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這次地震,河北天津北京均有震感。
唐山古冶區地震,貨架上瓶子掉落。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監控記錄唐山5.1級地震瞬間。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當天下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行唐山古冶5.1級地震情況通報會確認,早晨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的5.1級地震,為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級餘震起伏活動。
結論一出,網友們立刻議論紛紛,畢竟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怎麼還會有餘震發生,這多少有點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關於這個問題,專家們是怎麼解釋的,快來一起看看吧。
究竟何為餘震?
要解釋什麼是餘震,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地震序列。
通常來講,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且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的總稱。
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後在同一震區陸續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餘震。
簡單來說,餘震就是在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小地震。當然,餘震和主震是有某種內在聯繫的,那我們要怎麼判斷某一次地震是另一次地震的餘震呢?
對於餘震的判斷,主要是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通常來講,餘震一般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其次,要看地震的震級,餘震的震級小於主震震級。
這次古冶區5.1級地震,發生在1976年7月唐山7.8級大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大地震老震區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動,也是繼1995年10月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又一次5級以上餘震。
餘震不止這一次!
沒錯,這次發生在古冶區的5.1級地震,僅僅是唐山大地震的眾多餘震之一。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截至目前,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序列共發生4級以上餘震332次,其中4.0-4.9級300次,5.0-5.9級29次,6.0-6.9級2次,7.0級以上1次。
唐山7.8級地震序列活動以其最後一次6級以上餘震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從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1977年5月天津漢沽6.2級地震,唐山震區共發生5級以上餘震27次,平均1個月發生2.8次5級以上地震;
二是自1977年6.2級地震之後至今,唐山大地震餘震活動明顯衰減,僅發生5級以上餘震5次,平均8.6年1次5級以上地震。
此次唐山古冶5.1級地震距離上一次5級以上餘震(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5.0級地震)約25年。
為什麼餘震持續這麼久?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問了,地震後幾天甚至幾月內發生餘震,這個大家都理解,但這四十多年後的餘震,會不會有些牽強呢?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總工程師蔣海昆研究員給出了解釋。
實際上,餘震持續時間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主震震級大小,主震震級越大,餘震持續時間越長。
不過,主震震級相近,餘震持續時間也會有大的差距,如2001年崑崙山8.1級地震,餘震活動也就半年左右,而唐山大地震40多年後還有餘震活動。
究其原因,是因為餘震活動持續時間實際上和地震構造加載速率相關,構造加載速率越快,餘震衰減越快。
中國大陸東部和西部比起來,唐山地區地質構造加載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餘震持續時間也非常長,會持續上百年。
此外,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餘震活動持續時間一般是主震構造加載活動——即主震孕育時間的10%左右。唐山大地震孕育時間達數千年,所以唐山餘震區的餘震活動持續上百年是比較正常的。
唐山大地震的餘威還會繼續嗎?
一般來講,發生在主震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的餘震,都可以認為是「遠期餘震」。本次餘震準確來說,應稱為「1976唐山大地震的遠期強餘震」。
雖說唐山大地震餘震活動明顯衰減,但今後仍有發生餘震的可能。不排除今後唐山餘震地區還會發生一些大的遠期餘震,比如發生4級乃至5級的餘震。
不過大家也不必恐慌,遠期餘震勢必會越來越小,也會越來越少。而且,從這次地震來看,近期發生5級以上餘震的可能性很小。
怎麼樣,看了專家的解答,大家是不是對餘震有了全新的認識?關於這次地震,你有什麼故事想和蝌蚪君分享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日報
蝌蚪五線譜編創文章
責編/Sirens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