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中國新聞網 2011-08-12 09:48
「北京人」復原圖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著名的「北京人」化石由此出土。
北京猿人用火示意圖
2011年初夏,當劉武、同號文兩位中國學者,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博物館打開近一個世紀前封存的周口店化石的時候,往事像一張老照片,逼真地展示在眼前。
震動世界的兩枚牙齒19世紀末,歐洲學者就開始了在亞洲尋覓古人類的歷程。到了20世紀初,西方學者中出現了一種假說,認為中亞很可能是孕育人類的「伊甸園」。一時間,西方學者紛紛湧入亞洲。其中,瑞典人安特生在中國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收穫。
1914年,時任瑞典地質調查所所長的安特生,受北洋政府的聘請到北京出任農商部礦政顧問。在華10年間,他除了礦政專業外,在考古發掘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1918年,一條線索將安特生帶到了周口店。對龍骨山進行了三天考察後,他開始組織在周口店進行小規模挖掘。然而3年間他並未找到人類化石。
1921年,安特生的「後援」來了,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古生物學者師丹斯基,來到中國協助安特生的挖掘工作。同年,在一位當地老鄉的指引下,「北京人」的「洞府之門」,向他們打開了。此後,師丹斯基在這個地點,挖到了周口店出土的第一件人類化石——一枚臼齒。
1918年開始,從周口店以及中國北方其他地區出土的發掘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往瑞典,先後共400餘箱。烏普薩拉大學古生物博物館及斯德哥爾摩的東亞博物館兩家瑞典博物館,就是靠著周口店出土的化石而名氣大增的。1926年,師丹斯基在烏普薩拉大學清理從周口店運來的發掘材料時,又發現了一枚前臼齒,這是最早的兩枚牙齒。
瑞典人早期在周口店的發掘工作是在瑞典皇家的支持下進行的。安特生在華的考古經費主要來自瑞典科學研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主席就是當時的瑞典皇太子,後來的國王古斯塔夫六世。
1926年,瑞典皇太子訪華之際,安特生正式宣布兩枚牙齒的消息,從此周口店引起世界關注,「北京人」作為早期人類的代表,也為世人所知。
1974年到1979年間,我國舊石器學者黃慰文曾「坐鎮」周口店主持日常工作。這5年間,他一邊主持工作、接待要人,一邊整理周口店的歷史文件,並協助賈蘭坡撰寫《周口店發掘記》。由於與周口店的「親密」關係,他常常被媒體詢問「『北京人』的頭蓋骨到底在哪裡?還能找回來嗎?」1977年,他從一位瑞典客人那裡得知,上世紀50年代,師丹斯基在清理周口店材料時,又發現了一枚人類牙齒——一枚前臼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