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實錄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10月17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最近我們看到大陸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了一些具體落實惠臺31條的措施,想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馬曉光:今年2月,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出臺後,各部門、各地區認真全面落實。近期又有5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推出具體落地措施。迄今為止,已有16個省區市的35個地方推出具體落地措施。

    馬曉光:9月29日,貴州省發布《關於促進黔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共64條;10月15日,遼寧省發布《遼寧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共52條;10月15日,安徽省公布《關於促進皖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55條;10月12日,江蘇省蘇州市發布《關於促進蘇州與臺灣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55條。以上各地出臺的新舉措,既全面貫徹「31條惠及臺胞措施」,又突出當地特色和政策創新。在產業、財稅、用地、金融等多領域給予當地臺資企業諸多政策支持;在涉及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為廣大臺胞提供同等待遇;並且解決了臺胞關心的辦理信用卡、住房公積金、子女就讀、申領機動車駕駛證、醫療服務等熱點問題。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臺陸委會稱,大陸發布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大多數是「口惠不實」、「說一套做一套」,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持續推出包括「31條惠及臺胞措施」、實現向金門供水、取消臺灣居民來大陸就業許可證、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等一系列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努力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受到臺灣同胞廣泛歡迎和好評。

    馬曉光:自「31條措施」發布以來,各部門、各地區持續推動政策落地,就如剛才我介紹的,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眾多臺資企業享受稅收優惠、資金補助並參與研發計劃、政府採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眾多臺灣同胞獲得各類資格證書、就業崗位、獎項表彰、榮譽稱號。今年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成倍數激增,許多臺生如願拿到入學通知、獎學金、助學金等。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臺胞都感到衣食住行更加方便。事實勝於雄辯。民進黨當局以恐嚇、懲罰等手段阻撓臺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限制臺灣同胞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機遇,現在又顛倒黑白,誤導輿論,進一步破壞廣大臺胞的好事。有一句話說得好,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民進黨當局違背臺灣民意的做法,只會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也只會進一步喪失人心。

    中央廣電總臺央廣電臺記者: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日前稱,希望利用中美貿易摩擦讓大陸臺企回臺投資,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馬曉光:關於中美貿易的問題,有關部門已經多次表明我們的態度和立場。我想說的是,我們支持臺資企業在大陸持續發展的態度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據我們了解,目前臺資企業在大陸生產經營總體情況良好。廣大臺商看好大陸經濟持續發展的機遇和巨大的市場容量與市場潛力。一批技術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的臺資新項目正在開工建設,很多現有的臺資企業紛紛增資擴產。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1-8月大陸共批准臺資投資項目3265個,同比增長了29.6%。我們將持續釋放改革開放的紅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創造更多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新華社記者:「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滿五周年,請問臺資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已取得哪些成果?謝謝。

    馬曉光:「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取得重大進展,大陸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已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直接投資額累計超過600億美元、中歐貨運班列累計超過1萬列。廣大臺灣業者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直接受益。一些臺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利用中歐班列運往歐洲,為相關業者拓展了更大市場,並開闢了穩定高效的物流新渠道。一些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合作,通過提供電機設備和配套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燃煤電廠、聯合循環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還有一些臺資銀行與大陸銀行開展合作,提供項目融資,為臺資銀行帶來更多業務。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支持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合作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範圍和領域。

    廣東深圳衛視記者:據報導,臺灣陸委會要求大陸訪臺團與陸委會的官員會面,導致有地方的臺辦人員被迫取消了赴臺行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關係既有政治基礎,所以直接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渠道中斷,在這種情況下臺辦人員不便與陸委會人士見面。陸委會應該反省的是,為什麼2008年到2016年間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可以會面,而現在卻不能?而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以幾近無理糾纏的方式為兩岸民間交流設置新障礙。這種政治操作不得人心,也阻礙不了兩岸交流的步伐。

