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17:47:06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辭舊迎新,在狗年(2018年2月16日至2019年2月4日)的最後一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年A股發生了哪些大事。
1、獨角獸企業回歸
所謂獨角獸,是指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創業企業,這類企業成立不超過10年,接受過私募投資,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不過此前,由於我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較高,這些獨角獸企業選擇在國外上市。而在狗年開年後不久,監管層就為獨角獸企業的回歸發布了政策紅利和開闢快速通道。
比如去年2月28日,有媒體報導稱證監會將對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生物科技、雲計算等4個行業中的「獨角獸」公司開通IPO綠色通道;還比如去年5月4日,證監會起草了《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為「獨角獸」企業的回歸提供低成本快車道。另外,去年6月6日,證監會在披露CDR試行辦法時,還下發了6隻專注投資戰略配售企業的獨角獸基金的批文。
在政策推動下,獨角獸企業回歸的速度也有所加快。
去年3月8日,證監會披露富士康已經順利過會,從遞交招股申報稿,到順利過會,富士康股份只用了36天時間。而中概股回A第一股且有著醫藥界「華為」之稱的藥明康德,5月8日正式登陸A股主板,成為首家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另外,以創業板首家獨角獸身份登陸A股的寧德時代,則從招股書預披露更新到順利過會,歷時僅24天,以此刷新了藥明康德之後工業富聯36天「閃電」過會的紀錄。
2、A股「入摩」、「入富」
歷時四年,A股哎經歷三次闖關折戟後,終於在狗年被納入MSCI的行列。
去年5月15日,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成分股調整結果,據了解,共有234隻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其生效時間則是6月1日。而在6月21日,MSCI官方宣布的2017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顯示,MSCI決定自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
另外,去年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分類是次級新興市場。富時羅素還指出,按照進程,A股將從2019年6月開始逐步納入,從中國A股互聯互通全盤指數中(FTSE China A Stock Connect All Cap Index)選取符合條件的大盤股和中小盤股,第一階段A股權重將在新興市場指數中代表5.5%。另外,中國政府債券將會被納入觀察名單。
A股「入摩」和「入富」,進一步提高了A股國際化程度,同時對A股投資風格進行優化,增大機構投資者佔比,推動市場制度和規則的進一步完善。
3、科創板橫空出世
去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70多天後,今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
而在狗年即將結束的前夕,今年1月30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隨後,上交所也發布了《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科創板改革的相關內容,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4、退市公司多達7家
在狗年,退市的上市公司也特別多。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經交易所確認的退市公司有7家,分別為吉恩鎳業、昆明工具機、烯碳新材、金亞科技、雅百特、中弘股份、長生生物。
其中,吉恩鎳業、昆明工具機兩家公司打響了年內退市的第一槍,上交所於去年7月13日對上述兩家公司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吉恩鎳業、昆明工具機也由此成為年內首批退市股。而烯碳新材、中弘股份、ST長生3家公司,則分別被冠以「非標退市第一股」、「破面退市第一股」以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第一股」,而金亞科技和雅百特,則分別因為涉嫌欺詐發行股票和涉嫌違規披露信息被啟動強制退市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問題公司退市,得益於狗年退市規則的更加規範。
7月27日,證監會發布新規,明確上市公司構成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和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的,交易所應當嚴格依法作出暫停、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決定。11月16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修訂後的退市規則,明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違法情形和實施程序,新增社會公眾安全類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同時,退市新規也提高了退市的效率,將暫停上市期間由12個月縮短為6個月。對於欺詐發行的公司,新規實施一退到底的原則,不再給予其重新上市的機會,而其餘重大違法退市的公司,新規則將其申請重新上市的時間間隔,從原本的1年延長至5年。
5、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
「隨意停」、「任意停」、「長期停」等A股停復牌亂象,由於缺乏高效有力的治理和規範手段而層出不窮,比如*ST新億、深深房A、信威集團等一大批「釘子戶」,連續停牌時間均超過300天,長期停牌使得投資者放進去的資金變相凍結,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權益。
為了維護投資者的正當交易權益、規範市場運行,監管層紛紛出重拳整治停牌亂象,去年11月6日,證監會出臺了《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停復牌的原則、理念以及基本要求。新規重點針對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行了相關約束,壓縮重大事項停牌期限,提出「交易所應當進一步縮短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項申請股票停牌的期限,明確各類型重大事項停牌的最長期限」。同時,證監會要求強化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信息披露要求。
隨後,滬深交易所分別於11月21日發布《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信息披露指引(徵求意見稿)》,對上市公司停復牌做了更加細化的規定。
監管層接連出臺的停復牌制度因力度較強而被市場稱之為「史上最嚴停復牌新規」,二級市場上,新規的威力也立馬得以體現,不少A股市場的停牌「釘子戶」沙鋼股份、海南橡膠等紛紛在新規發布後迅速選擇復牌。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首席記者 張蜀君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