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人該懂得:「其實,哪有什麼酒桌文化?不過是斯文掃地」

2021-01-08 老伴兒風停夜泊聊情感

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 抄襲必究

01

「酒桌文化」這個詞,好熟悉,卻一時間想不起什麼時候興起的,其中蘊含的「文化」究竟是怎樣的,也是有待於商榷。

只知道,任何一個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冰清玉潔的小家碧玉,在酒精的過度作用下,都是容易失了分寸的。

大腦反應程度、酒精作用的面容、語無倫次的語言、走路一米六一米七的步調……言談舉止間都透露著與平常狀態有著很大差別,整個人都寫滿了「失態」。

有一位讀者曾留言給我說:

其實,酒桌上是沒有文化可言的,再有文化的人一旦酒上了頭,都會斯文掃地。

是的,事實上的確如此。

酒桌上的文化,應該是來源於兩個方面:

1:各行各業的合作關係組織的飯局,用一種彼此都相互放鬆的狀態下,以打感情戰的方式,促成彼此的合作,最終達到共贏的目的;

2:親友相聚組成的飯局,用來聯絡感情,使相互的關係得以在更多機會接觸中,以談天說地的方式更好的延續。

而聚餐中的「酒」,便是在這樣兩種情況的飯局中,充當活躍氣氛必不可少的東西。

其實,在這裡,這樣活躍氣氛的東西並不一定僅僅是酒這一種,它可以是餐桌上所有能吃、喝的東西。

只不過,酒作為千百年來的氣氛調劑品,人們慣性思維下,把它推上了活躍氣氛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高位,成為了不可替代品。

02

在聚會中,人們對於各種聚在一起的形式起因並不在意,只是聚在一起,一醉方休的結局是屢見不鮮。

「你不喝這杯酒,我就不和你籤合同,你是對我的不尊重」、「你不喝這杯酒就是對我們之間感情的敷衍」、「你不喝這杯酒,你就是不給某人我面子」、「喝、乾杯,酒逢知己千杯少」……

什麼是酒呢?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酒,中國漢語詞彙,音jiu(三聲),英文:wine、Alcohol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隨著白酒、啤酒、紅酒等酒家族的問世,因都是糧食、水果等作為它們的原料,由此,太多人引出了這樣的說辭: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酒是糧食做、不喝是罪過!

也正是因為如此,聚餐時「酒」作為必需品的出現,人們又對於節制和度的把握不得當,所以造成了太多聞人咂舌的結果。

由於酒的盛行,不堪設想的後果太多,犯罪率和危險事件也在急劇上升。

酒的作用下,因神經被麻痺,人們不能自控意識、更不能清醒地識別「善與惡」,從而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做出或大或小的損傷,輕則失態,重則與生命有莫大的關聯。

聰明的人都該明白,其實,酒桌上是沒有文化可言的,真正的斯文也從來不在「酒蒙子」的世界裡存在。

03

無論你是何種身份,無論你是以什麼形式聚會,對於酒來說,小飲怡情,大飲則傷:傷感情、傷身體、傷生命。

酒品看人品,不懂把握尺度的人,一定是人品欠佳的人,因為他對自己、對他人,都太不負責任。

聰明的人,會對自己負責,更不會把所謂的聚會,變成「最後的晚餐」。

真正的的朋友相聚,均是聯絡感情為主,並不會以喝多、喝少來恆定彼此的情誼;

真正的親屬,更是會時刻呵護你的身體,更不會因為一場酒席就傷了日後的來往;

真正的合作並不需要酩酊大醉,關鍵看自己如何把握……

如上三種情況,其實都是看自己本身對於飲酒的把控程度,聰明的人能喝一杯,就絕對在半杯入口時,拒絕再次端杯,因為他知道留半分清醒不會失態,也不會受酒精的奴役失了分寸。