    海峽衛視記者:根據媒體報導,美國海軍計劃於11月在中國南海以及臺灣海峽派遣軍艦進行所謂「展示武力的軍事行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馬曉光:我們注意到了有關報導。關於南海相關問題,外交部、國防部已經多次表明了嚴正立場。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我們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我們奉勸有關方面謹慎行事,以免對臺海和平穩定造成損害。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臺灣所謂「中選會」日前通過所謂「奧運正名公投」案,並將與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捆綁舉辦,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我們多次講過,「奧運模式」是國際體育組織和兩岸體育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則。想借「奧運正名公投」來謀求「正名」,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鬧劇。島內極少數「臺獨」分裂勢力為了一己之私在民進黨當局的放任縱容下,無視國際奧委會和東亞奧協的嚴正警告,一意孤行推動該公投,最終損害的只能是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運動員的切身利益。希望廣大臺灣同胞保持警惕,珍惜現有的權益,不要因為幾粒老鼠屎而壞了一鍋粥。

    中新社記者:臺「時代力量」提出的「公投法」修訂草案將「領土變更」制定所謂「新憲法」列入公投適用事項,請問國臺辦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馬曉光:我們堅決反對以所謂「公投修法」和任何其他方式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今後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臺獨」是一條「死路」,只會把臺灣民眾帶進災難的深淵。

    臺灣TVBS記者: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問一下16號的時候,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科研船今年第四次靠港高雄碼頭進行補給和更換船員,預計18號晚上離港,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上個月的時候,「燕子」颱風重創了日本,造成關西機場關閉,大陸駐大阪領事館派車到機場進行接駁,引起臺灣旅客對臺灣在日部門的不滿。16號謝長廷在臉書上說,經過他的調查,他發現當時大陸派車接駁的地點不是機場,而是一個購物中心,他稱這是大陸的「輿論操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已經注意到有關報導,我們堅決反對美方與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這一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

    馬曉光:第二個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外交部和我們駐大阪總領事館第一時間已經介紹了相關情況。在前兩次新聞發布會上我的同事安峰山先生也已經就相關細節說的相當清楚了。事實是,我們駐大阪總領事館通過與關西機場方面協商,協調機場方面派出巴士把包括32名臺胞在內的1444名兩岸旅客從機場接運到外面的集結地,然後領館再派車把旅客運送到大阪市區,這個基本事實是任何人、任何狡辯都否定不了的。至於說臺灣民眾為何要批評、譴責臺灣有關方面,我想這是他們自己應該深切反省的問題。總之一句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企圖利用這一事件繼續作政治文章,抹黑造謠大陸,轉移輿論焦點,擺脫種種困境,這是不能得逞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在上海開幕,請發言人介紹一下臺商臺企的參展情況,謝謝。

    馬曉光: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這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40年間,廣大臺灣同胞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大潮,積極參加大陸經濟發展與各項建設事業,在實現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所以,我們真誠歡迎廣大臺商臺企參加進博會。據我初步了解,目前,共有72家臺商臺企報名參展,分布於電子、智能、醫療、食品、服務等五個展區,展區面積共2253平米。有關博覽會總體概況和相關信息,請大家查看進博會官方網站。

    臺灣聯合報記者:11月的臺灣地方選舉,許多臺商準備回去投票,有的三五成群結伴同行,都希望有像投票專機或者是投票加春節的專機,請問國臺辦是否會給予協助?第二個問題,我昨天剛剛抵達北京,我發現入出境的時候,不管是入出境的公務人員或者安檢人員或者衛生檢疫都改稱「臺灣居民」,已經不再稱「臺灣同胞」,是不是國臺辦或者大陸這邊有正式下公文改名稱?

