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潼二胡示範講座—劉天華二胡曲之演繹 《病中吟》
豐子愷對二胡的高度評價「小提琴的弓子被解放出來了」丨二胡不如小提琴自由?
大家都知道,豐子愷是一位著名的漫畫家,他的漫畫獨具特色;他也是一位文學家,他的散文集《緣緣堂隨筆》非常著名。但豐先生還是一位音樂教育家可能知曉的人就不太多了。據他自述,少年時他向對面弄內一個裁縫司務大漢學過二胡,後來去日本留學時,課餘曾隨日本的小提琴教師學了年餘,已入堂奧。回國後從事文學、漫畫創作,而把樂器演奏荒廢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帶了孩子在山村的茶館裡避雨,因為閒著無聊,向堂倌借了一把二胡,憑著早年的童子功拉了起來。他的孩子跟著《漁光曲》唱了起來,吸引了當地的村民一起唱了一首又一首。他在《山村避雨》一文中描寫了這動人的一幕。他說:「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我曾經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但是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味。」
《漁光曲》教學視頻
接著,豐子愷先生感慨道:「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製造雖精,世間有幾人能夠享用呢?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小曲。倘能多造幾個簡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漁光曲》一般流行於民間,其藝術陶冶的效果,恐比學校的音樂課廣大得多呢。」
我想說,豐子愷先生對二胡的稱道是有道理的,但似乎不需要因此而把鋼琴貶稱為「棺材」,這有失先生的大家風範。西洋管弦樂和我國的民族音樂應該而且完全可以和諧共處,攜手前進。
電影《漁光曲》,1934年
小資料:歌曲《漁光曲》(安娥詞,任光曲)作於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歌。任光為作此曲,特赴漁民區觀察漁民生活與勞動。質樸真實的歌詞的委婉惆悵的旋律鮮明地描繪了30年代漁村破產的悽涼景象。音樂中飽含了漁民的血淚,感情真摯,展示了舊中國漁民苦難生活的悲慘遭遇,抒發了勞動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緒。《漁光曲》是中國電影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於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以該片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左翼電影關注社會底層,將他們悽慘的生活藝術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最早的有聲影片之一,《漁光曲》上映後頗受歡迎,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該片同名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
往期精選:1、「就像一片雲彩消失在蔚藍色的天空中」丨阿巴多指揮馬勒《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2、薩朗波的眼光同馬託的眼光相遇後丨奇科裡尼演奏薩蒂《裸體歌舞》第一首(Gymnopédie no.1);3、懷疑那些已經找到真理的丨巴赫《約翰受難曲》(BWV 245)丨翁德裡希,迪斯考,路德維希演唱;4、他用小說模仿巴赫丨紀德《偽幣製造者》與《賦格的藝術》(BWV1080);5、遊泳池公開了人類文明的滿目瘡痍丨我們可以在薩蒂的《裸體歌舞》中溫暖地睡去……6、「當我想用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只想到了維也納!」 7、從杜達梅爾的成功反思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出路;8、音樂迷的德拉克羅瓦及其蕭邦畫像丨讀《德拉克羅瓦日記》;9、紀伯倫丨我的心曾悲傷七次丨聽海頓《臨終七言》(Op.51,Hob.III50-56);10、「假死十年!」的波利尼與查拉圖斯特拉開始下山!11、音樂從貝多芬開始向人傾訴,在他之前,音樂只跟神交流丨從《哥德堡變奏曲》到《迪亞貝利變奏曲》;12、人心的限度裡盛不下管風琴音樂,因為它是一陣神聖「顫慄」的表達丨斯美塔那《伏爾塔瓦河》管風琴版;13、音樂是宇宙最後的出溢,正如上帝是音樂最後的流射;14、貝多芬的一切我們都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重新找到丨貝多芬《D大調鋼琴三重奏「鬼魂」》;15、米蘭·昆德拉丨將我們分開的是兩種美學態度的撞擊,忍受不了媚俗的人碰上了忍受不了粗俗的人;16、莫扎特與歌德唯一的「合作」丨芭特爾演唱藝術歌曲《紫羅蘭》(KV.476);17、我為何感謝巴赫丨他的音樂像一道光亮,給人最好的生命和信仰的啟蒙;18、塞西莉亞,她如何成為西方宗教音樂的繆斯?19、梁實秋說:「音樂這樣東西,是最富於侵略性的。」 20、溫度貝多芬單曲丨「即使是最神聖的友誼裡也可能潛藏著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