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築群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它也是明清時期皇上辦公和休息的地方。中國所在的地理板塊也處在板塊交接的地帶,這樣的地方往往也是地震頻發的地方。為了故宮選擇建在這裡卻沒有因為地震原因出現倒塌的情況呢?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在中國地震史上影響也是很大的,給國家和民眾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但是和唐山相距不超過200公裡的北京故宮為何沒有因此受到任何災難呢?小編這就跟大家說說這其中的原因吧。謝謝關注!故宮建築群是公元1418年左右建成的,距今有700年的歷史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發的時候,北京周邊的房屋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損失,包括元代時候的白塔也遭受到了創傷,同樣都是在北京地區。
為何故宮建築群在唐山大地震爆發時候沒有出現任何損傷呢?難道我們的老祖先在建造建築的時候充分的考慮了故宮的超強抗震性了嗎?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祖先的建築水平就真的不一般了。能把世間的所有問題都能考慮進去建成了這個令天的人們都自愧不如的大型建築群。
唐山大地震的震級是8級左右的地震,震級如此之高帶來的破壞是嚴重的,為何不到200公裡的北京故宮就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呢?我們的科研人員對這個問題也非常好奇,覺得這也是他們研究的課題。怎麼才能驗證故宮能承受多少級別震級的地震呢?研究人員經過充分考慮後製作了一個微縮的模板。
這個模型在建設的過程中完全採用明朝時期的建築材料,這也是取得實驗結果最關鍵的步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次實驗是較為科學的檢驗,專家就根據故宮建築資料製作的這個模型後來投入了故宮抗震實驗。科研人員從地震的最低級別3.0級別開始測試,每次增加震級為0.5級,測試的時間每個震級都是30秒。
當震級到達4.0級別的時候建築模型出現了晃動感。到7.5級別的時候有些建築出現了牆體整體損毀從高空墜落下來,而整個建築結構卻沒有任何的影響。就這樣把震級往上面加,直到震級到10級的時候故宮的整體架構也依然保持完好,實驗的結果是牆體會出現蕩然無存的情況,而琉璃瓦也全部震落。
故宮的整體結構沒有出現破壞的情況原因在於故宮建築的珠子都不是深埋在地下的,它們就淺淺的矗立在那裡,當地震出現的時候,它們也只會隨著發生晃動而不會出現柱子斷裂的情況。這就使故宮的建築是保持結構完整而房屋或者瓦片的掉落,故宮建築中的榫卯結構讓故宮建築群中的建築會隨著地面震動發生晃動。
房屋內部結構在出現晃動的時候是榫卯結合的地方發生晃動而不會讓整個房屋出現大面積的坍塌,這樣的結果是人還是不會因為房子倒塌而帶來人員傷亡。整個故宮建築群當中的房頂往往是最重的地方,它在上面重重的壓在下面的結構上,在出現晃動的時候,房頂死死地壓在上面,因而房體不會東倒西歪。
總體而言,故宮建築群裡的榫卯結構和厚重的房頂保障了故宮能承受震級較高的的地震。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瞬間奪走25萬人性命,為什麼故宮卻安然無恙。謝謝各位關注!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可愛們,可以動動你的小手給小編加點人氣、您的轉發、分享、收藏、點讚、都是小編寫文章的動力。如果對我的文章有什麼意見或建議,請直接在這裡留言喲,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