    馬曉光:首先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沒有這樣的通知。「臺灣居民」也好,「臺灣同胞」也好,「臺灣民眾」也好,都是我在發布會上交叉使用的稱呼,所以大家不要多心,更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來做政治文章。

    馬曉光: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多次講過,我們不介入臺灣的選舉,但是如果有臺商願意返鄉投票,需要提供便利,可以向當地的臺協提出,我們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協助。至於你說到春節加班機,這個問題我要說一說。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時刻。我願意在這裡表示,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採取積極措施來為明年春節期間兩岸民眾往來,特別是臺胞返鄉過年提供便利。希望民進黨當局改變今年春節期間阻撓大陸民航加班機的無理做法,不要再蓄意設置障礙,損害臺灣同胞回家過年的基本權利。

    臺灣旺報記者:上周國臺辦在回復蔡英文「雙十講話」的時候,提到充斥著「兩國論」,想請問這是否已經是對蔡英文的定性?另外,蔡英文就職演說時,國臺辦當時回應說是沒有完成的答卷,請問這份答卷到底收卷了嗎?第二個問題,臺中市長林佳龍日前在一場演講提到,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有多元文化,要走出自己的主體性,他還說生活在臺灣,卻想著長江、黃河是很錯亂的,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馬曉光:關於臺灣當局領導人的相關講話,我在10月10日當天已經向各位作了書面回應,在這裡我願意再次重申,臺灣當局領導人的這篇講話充斥著「兩國論」的分裂謬論和針對大陸的對抗思維,暴露出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大陸的險惡用心。如此充滿敵意的挑釁言論,進一步證明民進黨當局是兩岸衝突的製造者,臺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只會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將臺灣帶向更加危險的境地。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改變不了的。任何挾洋自重、升高對立,妄圖破壞兩岸關係,改變臺灣地位的分裂圖謀和行徑,只能自取屈辱,絕不可能得逞。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幡然悔悟、棄舊圖新,重回「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來,這樣才能開闢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遠景。

    馬曉光:還有第二個問題,我想這種邏輯是一種神經錯亂的鬼邏輯,是一種自絕於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邏輯,說他賣國、說他背棄民族利益一點也不為過,大家知道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長江、黃河的歷史是我們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

    香港中評社記者:日前賴清德在被問及「何不要求美國與臺灣建交時」表示這個建議很好,會傳達給美國,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請問發言人對此作何評論?

    馬曉光:聽這番話,我感到這是一個做夢的人,說的是夢話,對於夢話,大概不值得發言人進一步評論。

    中國臺灣網記者:「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將於近期啟動,這是首次以兩岸網絡新媒體為主體舉辦的重要新聞交流活動,請發言人介紹有關情況?第二個問題,臺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8號發布針對大陸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調查結果,有54.7%受訪者認為該政策對臺灣民眾及產業具刺激效應,近五成受訪者表示,如果出現機會,有意願來大陸就業或創業,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屆海峽兩岸新媒體聯合採訪報導活動將於明天,也就是10月18日上午在臺灣會館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100多名新媒體人將參與這項活動。活動將聚焦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果,聚焦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深化的成果,來講述兩岸老百姓共同的故事。這個活動從北京開始,還要去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歷時16天。因為這是兩岸首次運用新媒體作為報導主體和傳播平臺而開展的一次新聞交流的重要嘗試,所以我衷心地預祝這個活動能夠順利圓滿,並且取得成功。

    馬曉光:關於第二個問題。因為你也知道我們對臺灣的一些具體民調不作評論。但是綜合這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的各種輿論所反映出來的情況,毫無疑問大陸從「31條措施」以來一系列的惠臺方針政策,應該說在臺灣民眾當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所以說,他們來大陸發展的意願進一步提升。我想正確的東西,我們就會繼續堅持下去。我們當前是要紮實地、認真地落實好相關的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帶來更多的便利,增加更多的獲得感。

    人民政協報兩岸經合周刊記者:我們注意蔡英文前不久曾經說過居住證只是方便臺胞在大陸居住和活動的證件。但是日前臺灣當局卻修改了相關文件,明確限制申領大陸居住證的臺胞未來不能考公務員、軍警校,不能參加縣市長選舉和擔任其他公職,請問發言人針對臺當局的這一針對居住證前後表態的政策矛盾有何評價?

