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大學的好友辭職了,只因受不了公司的「形式主義加班」文化,明明手頭上的工作已經完成,也到了下班的點,整個公司竟然沒有一個員工起身下班,有好幾次好友因為家裡有事準時下班,結果第二天領導直接點名批評。
「你可能不知道,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快兩年,很多時候明明是部門領導自己的事情,他還要求部門所有人也來加班,結果我們就是在公司混了一天,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好友無奈地表示。
假裝自己很忙,目的是為了刷存在感
一位網友吐槽自己所處公司也很喜歡加班,由於整個部門是在一家很大的辦公室裡面,老闆的房間就在靠近公司大門的旁邊,只要誰一下班就走,基本上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哪個員工準時下班,第二天肯定挨批。
本來這名網友剛來的時候幹勁十分的足,為了讓老闆看到自己的價值,他每天都十分賣力的工作,基本上手頭上的工作每天下班前都能準時完成,到了下班的時候,他發現公司所有的同事包括老闆在內沒一人走,只好坐下來等到哪一位同事或老闆先離開,他才走。
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到點下班,然而到點下班的後果就是,結果第二天就被老闆抓過去訓斥了一頓,老闆認為他的工作量不飽和,隨後布置了更多的工作給他,看著周圍的同事明明已經完成了工作,卻假裝自己很忙的在加班,他表示十分無奈。
最後面臨長期無效加班的他,果斷的向老闆提出了辭職,辭職後他才知道,原來老闆的家就在公司旁邊,反正回去也就走幾步路的距離,所以根本就不著急下班。
現實中大多數公司其實都存在摸魚式加班的現象,嚴重程度各有不同而已,有的網友表示,其實到點不走的領導也在摸,只是員工下班不走是為了在領導面前刷存在感,而領導下班不走,則是為了在老闆面前刷存在感。
沒人走,我也不好意思走
判斷一家公司的員工是否存在「摸魚式加班」的現象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所有在加班的員工表面上看上去十分的忙碌,然而實際確實做著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員工的領導肯定沒下班。
某招聘網發布的《2019年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寫到,加班是因為「工作沒有完成」的人數佔據了41.6%,而「大家都沒走,我不好意思走」和「大老闆沒有走,不敢走」兩項則是佔據了的42.7%,也就是說正在處於摸魚式加班的職場人佔據將近一大半。
面對摸魚式加班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上班族表示自己雖然很反感這樣的形式主義,但還是只能無奈的選擇接受,其中一部分人則表示,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加深老闆對自己的印象,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職場如戲,全憑演技
關於摸魚式加班,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即便在上班時間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事情,但只要領導下班的時候還沒有下班,那我寧願加班發呆,也絕對不能準時下班回家,不是因為我想要憑藉加班得到領導賞識,而是因為大家都在這麼做。
一家公司的老闆深夜在家中刷好友圈,看到了一名員工幾分鐘前發出來在公司的動態,頓時感到莫名的欣慰,這麼晚了還在公司加班,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跟這名員工一樣,何愁公司發展不起來呢?老闆當然想不到,這名員工只是下班的時候忘了打卡,回來打卡的時候順帶的拍了一張公司照片發出去而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老闆對加班有著莫名的偏執,這才導致了大量員工「摸魚式加班」的出現,正所謂「職場入戲,全憑演技」,其實員工也只是按照老闆期望的做而已,即便不能給老闆留下一好印象,也不能給老闆留下一個不上進的印象。
碰到瘋狂加班的公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到高效反而成為缺點,幹得好不如演得好的公司,碰到後者這種公司,一定不要久待。
而公司如果想要發展,必定離不開每一個員工的努力和奮鬥,與其在員工的加班時長上去計較這個計較那個,倒不如為員工創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環境,激勵員工腳踏實地的幹活,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