多少人因為「酒」,喝走了自己的女人?因為他日益貪戀酒文化的聚會,把家當成了旅店,更有甚者,在酒精作用下對妻子非打即罵,想來,任誰都難以承受這樣的家庭「氛圍」。

多少人因為「酒」,喝斷了親朋的關係?因為他不懂克制自己,還要逼迫他人灌飲,讓人心生厭惡,也會給親朋的家庭造成矛盾和爭執。

多少人因為「酒」失了太多機會?因為他不知道保留清醒的頭腦,只管一醉方休,人品低劣的樣子讓真正有涵養的人敬而遠之。

睿智的人該懂得:其實,哪有什麼酒桌文化?不過都是斯文掃地。

如果說把酩酊大醉、大失風度、嚴重失態的酒局,說成是「文化」,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04

人,貴在懂得凡事有度,也貴在明白告別低質社交,更不會因為自己的低劣就酒品,為他人帶來傷害和麻煩。

真正成熟的人,真正能做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很少喧譁近乎安靜,更多的他們在茶中完成了更多的事,維護了更多的關係。

他們從來不會貪戀酒桌,他們更不會讓自己爛醉如泥、失態後怪樣百出,因為他知道自己有正事可做,因為他懂得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和身後真正在乎自己的親人負責。

請一定牢記:無論是誰,只要他忽略你的健康、你的安全逼迫你一定喝過量的酒,企圖用酒精麻醉你讓你洋相百出,或讓你成為了酒的奴隸時,一定要及時擺出底線。

否則你很容易因為這樣的酒局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後果。

時刻清醒還不能事事拎得清,何況要成為酒的奴隸不能自控,那人生該有多麼悲哀?

而一個人也一定要明白酒並不是生命的必需品,儘量少喝或戒除,因為它對於自己本身並沒有什麼好處,尤其在量的拿捏上,自己更該懂得什麼叫做「自制力」。

所以,如果可以:

你能夠把握好自己的社交圈不是低質的酒局嗎?

你能把握好自己飲酒的尺度嗎?

你能保證在飲酒以後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嗎?

你能成為一個不被酒精奴役的人嗎?

—End—

情,是人在世間的煉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才能修成正果,認為文字帶出的能量是正向的,並恰巧讓你喜歡,點擊「關注」,和我一起探索情感的真諦!

話題討論:你有聚餐時被逼喝酒的情況嗎?歡迎留言聊聊。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創作路上感謝大家的陪伴,我會繼續加油的!