    馬曉光:剛才我已經反覆講到,包括實施居住證的政策,包括「31條」等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的出發點就是為臺灣同胞來大陸生活、工作、學習、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便利,逐步為他們提供與大陸同胞相同的同等待遇。這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體現,是我們真心實意的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對於這樣一些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民進黨當局本來應該相向而行,大家共襄盛舉。但非常遺憾,他們都採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政治操縱手法,不斷地對來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進行恐嚇、限制乃至於懲罰,我覺得這樣的做法真的是不得人心的,希望他們能夠認真地反省。

    馬曉光:在這裡我也願意再次重複,臺灣居民居住證是應廣大臺胞需要制發,是一項便利臺灣同胞來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措施,不涉及臺灣居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調整。臺灣同胞申領居住證不需要放棄臺灣的身份證和戶籍,也不需要具有大陸的戶籍。臺灣居民居住證的申領完全採取自願原則,沒有任何強制要求。所以這樣的政策我們已經充分考慮了當前兩岸關係的一些特殊實際狀況,充分地考慮了臺灣同胞可能有的一些顧慮。但是很遺憾民進黨當局還是在一心一意要壞臺灣同胞的好事。我們也多次講,老百姓心裡有桿秤,他們這樣的做法究竟會導致什麼樣的效果,我想已經不言自明。

    北京日報記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據報導,臺灣三個所謂「友邦」,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海地的領導人在最近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均沒有提到臺灣,特別是海地最近剛剛接受了臺灣的1.5億美元的貸款進行工程建設。島內媒體用「罕見」形容這一變化。我們注意到這三個中美洲國家都是臺灣的所謂「友邦」中人口接近千萬或者超過千萬的大國。請問發言人的看法。第二個問題,民進黨的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最近也說,如果他當選臺北市長,將全面禁止臺北市懸掛五星紅旗,並且說民進黨人決不向「九二共識」和「兩岸一家親」屈服,請問發言人的看法?

    馬曉光:我們多次講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具體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問題,請你向外交部詢問。第二個問題,我想再次重申,對於一個做夢的人說的夢話,不值得我們來評論。

    新華社記者: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已經正式實施一個多月,請發言人介紹一下,到目前為止臺胞的居住證申領發放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馬曉光:我想用八個字概括,非常踴躍、持續不斷。

    臺灣旺報記者:最近臺灣準備修改兩岸相關條例,關於未經許可的陸資罰款額度,過去是12萬至60萬臺幣,現在調整成5萬到2500萬的臺幣,有大幅的增加,請問發言人如何評價?謝謝。

    馬曉光:我想大家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是有利於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會為臺灣居民解決就業、增加收入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說這是一件好事。當然民進黨當局的一貫邏輯就是,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都反對。所以我們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儘早拆除掉套在陸資身上的手銬、腳鐐。進一步發揮陸資對臺灣社會和經濟民生的貢獻,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做法。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日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稱,大陸對香港「緊縮打壓」,使香港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受到了「侵蝕」,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馬曉光: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了繁榮和穩定,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民進黨當局確實沒有資格在這個問題上說三道四。

    香港中評社記者:臺灣陸委會日前就臺灣中小學師生赴陸交流一事,請教育部門呼籲各校不要淪為對方「統戰的工具」,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馬曉光:把正常的兩岸青少年和教育界的交流想像成「統戰」,這就是民進黨的思維出了問題、邏輯出了問題,因為它是一種對抗性的思維、一種錯亂的邏輯。所以對於這樣的誣衊和指稱我們不能接受,兩岸教育界和中小學師生也不能接受。

