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朋友?
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何謂朋友,辭書上講是彼此友好的人。百科給出的解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很舒服,雙方有時間就相約在一起聚一餐。
而在《周禮》中注曰:「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兩人如左右手。」意思是像兄弟般的關係或者如人的左右手一樣協調行動、相互配合幫助可以稱為「友」。
看起來大概是這樣子,但又很難界定朋友。所以古人又把朋友分了幾大類,古人認為:
「道義相砥,過失相規,此為畏友也;緩急可共,危機可託,此為密友也;言辭如飴,遊戲相承,此為暱友也;利益相攘,危機相傾,此為賊友也。」
意思是說:「在道義上、德行上、學問上互相規勸砥礪,令人敬重的朋友,是畏友;能患難與共,託付死生的,是密友;能以甜蜜的語言相互傾訴,終日嬉戲遊蕩的,是暱友;有利可圖時相互排擠,患難時相互傾軋的,是賊友。」
現如今,人們一般會接觸到朋友類型蠻多,舉例如下:
摯友:指交情深厚的朋友。
損友:指不為自己朋友著想的人。也比喻關係圈裡密度好到一定的喜歡胡鬧愛搞怪的朋友。
閨蜜:指經得住一些俗事考驗的,不論境遇相差多遠,都能真心祝福。閨蜜的閨,即是「閨中密友」,也叫女性的同性知己。
除此之外,還有文友、盟友、網友等等。
老話說:「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朋友的最高境界是知己,人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如何看待朋友?
這個問題也許是仁者見仁。
魯迅在談及朋友時,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意思是說只要有一個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艱難困苦之中,心靈深處的紐帶牢固地連在一起,患難相扶。這是魯迅對待知己的態度。
而,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值得注意,這是在君子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淡如水」。因為君子之間心懷坦蕩,所以無須存有戒備之心。不用講究太多禮節及客套語,不用太過謙卑。可以輕鬆自然,心靜如水一樣清澈透明。
如果不是「君子」,「朋友」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也就沒有朋友可言。因此《周禮》視朋友之間的信任為人的優良品德之一:「六行,五曰任,謂信於友也。」說的是對朋友要講信用。
由此可見,朋友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還要如君子般心懷坦蕩。
朋友相處應該注意什麼?
古人認為:「朋友妻不可欺。」這句話來源於《君子行》裡的一段話: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人與人之所以成為朋友,是因為價值觀與審美觀幾近相似。人對於「朋友妻」,特別容易產生欣賞的情愫。所以古人總結為6個字對這類現象進行道德約束,那便是「朋友妻不可欺」。其實還有一句:「朋友夫不可撫。」
我囉嗦了那麼多,可能有人已經不耐煩了。因為這些道理,只要上過學的人都懂得,自己的父母也會多少說過一些。但是我們知道,並不代表我們就能夠做到;甚至有些人早就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可也不見得他就可以做到。
朋友妻可以欺嗎?
相信100%的人都會說不可以。
對此,古代也有一個故事,據說在宋朝荊州有一對恩愛的夫妻,老公叫劉志,老婆叫黃梅。而老公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姜政,他也愛上了黃梅。
遇到這種事,應該如何處理?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還只是與牛魔王的兩位妻子鐵扇公主和玉面公主說借用一下芭蕉扇;結果牛魔王便忍不住,不念結拜之情,與悟空打了起來,直到被哪吒穿了牛鼻子才善罷甘休。
但是劉志與牛魔王的處理方式剛好相反,他既不想破壞朋友之間的感情,又不想惹老婆生氣,於是就擺酒在一所飯莊宴請姜政。恰逢店小二上菜時不小心把湯撒到了姜政的身上,姜政大怒,欲責備小二。劉志好言相勸,說非小二之本意,應該當原諒他。吃完飯後,姜政回到家思慮再三,頓生慚愧之意,遂斷絕了與黃梅的交往!
其實不管是劉志,還是牛魔王,就是想告訴對方:朋友妻不可欺,若還想做朋友和兄弟,就此打住。
但是有的人,可不這麼認為。
蔣夢麟,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職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也是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與胡適、蔡元培、李大釗、宋子文等人曾是同事。他和高仁山則是莫逆之交,也就是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簡單地說就是志同道合,甚至可稱為生死之交的朋友。
1928年,由於政治嫌疑,高仁山被奉系軍閥戕殺於天橋刑場。高仁山遇害之後,蔣夢麟同情摯友遺孀陶曾谷的悽涼處境,對她呵護有加,照顧備至。沒多久,蔣夢麟出任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長,就安排陶曾谷成為他的秘書。
日久生情,兩人控制不住自己,雙雙墜入愛河。蔣夢麟向親朋好友宣稱要同陶曾谷結婚,理由就是為了盡朋友之間的義務。這一說辭成為當時知識界的一大笑談。對此,有人反對也有人支持。
胡適夫人江冬秀就一直反對胡適為蔣夢麟、陶曾谷做證婚人,她認為蔣夢麟拋妻棄子(他與原配孫玉書育有三子一女),有虧於道德,於是在他們結婚當天把大門鎖上,不讓胡適去參加婚禮。
胡適卻為成人美事,最終跳窗「脫逃」,跑去給蔣夢麟、陶曾谷證婚。
在婚禮現場,蔣夢麟說:「我熱愛仁山兄,也熱愛他熱愛的,因此才娶了陶曾谷為妻。」
此時在老家照顧一家老小的原配孫玉書,還完全被蒙在鼓裡。直到1933年,她等來蔣夢麟回鄉,卻沒想到等來了一紙離婚書。蔣夢麟只是說自己愛上了別人,要娶她為妻,孫玉書無法反抗丈夫便同意離婚了。
「以儒立身,以道處世,以墨治學,以西辦事。」的蔣夢麟,無論他拋妻棄子娶摯友遺孀,還是後來他不顧眾人反對,堅持娶半老徐娘徐賢樂,後因資產糾紛又鬧上法庭離婚。種種這些都沒有掩蓋住他在教育史上的光芒。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蔣夢麟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
對此,大家怎麼看?難道真的是在愛情到來的時候,什麼也擋不住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