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今年的京東(JD.US)真是遭遇「水逆」。
雖然劉強東在美國的官司最終結案,但是在輿論風波中的京東卻多傳運營惡化的消息,如京東到家無人貨架「倒閉」和裁員。
12月19日午間,網上突然爆出京東到家無人貨架「倒閉」的消息,且該深圳團隊將由餓了麼貨架接手。對此,京東到家方面向智通財經APP證實,近期對Go無人貨架項目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聚焦公司的零售主營業務。
京東到家的聲明稱,為了更好聚焦公司的零售賦能主戰略,幫助零售合作夥伴更快、更好地邁入「1小時電商時代」, 公司整合優勢資源, 加快發展步伐,持續推動無界零售領域的線上線下融合,於近期對京東到家Go無人貨架項目進行了調整。
不過,京東到家沒有直接說明是否關閉了無人貨架項目。對於裁員一說,京東到家則予以否認,表示內部提供了轉崗機會。
吃瓜的群眾並不理會京東的官方解釋,只認「倒閉」。而且今年以來,京東的股價從年頭跌到了年尾,公司總市值已然蒸發了兩千多億。尤其在劉強東在美國的官司曝光後,京東股價的跌趨勢更為劇烈。而在京東身後,還有拼多多步步緊逼。目前,拼多多多的市值僅落後京東四十多億美元,京東國內電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顯得岌岌可危。
那麼,現在的京東真的是到了危險的時候了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先拋開業務布局和業績情況,從近期的CEO美國官司案、裁員風波、口紅營銷來看,京東給市場展現的形象越來越趨於「娛樂化」,以至於史玉柱也忍不住在微博(WB.US)上嘲弄了一番
至於京東到家的「倒閉」,從其回覆中可以看到,其是「光明正大」地承認了,可對於裁員,京東則予以否認。
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京東第一次傳出裁員的消息。就在上個月,網絡上就爆出京東春節前的「裁員計劃」:京東商城員工裁員10%以上;京東金融——傳說中將於明年IPO的獨角獸,也要裁員,甚至在20%以上。
更令人震驚的是,消息指出,京東還講裁員的目標鎖定在「未婚未育的女性」。
更有網友在脈脈等平臺爆料京東的裁員「手段」,讓人大跌眼鏡。
還有京東工作人員在網上匿名證實網傳京東的裁員「手段」: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當時京東方面也像京東到家「倒閉」時一樣迅速對裁員風波做出回應:有關裁員的傳聞均為謠言,已收集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報案」事一過,10月30日上午,新浪微博網友@pinkoleander發布了一張照片,上面是京東美妝的快遞箱子上的文案:「不塗口紅的你,和男人有什麼區別。」
此照片引起網友瘋狂轉發,絕大部分網友認為該文案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同時侮辱了女性和男性。
同日下午,新浪微博@京東美妝發布文字微博就事件進行道歉,稱文案不妥,「沒有端正態度,一味追求營銷噱頭所導致」。
網友表示,京東變了。「以前提起京東,都會想到劉強東和奶茶妹的故事,多美好。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跨界布局,種菜養豬
在業務上,京東的布局則越來越網紅,總是搶眼。
12月6日,京東宣布開始種菜了。京東植物工廠落地北京通州。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京東自建的植物工廠總面積達1萬多平米,是國內最大的日本技術太陽光和人工光結合型植物工廠,也是國內最大的可量產、商業用途的日本技術水培蔬菜工廠。
據京東工作人員透露,植物工廠內的蔬菜在智能「保護傘」的24小時呵護下,可以保證最適宜溫度、溼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同時,植物工廠拋棄過去土壤栽培方式,選擇了水耕培養,「因菜制宜」的提供「冷水」、「熱水」、「原水」、「營養液A」、「營養液B」,讓蔬菜營養高於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此外,植物工廠更是比常規種植方法節水90%以上。在種種技術手段加持下,京東蔬菜的除了更有營養,產量還是常規種植的3-4倍。
京東表示,植物工廠生產的蔬菜將成為京東生鮮自有品牌「京覓」的一員,於近期上架京東生鮮線上平臺及7FRESH線下超市。初期,消費者通過上述渠道可以購買到菠菜、青梗菜、色拉菜5號、紅葉生菜、香菜和芝麻菜6類常見蔬菜,且價格要低於市面上的有機蔬菜。
有分析認為,京東種菜的重點是打開更為廣泛的農業市場。也有分析表示,京東種菜成本高於普通蔬菜,還要以低於市場價賣,整體並不賺錢,更多只是和這些年京東扶貧的戰略有關係。
除了種菜,京東還養了豬。
11月20日,京東數科宣布成立京東農牧有限公司進入養豬業。
京東希望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機構深度合作通過智能養豬技術顛覆傳統養豬行業。
除了讓業內震驚的「豬臉識別」技術,京東還自主研發由「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組成的智能養殖解決方案,深度介入智能養殖行業。同時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建設豐寧智能豬場示範點。
據京東介紹,養豬是很賺錢,運用該智能養殖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500億元。不過,網際網路企業養豬種菜總還是會引起人們的調侃。
Q3多項關鍵數據下滑
再看看京東的業績,也讓人放不下心。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11月19日,京東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京東第三季度商品交易總額(GMV)為3948億元,同比增長30%;營收方面,京東第三季度再次超過千億元,1048億元人民幣(約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1%;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約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億元人民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2億元人民幣(約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2億元人民幣。
不過,京東發布財報後,股價迎來了逾8%的跌幅。顯然,市場對京東的業績並不滿意。
營收低於預期,且增速放緩。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華爾街22位分析師平均預期,京東第三季度淨收入為153.1億美元。但是,京東第三季度淨收入為15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
另外,雖然京東在營收以及GMV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和增長,但是結合前幾個季度的數據來看,仍舊能看出其增長上的乏力。除了GMV數字上的增長持平外,京東2017年二季度的營收增幅為43.6%,之後三季度跌破40%,今年二季度更下降到31.2%,到了三季度更是下跌到30%以下,僅為25.1%,為連續9個季度以來首次同比增速低於30%。而京東還放話第四季度要實現淨收入1300億-1350億元人民幣,按這個數與去年第四季度來比,營收增幅僅有18%-23%。這意味著,京東第四季度的淨營收增速會跌破20%。
淨利潤增長大部分來自投資收益,真實增速逐漸下滑。據智通財經APP了解,京東第三季度淨利潤當中,包括了人民幣34億元的投資收益,其中包括在線服裝零售商Farfetch上市帶來的投資收益。
同時,雖然京東實現了連續10個季度的盈利,但是對比過往京東盈利數據,其三季度、二季度、一季度以及2017年四季度的淨利潤同比都在下滑,並且之前下滑趨勢在不斷擴大,到三季度下滑幅度環比有所收窄。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京東淨利潤為4.5億元,同比下滑17.6%;2018年一季度淨利潤為10.47億元,同比下滑20.8%;2018年二季度淨利潤為4.78億元,同比下滑51%。
用戶數也在流失。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05億,雖然同比增長14.6%,但環比下滑2.7%,少了860萬,這是京東自成立以來的首次下滑。
財報發布後,多家大行就下調了京東的目標價。其中,Stifel Nicolaus就指出,由於「中國宏觀經濟背景放緩,電子商務競爭激烈」,將京東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持有」,目標價由32美元下調至26美元。
野村將京東目標價從41美元下調至24美元,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麥格理將目標價從35美元下調至24美元,評級下調至「中性」;Cowen and Company給予的目標價最低,為2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