    海峽兩岸記者:延續關於陸資的問題,最近看到民進黨當局有可能拿臺商下手,要全面收緊兩岸的資金流動,還要對臺商進行嚴審,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馬曉光:我不知道你這個消息是從哪兒來的,如果屬實,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千萬不能這麼做,傷了臺商的心。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馬曉光:好,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2019年9月25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實錄
    9月25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馬曉光: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來主持,下面請大家提問。9月16日至22日,2019浙江·臺灣合作周在杭州等地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雙方理事長郭金龍和蕭萬長先生等1500多人與會,達成了32個合作項目,投資總額約322億元人民幣。9月17日至19日,2019貴州·臺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在貴陽舉辦,臺灣工商界代表人士踴躍與會,達成16個合作項目,投資金額約25億元人民幣。
  • 2021年1月13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實錄
    1月13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朱鳳蓮: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在大家提問之前,我先向大家通報一下我們關於批准設立新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情況。  朱鳳蓮:大家知道,兩岸同胞開展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動力。從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山東、湖北、福建等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2020年11月25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25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朱鳳蓮:各位記者朋友,早上好。歡迎大家參加國臺辦新聞發布會。我們現在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到11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請發言人介紹臺商臺企參與大陸脫貧攻堅的情況。
  • 2004年9月15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實錄
    國臺辦今日舉行了9月份第一次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張銘清在會上表示,臺當局搞「國號簡稱」再一次暴露了陳水扁搞分裂、搞「臺獨」的圖謀,這是陳水扁「臺獨」本質的必然的一個反映。  張銘清: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舉行本月第一次發布會,歡迎各位提問。
  • 2019年5月17日新聞發布會
    2019年5月17日新聞發布會 中國證監會 www.csrc.gov.cn 時間:2019-05-17
  • 2017年10月27日新聞發布會
    2017年10月27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
  • 國臺辦2020年11月25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25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主持。以下為發布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下面開始提問。
  •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2020年10月29日新聞發布會
    邀請函各有關新聞單位:省政府新聞辦定於 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召開兩場發布會。誠摯邀請記者參加。
  • 全面推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實錄(文+圖)
    發布會現場  12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全面推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孫玉龍先生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我省汙染防治工作,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孫玉龍先生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中央駐甘、香港駐甘、省市40多家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的到來。  首先,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孫玉龍先生介紹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情況。
  • 「三臺融合」新聞發布會記者問答實錄
    「三臺融合」新聞發布會記者問答實錄 2019-09-10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財政收支情況網上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0年2月10日 來源:財政部新聞辦公室編者按:2020年2月10日,財政部召開2019年財政收支情況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9年財政收支情況,並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17日新聞發布會預告
    2020年5月17日新聞發布會預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5月17日15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機關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促進職業健康工作情況,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和職業健康司負責同志及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 全文實錄|山東發布2020年10月和1—10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0年11月24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1-10月份水氣環境質量狀況及秋季秸稈禁燒工作情況。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水處、土壤處、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薛梅主持。以下是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 石家莊市1月10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石家莊市1月10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澎湃新聞 2021-01-1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 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年10月17日)
    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有一條信息需要向大家主動通報,是關於今年前9個月全國吸收外資情況。為落實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第三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將於10月20至21日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舉行。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將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來自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地區的400餘位政府官員、國際和地區組織代表、企業家、商協會代表、學者等將參加本屆論壇,共同探討全方位開展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交流與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合作邁上新臺階。
  • 國臺辦2019年12月25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12月25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5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日(25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以下為發布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國臺辦的新聞發布會。
  •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2020年12月1日新聞發布會
    邀請函各有關新聞單位:省政府新聞辦定於 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上午10:00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負責同志等介紹加強糧食質量監管
  • 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日:59場新聞發布會解讀政策
    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日:59場新聞發布會解讀政策回應關切 2020-01-03 | 來源: 國新發布   原標題:《一周發布盤點》:59場新聞發布會解讀政策 回應關切  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地方(省級)共舉行59
  • 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實錄)
    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彭麗霞) 12月9日上午,永州市舉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振平致發布詞,專題介紹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概況、主要工作及成效等情況。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何曉東答記者問。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年4月26日發布會預告
    採 訪 通 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請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介紹當前糧食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歡迎出席。  為使記者在發布會上獲得更多信息,歡迎通過電子郵件或傳真將您對此場發布會感興趣和關注的問題提供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