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天文學社成立於2002年,成員分布在珠海校區、廣州校區東校園、南校園以及深圳校區,是一個融趣味性與實踐性於一體的學術類社團,旨在普及天文知識,並為天文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在物理與天文學院黨委的指導與支持下,社團使用高水平觀測設備,備有指星筆、雙筒望遠鏡、防潮墊等觀星以及科普的必備設備。
在社長韋樂瑤看來,天文是探索未知,是窺見自然的奧秘,天文學社一直在不斷引領同學們體會星空的奇妙。
在冬日的12月,四季星空中最璀璨的冬季星空部分將會在前半夜升起。一年四季之中,冬季天氣較冷,很多人可能不願外出,但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正是觀測的好時機。因為冬季星空中的亮星眾多,如由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獵戶座的參宿四組成的著名的「冬季大三角」,更有獵戶座大星雲、昴星團這兩個肉眼可見的深空天體點綴在東方的夜空中,吸引著天文愛好者,使得他們仰望天幕,追逐星光的足跡。
每年冬天,天文學社和物理與天文學院學生會都會合辦科普觀測活動「逐日摘星記」。這個活動面向珠海校區的全體同學,讓同學們將所學天文知識應用到實踐,同時讓同學們了解瑰麗的星空,激發對天文學的熱情。
「逐日摘星記」AR找星活動
天文觀測活動乍聽起來使人感覺頗有距離感。考慮到這一點,在2020年的「逐日摘星記」活動中,天文學社聯合中山大學樂元素音樂社團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科普觀測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子活動,如「逐日天穹」、「冬日摘星」、「流星光影」等,既有對日影的記錄,又有對流星的追逐,讓同學們在欣賞美麗星空的同時,聆聽獨屬於星空的音樂。
每年的十二月初,雙子座流星雨便會如期而至。雙子座流星雨是輻射點位於雙子座所在天區的流星雨,當其母體法厄同小行星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小行星會在軌道上掉落一定量的塵埃。當地球在每年的特定時間段經過小行星軌道與地球公轉軌道的交點時,那些塵埃就會落入地球大氣層,在大氣層作用下燃燒起來,形成一顆顆流星。
作為「逐日摘星記」的子活動之一,雙子座流星雨觀測活動「流星光影」吸引了許多同學的目光。活動時間恰好是雙子座流星雨極大值附近,參與流星雨觀測活動的同學或站或躺,在天文學社準備的防潮墊上感受流星划過夜空的絢爛。活動現場還搭設了許願牆,同學們將心願寫在便利貼上,讓這場流星雨見證自己美好的願望。
「逐日摘星記」活動照片
韋樂瑤說:「在去年的活動中,那天晚上碰巧天氣很好,這個活動吸引了很多同學前來參加,大家站著或躺在我們準備的防潮墊上,等待著或許下一秒就會划過天空的流星,在流星出現時大家一起激動地尖叫。那時相比看到流星的興奮,更令我開心的是大家體會到了星空的奇妙。」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躺在防潮墊上,期待著下一顆划過天空的光亮,當流星從天幕擦過的那一瞬間,星空的奇妙讓人沉浸在宇宙設置的巧妙機關中。
觀測前講解望遠鏡使用方法
天文學社社員越詩瑜說:「中大天文學社,這不只是星空仰望者們的集結地,更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裡,我們會為了天文思想的交流碰撞而雀躍,我們會為了星空的遼闊壯麗而由衷感嘆,我們會為了一場天文活動而竭盡全力……我們因為對星空的熱忱而相聚在一起,我們因為同一份敬仰而共同仰望。」
在天文學社,天文愛好者們能收穫的不止有深奧的天文理論,也有豐富的實踐活動,他們相聚在天文學社,在知識和實踐中對星辰深處進行不斷的探索。這些探索包括科普天文基礎知識的社課、對天文方面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的學術沙龍、以及不定期的天文觀測活動,如對太陽黑子、月球、行星以及深空天體的觀測等。
天文學社還依託物理與天文學院和天琴中心,為社員提供精良的天文器材,通過不定期的天文觀測活動,讓天文這門離不開觀測與實踐的科學,能夠真正走入同學們的生活。