相關焦點

  • 什麼酒桌文化,明明是職場霸凌
    一條得到近20萬點讚的微博寫到:「酒桌文化就是傻嗶文化,別和我說什麼社會規則成年人必須要學會,學你怎麼當傻嗶?」是的,2020年了,年輕人已經不再樂意成為酒桌上被迫社交的工具人。對他們來說,濃度高的白酒很難喝,酩酊大醉以表忠誠的行徑很低下。願望只有一個: 以個人能力取得同等的回報。
  • 走樣的「酒桌文化」:從前人喝酒作興作詩,如今不喝就是不給面子
    關於喝酒這事,這幾天不是有個新聞,某銀行職員因為沒喝酒被領導扇了耳光。新聞一炸出來,便引起各路激憤,紛紛痛罵現在是什麼世道了,竟然還有這事!說真的,酒桌上類似的事實在是多了去了,畢竟「酒桌文化」可是咱們的優良傳統,不管是職場酒桌還是生活聚會酒桌,一句「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可謂經久不息、影響深遠。職場的「酒桌文化」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過「酒桌文化」在職場盛行的原因,歸根溯源無外乎是權力在作祟——所謂的領導要在酒桌上確認TA是否得到足夠的服從和忠誠。
  • 年底了,枝江人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和無效的聚會
    中國酒桌文化有以下特點:   第一、勸酒  到了酒桌上,酒不是你自願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這個來敬酒,一看是領導,那個來敬酒一看是什麼什麼。你都很難拒絕。不是不能拒絕,而是拒絕可能會傷人情,所以你最終難下決定。  這樣,酒桌的氣氛就很不好,給人造成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 傲百年白酒知識百科大全系列——酒文化和酒桌文化
    說起中國白酒,一定不能少得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畢竟,有很多璀璨的歷史事件和優美的文章都有「酒」的參與,也誕生中國獨有的「酒文化」!
  • 識人術:酒桌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最好敬而遠之
    不僅要結識貴人,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一些不起眼的人看走眼,得罪了別人而不自知,很可能給我們帶來禍患。有一位酒桌上認識的前輩,他對我說過:「在酒桌上,不患酒量不好,而患識人不明。」今天就聊聊酒桌上的識人術:酒桌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儘量少交往,最好敬而遠之。
  • 酒桌識人術:有本事的人往往有這3個表現,他們很不簡單,別小瞧
    酒桌識人術:有本事的人往往有這3個表現,他們很不簡單,別小瞧酒局,是一個對於職場人來說比較重要的社交活動。如果你與領導以及客戶這杯酒喝好了,那麼對於籤約合作的事情也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但如果你因為一些細節導致這杯酒並沒有喝好,那麼也就容易出現一些不好的事情,從而影響到了你自身的工作以及後續的人際交往。
  • 中國酒桌文化的醜陋一幕,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
    然而在當天酒桌上,行長堅持讓他把酒杯裡的飲料換成酒,他委婉地向領導表示了拒絕。  這時候他的部門領導突然走到他面前,狠狠扇了他的耳光,並厲聲質問,「領導敬你酒你為什麼不喝,你是不是一個傻X」,然後還一口一個「你媽X」的罵他。
  • 酒桌見人品,遠離有這三種表現的人,否則易招災
    爺爺喝了幾口醇香的酒,臉上流露著愉悅而又慈祥的笑意,笑道:「喝了這一輩子的酒了,喝的其實不僅是酒。也是在酒裡品人生。」我們家族男人多,也有不少是經常在外有應酬的人,說起酒這個話題,都和老爺子有了共鳴,紛紛說起自己酒桌上的故事。老爺子緩緩說道:「其實呀,酒桌就是人生的縮影,什麼悲歡都在酒裡,在酒精的作用下,一個人難以偽裝,這時候的他是最真實的。
  • 酒桌上,逢迎領導不管用,注意三件事,做好職場無憂
    我國的酒桌文化有著很久遠的歷史,直到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是親友之間聊聊家常,也喜歡在酒桌上去完成。而在職場中更是如此,生意夥伴之間談合作喜歡在酒桌上完成、同事之間促進感情也是在酒桌上完成。甚至連公司平時的聚餐和年會,都離不開喝酒。
  • 爺爺經驗之談:酒桌上有2種行為的人,一般心機很重,交往要小心
    在我們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當中,人和人的交往十分的密切,尤其是上班族,應酬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喝酒也就成了經常的事情,其實在古代也是如此,大多數都需要喝酒助興,對於飲酒的俗語也是相當的多,在酒桌我們經常聽到感情深一口悶這句話,還有人會拿這句話來勸酒,好像不喝就是沒感情,不深厚一樣。
  • 曾國藩的酒桌識人術:酒桌上有這3種行為的人,別深交,敬而遠之
