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語:運氣是努力的附屬品,沒有經過實力的原始積累,給你運氣,你也抓不住。上天給予每個人的都一樣,不要羨慕那些總能撞到運氣的人,你必須很努力,才能遇上好運氣。
【破財擋災】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往往用於自己破財或別人受到什麼財物損失時進行心理撫慰。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只是一種心理安慰,甚至有點自欺欺人,目的只是取得心理平衡。是的,這麼理解並沒有錯,但它不僅僅是心理安慰這麼簡單,要不然也不會口耳相傳,從古流傳至今。
要知道,很多民間俗語的背後,都有無數人生經驗的總結,有著神奇的預見性。
天下萬物,莫毒於人口,眾口鑠金,自然是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所以,當社會流行某種說法的時候,這種說法就往往具有了讖語的性質。
破財免災,無疑也具有讖語的性質,破了財,自然就會減少一些災難,或大或小,這是一定的。這背後既有宇宙天道的法則,也有易經道理的作用。
讀過老子《道德經》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段話很著名: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意思就是說,天道就是把多餘的拿出來,給予那些窮乏不足的,但人道就不同了,大多數人的行事準則,是削弱貧乏無知不足的人來增強自己的富足,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會效法天道,將多餘的拿出來奉獻天下。
這裡的「損有餘而補不足」「多餘的拿出來奉獻」,這些多餘的、有餘的,不一定是世俗表面的金錢財物,可以是優秀的品質、正能量,也可以是缺德、貪婪等負能量。
例如:善良厚德的人,就得發揚出來讓那些不足的人也知道世間的善良和美德。貪婪無德的人,天道會通過破財、病災禍難等方式,來彌補其人品德不足造成的因果。
所以說,破財的不一定是富足的有錢人,但可以是符合「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這是暗合天道的。所謂人失之,人也得之,破財的人應該反思。
根據天道的法則,一定是這種東西多了,所以才要被破損掉。
當然,有人會說,我丟了錢,可我不是富翁。這是世俗層面的理解,不是道的層面。
有的人物質方面的不足,那一定是某個方面太強盛了、太多了,如氣盛、脾氣大、驕橫傲慢等。如果一個人富貴而驕橫、盛氣凌人,則導致人道會仇富,天道必然會滅之。
須知所損失的東西,是怎麼來的,要用它幹什麼,為什麼會損失掉等等,其中一定有"多"或"驕"或"貪"的因素在裡面,所以天道才會削平它、減損它。而減損之後,將不再有或減少別的方面的災禍。
這是天道平衡的法則。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