在天氣情況較好的晚上,天文學社會借用物理與天文學院或者天琴中心的小型望遠鏡,在天琴中心的天台進行觀測活動。天琴中心也會不定期和天文學社合作舉辦面向全校同學的觀測活動。在對月球、行星、深空天體等的觀測中,社員們能練習天文器材的操作,對星空進行辨認,鞏固天文學知識。
日偏食觀測
作者:梁偉棠,左廣信,黃韻蕾
此外,天文學社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天文講座、天文知識競賽,特別是近幾年舉辦的華南地區大學生天文競賽以及路邊天文活動,在校內外均取得了矚目的成果。
華南地區大學生天文競賽是由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主辦、天文學社承辦的一項競賽。這項競賽旨在吸引更多潛在的天文學人才,對參賽者今後在天文學方向的求職求學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競賽對天文、物理和應用數學的基本功以及知識的運用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賽題難度相對較大。同時,競賽還會舉行以天文學和本校天文專業情況為主題的交流會,使得比賽過程既有刺激的競爭,又有友好的合作。
在這項競賽中,來自天南海北的天文愛好者互相交流,探討天文領域的學術問題。群英薈萃,這一群向星空孜孜不倦探求的仰望者,聚集在一起,對天文的未知發起了探索。
除了觀測星空外,天文學社還會對眼前瑰麗的星辰進行記錄,用手機、攝像機、電腦等設備拍攝,處理圖片。天文攝影也是天文學社社員必備的技能之一。
用天文攝影的方式,同學們不僅能在望遠鏡中看到皎潔的月亮,璀璨的星空,還可以在手機中存儲天體的照片,在朋友圈裡分享。
2020年,天文學社舉辦了「點星成畫」創意星座攝影比賽。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顆星星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在無數光年外閃爍著動人的光芒。而它們所組成的88個星座,在不同的人眼裡,又會組合成不同的圖形,演繹著不同的風採。這項比賽鼓勵同學們拍下夜空中的星座,進行星座連線,詮釋自己心中的星空。
「點星成畫」創意星座攝影比賽一等獎作品
《Indonesia Muara Enim <山林的夏夜> 多張拼接》
作者:連子萌
「點星成畫」創意星座攝影比賽二等獎作品
《西藏仁多鄉 <南天> 單張曝光》
作者:付智豪
比賽收到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有辨識度極高的北鬥七星,七星的鬥柄延伸向明亮的大角,又有豐富多彩的星空組合,迷人的星光讓人移不開目光。通過這場比賽,參賽選手天文攝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在拍攝星空、連接星座的過程中,也讓同學們對不同的星座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高新技術的應用也讓星空的拍攝更加簡便。從簡單的單眼相機,到可以連接望遠鏡的複雜相機,有了高新技術的加持,天文愛好者們可以記錄到各種不同的天體和天象,甚至通過軟體的處理,可以讓遙遠的宇宙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比如,將相機連接到望遠鏡上,成像後將相機拍攝的圖像轉至其他設備,便可以讓更多的人觀測到星空的美麗。或者連線遠程天文臺,借用精密的觀測設備,觀測到更加清晰的宇宙。並且,天文攝影的原圖都是黑白的,經過比較複雜的後期處理,例如對多個通道的照片進行疊加,可以得到更為絢麗多彩的星空圖片,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天文,愛上天文。
連線遠程天文臺拍攝的玫瑰星雲(已經過後期處理)
作者:梁偉棠
韋樂瑤這樣形容天文學社:「天文學社給社員提供了一個交流天文知識的平臺,還有一群可以和你一起出去觀測玩耍、一起搞科普活動的小夥伴。」
「因為熱愛,我們才相聚在這裡,一起向星辰大海前進。」細數來時星光,讓更多人了解天文、愛上星空,讓欣賞天文之美成為一種習慣。來自天文學社的他們,都懷揣著對天空的敬意,與對未知的探求之心,仰望著頭頂燦爛的星空,捕捉每一刻星空的絢麗身影,將天文的魅力傳播給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