    很多人寧願吃壞腸胃,喝壞身體,也要奔波於飯局,就是為了結識人脈資源,尋找成功機遇。酒桌上雖然大家都在推杯換盞,但是比的不是酒量,而是識人的智慧,做人的手段。曾國藩曾經說「酒是穿腸毒藥,氣是惹禍根苗。」,就表明一個酒桌上的識人之術。曾國藩身上有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飯局識人術:酒桌上,有這二個表現的人,往往難成大器,講得超準
    被稱為「謀聖」的鬼谷子曾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人活在世,如果想要成功,除了有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一個人就算再成功,但是識人不慎,誤信了小人的唆使,很容易吃虧上當。
  • 酒桌文化害苦了多少人!沒有節制的喝酒,或會給身體帶來3大危害
    近日,龐博在某個綜藝上吐槽酒桌文化,引發了大眾的熱議。龐博說說自己的父親很愛喝酒,他也發現喝酒能快速拉近身邊人的距離,而且「喝得越多、拉得越近」,當肝硬化和膽結石在一起喝酒,就會迅速成為「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 周易告誡:酒桌上有這「4種行為」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別交心
    說到《易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是幾千年的大誤會。《易經》,作為古代的作品,包羅萬象。除了字面上的描述,其實還有更深的內涵。在古代,《易經》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主要是因為它闡明了世界萬象變化的奧秘,被古代先賢公認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識人術:酒桌上他人瞧不起你的3大表現,該反擊時要反擊
    無論一個人再怎麼優秀,也肯定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他,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個性,都有自己獨特的「三觀」。雖然說面對別人的不服氣,我們不要太去在意,但是如果對方因為不服氣,在你頭上「撒野」了,那麼你可不要客氣了,因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你要是該反擊的時候沉默了,那麼你的形象會在眾人面前一落千丈。
  • 銀行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扇耳光,馬雲:沒見過酒桌上談成事的
    1:銀行新員工不喝領導敬的酒,被扇耳光,被員工曝光上熱搜:職場中的酒桌文化我們早已耳熟能詳,許多人也深切地領略過酒桌文化的「薰陶」,同樣,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又愛又恨,愛的是的確有很多事情能夠憑藉酒桌這個地方談成,甚至還可能有意外收穫。恨的是酒桌文化實則有些畸形,把一個人的能力壓制到最低,只以能否喝酒論高下。
  • 飯局離場,高情商的人會刻意帶走這3樣東西,難怪被人高看一眼
    飯局離場,高情商的人會刻意帶走這3樣東西,難怪被人高看一眼飯局酒桌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場合,躲不開,避不掉,除非你自己去深山老林隱居,否則就需要你去應酬。有的時候是親朋好友一起聚餐,而有的時候則是和同事、領導、客戶一起吃飯,不管什麼情況,情商往往決定著一切。
  • 酒桌上領導讓你「去催菜」,聰明人才明白,其實是3種「暗語」!
    許多職場新人都經歷過,酒桌上的領導說「去催菜」,不要再說「好的」,聰明人才明白,其實領導話裡有話,是有暗語的,就看你明不明白!領導的重要宴請,遇到了飯店爆滿,服務跟不上,後廚上菜很慢,包間裡的服務員也忙不過來,酒桌上就不夠場面。領導就會覺得在客人面前沒有面子。一是要反覆「催菜」,保持酒桌上「正常運轉」。二是要甘於充當「服務員」,端茶倒水,及時倒酒。
  • 馬雲:酒桌上這三類人不能重用
    無論職場中,還是商海裡,通過「酒桌文化」證明誠意,贏得合同訂單,得到老闆賞識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在新一期的《脫口秀》大會上,龐博吐槽:酒桌上一個肝硬化,一個膽結石,喝到最後開開心心成了肝膽相照的好兄弟。這雖然是個段子,但不可否認的是,發展至今的酒桌文化,已經越發變得扭曲了起來。
  • 酒桌禮儀:落座位置有講究,不同場合不同對待,非常重要
    相對於南方人的飲茶習俗,北方人似乎更青睞於酒桌上的推杯換盞。不論是南北的房差異,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酒文化其實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國都這非同一般的地位,你會發現,不論是生意洽談亦或是朋友聚會,總是離不開酒局的,即便是逢年過節的家庭聚餐,也少不了一番暢飲。相對於朋友聚會的輕鬆氣氛,交際酒局禮儀相對就要多一點了,那麼你知道交際應酬中,酒桌上的禮儀嗎?找準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