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發布 1月9日,首屆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鑑高端論壇暨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成立儀式在求是大講堂舉行,開啟以學科會聚引領文科發展的嶄新篇章。國內外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聚一堂,圍繞亞洲文明研究的重大理論構建和現實挑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杲、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郭華巍、副校長何蓮珍與研究院首席專家、校文科資深教授許鈞,執行院長黃華新,共同為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揭牌。
為響應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國家重大戰略,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的國際前沿研究,學校成立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研究院以構建「新亞洲文明觀」為目標,致力於打造文字語言的認知與變異、文物史跡的流變與保護、文獻典籍的環流與再生、文學藝術的理解與對話、文化理念的傳承與創新、文明思想的交融與共生等六大維度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為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浙大方案、貢獻浙大智慧。
任少波在致辭時表示,文明交流互鑑是人類增進互信、邁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大學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力量。我們通過舉辦高端論壇,打造重大平臺,攜手全球夥伴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為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鑑貢獻智慧力量。希望研究院胸懷兩個大局,在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文外交上發揮窗口作用;堅持立德樹人,在事業發展中源源不斷地培養國際化人才;瞄準學術前沿,在交叉會聚中打造引領性創新高峰;發揮學科優勢,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打造一流高端智庫。期待通過高端論壇凝聚更多智慧,將研究院打造成為一流的思想文化高地和人才集聚中心,為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作出積極貢獻。
郭華巍在致辭時表示,亞洲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浙江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要,面向亞洲未來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推動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其他相關領域開展會聚研究,充分彰顯了作為一流大學的勇氣擔當和積極作用。期待研究院高水平打造精品成果,高起點建設學術高地,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為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提供浙大方案、貢獻浙大的智慧。
「面對未來,我們不僅需要科技、經濟牽引,更需要文化的保障。」許鈞在接受採訪時說,通過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人文社科領域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將對亞洲區域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鑑作出積極貢獻。
成立儀式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著名文學家勒克萊齊奧,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錢乘旦教授送上視頻賀詞。
成立儀式後,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明德書院院長王子今,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韓東育教授,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長程工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亞洲東部海域作為一個歷史世界》《「蒲陶酒」的行旅:從西亞到東亞》《東亞各國的前近代實況與近現代忌諱》《語言和亞洲文明》的主旨報告,拉開了首屆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鑑高端論壇的帷幕。
當天下午,兩場亞洲文明研究分論壇同時舉行。來自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青年學者,從多元視角對亞洲文明研究展開思考。閉幕式上,天津師範大學哈全安教授、寧波大學龔纓晏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亞洲文明的地緣板塊》《海洋浙江與亞洲文明》的主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