之後轉院回到區醫院ICU接著觀察了5天,在區醫院繼續治療了一個月,期間因為頭部手術有炎症老太太時而伴有發燒。
  • 「傳承好家風」孝道要先行!豐潤區學校開展「中華好家風·孝道...
    學校師生積極參與、踴躍投稿,16名學生在豐潤區老幹部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中華好家風孝道」徵文活動中獲得榮譽。02內化於心,把孝道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全過程。四年級 徐雪然:時間在永不停息的流逝,而我們應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去孝敬父母和長輩,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時間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在剩下的生命中,孝敬父母才能使我們的生活過得豐盈飽滿。
  •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
    常州中華孝道園內部的先祖廟堂,以祭祖文化、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為內在表現,以尊先祖、樹家風、傳孝道為外在場景,通過優秀的家風文化激勵後人,使之成為家風文化傳承聖地。此外,孝道園景區內還有很多的孝道長廊,走廊裡懸掛著偉人的名言名句,大多數都與孝道有關。在園區中,許多地方還可以看到關於孝道的經典故事。
  • 夢開花的地方︱不可忽視的「巾幗力量」
    -- -- 在扶貧發展的道路上,許多平凡的人用雙手、汗水和愛心譜寫出一首首不平凡的樂曲。他們不畏艱辛,他們堅持不懈,只為實現最初的夢想,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
  • 家訓中的孝道及其價值意蘊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是中華文化對孝最核心的詮釋。孝既然「始於事親」,顯而易見,「事親」是孝的基本內涵。如何「事親」?許多人只是狹隘地理解為贍養父母、滿足父母的衣食所需,即如孔子所批評的那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 一周文化講座∣民國時期上海的那些名案
    北京∣為生命中一些關鍵時刻設紀念日時間:1月16日(周六)14:00地點:朝陽區三裡屯路11號、19號三裡屯太古裡Page One書店主講人:李孟夏(媒體人)李孟夏有長達十幾年的媒體工作經歷1月17日下午,來MoCA聽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和作家於是分享《明日的餐桌》書中有機農業研究者和植物病理學研究者的思想碰撞,看國內一流生鮮網站「本來生活網」買手演繹一粒玉米背後的美好故事,學氧氣主播何遠和生活方式作家妖妖的私房小食菜譜。上海∣究竟什麼是「道場」?
  • 孝道,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華孝道園
    而這裡面,孝道是永久不變的。在古代,孝是測量一個人的重要準則,而現在,孝的含義更加價值連城!中華孝道園,它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內,是全國十大旅遊名片之一的景點。中華孝道園面向太湖,背靠蓼莪山脈,是江南一帶的「世外桃源」。中華孝道園的修建也嚴格遵守了中華園林傳統的風格。在進入園中一點,就有一座假山,它的形態雖然錯綜複雜,但是線條極美。
  • 好媳婦照顧癱瘓婆婆 用愛心詮釋孝道
    兩年前,婆婆腦梗癱瘓後,她寸步不離細心照料老人,用愛心詮釋孝道。2018年,下馬關鎮白陽窪村馬風花的婆婆馬正蓮病情突然加重,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她又因為腦梗導致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給老人看病家裡已入不敷出,為了生活,老人的兩個兒子常年外出務工,馬風花的公公年齡也大了,因此照顧不能自理的婆婆成了這個家庭的一個大難題。
  • 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孝道的內涵如何發生變化
    而在佛家思想的詮釋裡,孝養父母還有第四層次:孝養父母之智——增長父母慧命,讓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離輪迴,才是真正的孝。很多人認為,孝」產生於農耕文明的重老習俗。在中國,「孝」大致產生於商周時期,成熟於漢晉時期,距今至少有兩千年歷史。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社會歷經多次變革,而「孝」作為一種規範親子關係的倫理觀念,一直在起作用。
  • 2021年新年賀詞——不平凡的一年,致敬不平凡的你
    2021年新年賀詞——不平凡的一年,致敬不平凡的你 2021-01-01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愛情變成親情,也許陪伴才是最好的詮釋!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卻也開啟了親情的大門 正如上文所述,愛情中加入了生活的佐料,便醞釀出了另一種東西:親情。 很多人以為愛情總是轟轟烈烈的,總是一回憶起來就波瀾壯闊的,其實這不是完整的愛情,完整的愛情是摸著你的左手就像摸著自己的左手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所以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卻也開啟了親情的大門,
  • 一周文化講座∣從《愛新覺羅宗譜》談清朝第一家族的故事
    在這裡,你能看到Lightroom後期力量的興起,充分拓展了攝影師的自由度。在這裡,能幫助你突破傳統的拍攝局限,獲得技術的提升和心靈的共鳴。在這裡,你可以手握打開極致風景大門的鑰匙,走出自己的風景心路。北京∣敘利亞戰爭!中國能幹點啥?
  • 關於「家」最好的詮釋,《蠟筆小新》會告訴你,平凡中也有小幸福
    導讀:《蠟筆小新》中的平凡與溫馨,是關於「家」最好的詮釋,令人羨慕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蠟筆小新》自從1992年播出至今,已經成為了不可超越的經典日漫作品,即使現在的動漫迷都愛看俊男美女,但是對《蠟筆小新》依舊保持著一份回憶。
  • 孝道的悖論:五四知識分子的理智與情感衝突
    其三,孝道實際上是一種「孝的宗教」。胡適認為,儒家不信鬼神,便發明孝的宗教來代替神的宗教。在這種宗教中父母是一種讓人行善去惡的道德監督和制裁力量。他在《四十自述》中飽含深情地敘述了他童年和少年時期母親在做人方面給予他的良好教育,以及母親自身的榜樣力量,他稱讚母親「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胡適將自己做人和治學的成就歸功於母親的溫良仁厚和教子有方。他說:「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 金家嶺街道埠東管區:為推進疫情防控貢獻巾幗力量
    金家嶺街道埠東管區:為推進疫情防控貢獻巾幗力量 2020-03-12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宋代極度推崇孝道教化,開創了行孝講孝的良好社會風氣
    從古至今,「孝道」一直是價值觀念中的核心部分。古代社會提倡「善事父母」,當今社會提倡「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古人將孝道作為處身立世的道德準則,當今社會把孝道作為做人做事的根本前提;孝道既是個人不懈追求的道德準則,也是一個國家努力打造的民族品格。
  • 創業巾幗榜樣:李紅梅_資料區_雲南頻道_雲南網
    創業巾幗榜樣:李紅梅  60年代未出生的李紅梅是由養父養母帶大,從小就十分內向、懦弱,童年沒有快樂與溫暖,就與書本為伴,6歲時就養成閱讀的習慣。高中畢業後,李紅梅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進入了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一幹就是17年,那時的她很勤奮,但因為性格內向,在單位的發展受限,而她一直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 《天道》中的親情故事:尊重,才是真正的孝道!
    哥哥瞬間火了:看著他我就來氣,幾年不回家,一進門就打聽怎麼能讓咱爸死,那是人話嗎?你跟醫生說,錢不是問題,那醫生還不往死裡給你用高價藥?現在呼吸機血透機都用上了,連空氣過濾機都用上了,你以為你是誰呀?咱是不是有倆錢就非得這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