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2021-01-09 明月天心

我們也許都聽說過這句話: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我們往往非常羨慕那些天生好命的人,甚至嫉妒他們受命運的垂青,而自己窮極一生、苦果連連。可是抱怨沒有用,與其吐槽命運的不公,不如以實際行動去改造命運。佛門有句話: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事果,今生作者是。人的命運不在天定,而在自己手裡。種好善因,斷惡行善,自然能收穫無上福果。

讀過《了凡四訓》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一本勸人向善、改變命運的書籍,是書中的主人公袁了凡先生自身的親身經歷。當他因被算命先生所說命運一一說中,命中無子且短命卻無力改變而哀嘆之時,遇到雲谷禪師的人生開示。懂得行善積德、命運可改的真相,不但有福得子,而是活得高壽。種善因結善果,命運在自己手裡,這4件事折損福報,千萬不要再做了!

一、常殺生、殺業太重

「不殺生」是佛門五大戒律之首,一切眾生皆為有情生命,彼此傷害,就會彼此結下惡緣。佛教慈悲為懷,戒殺放生就是在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對於出家人戒律非常嚴格,要完全茹素,不可食葷。那對於已經皈依佛門的在家人也必須要嚴格遵守嗎?小編告訴大家,在家信眾如果真想吃肉,可以選擇吃「三淨肉」,即不是自己殺生、沒有親眼看到、不是為了自己而犯下殺業。

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為了一時好奇或者貪圖享樂而造下殺業,殺生最易結惡緣、積惡債。有時候,我們常常感覺到諸事不順遂,往往是業障現前,一切皆是因果的顯現。有那麼句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護生放生、廣結善緣,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積攢陰德福報。

二、愛造口業、說人是非長短

愛說是非者,他就是是非人,遇見這種「小人」,一定要遠離。「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止語、慎獨,是一位修行者最基本的素養。世上一切詆毀和造謠,都來自內心的嫉妒。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俗話說「禍從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要讓嘴損了自己的福報。不要小看口業的果報,在嘴上計較、不饒人,就是在窄自己的路。《吉祥經》裡說道: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清淨自己的口業,常說吉祥話、歡喜話,才是有福的表現。

三、不懂惜福、肆意揮霍浪費

佛說,我們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不懂得惜福,福報一旦揮霍耗盡,苦果就來了。人生若沒有福報,再多的奔波都是苦累。我們常說要開源節流,對於福報也是如此。惜福就是節流,布施行善就是開源。在佛門裡有句話:吃苦了苦、享福消福,過於安逸享樂,不知精進,福報就在與日俱減。

師父曾經告訴我,不論我們是貧賤還是富貴,都要珍惜自己的福報,福報難聚。比如我們每日要吃的糧食、我們穿的衣服等等,千萬不要浪費,浪費損的不是那一點兒東西,而是自己的福報。不要覺得那點兒東西無可厚非,自己還有很多,可是福報是有限的,你浪費,損的不是別人的福,而是自己的。

四、不孝父母、不知父母重恩

這世間有一種恩情最重,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恩。佛說,父母恩重難報。我們再多的陪伴和奉養都不及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覺行圓滿、福慧兩足尊的佛陀也是一位大孝子,佛陀在苦修成道後,仍不忘生母恩情,多次前往母親摩耶夫人往生之地忉利天,親自為母親說法。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記住一點兒:凡事不順、皆為不孝。

現實生活中,很多都弄顛倒了,寧願驅車數百裡到寺院各種燒高香、拜大佛,也不願供養家裡的父母。這樣的人,佛菩薩會加持嗎?自己的心和行為是最好的風水,心術不正、不孝父母,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濟於事。

以上這4件事,大家一定要謹記,不要再做了。因果報應絲毫不虛,「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的一切福報和好運都在我們的善念善行裡。願大家都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佛教:供奉「地藏菩薩」,這三件事不要做,因果不虛!
    眾所周知,漢傳佛教中有四大菩薩,也就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菩薩之名,依其德能而立,分別象徵著智、行、悲願。諸菩薩當中,地藏菩薩有其特殊性,那就是他的「孝」,經由感念父母之恩,進而感恩一切眾生。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若能奉持佛教,如說修行,定能挖掘自性中的如來寶藏。很多佛子,特別是修學地藏法門的人,常在家中供奉地藏菩薩,可是你知道嗎?我們供菩薩時,有三件事不能做,切記因果不虛。第一,妄念不可動。所謂「妄念」,就是我們心中虛妄的念頭,「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是妄念一動,我們的心就難以清淨。自心就如同一池清水,本來水面如鏡,沒有任何波瀾。
  • 佛教:因果報應,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
    「因果報應非小可,佛言真語莫看輕」,因果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也絲毫沒有差錯。沒有誰能背離因果、逃脫因果,哪怕是菩薩。也不要覺得做壞事,一時沒有受到果報就沾沾自喜。因果會遲疑,但從來不會缺席。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一、不孝父母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曾多次前往仞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度化,(仞利天為佛陀母親離世往生之地),以感念生母恩情。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念佛修行首先要做的便是斷除自身的惡習惡念,心生清淨,才能積攢福德。「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無緣無故生災禍,一切福禍皆由自己造作而來。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佛家常說一句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其實緣起緣滅就是因果。因為因,所以果。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  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 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
    世人都想得到福報,兒女都好、皆有前途;父母長壽、福氣安康,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千萬不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正如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地位別人著想: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見到人有過失了,要懂得包容;自己有錢有勢了,要懂得收斂;看到別人遇到急難,要生氣憐憫之心。自己做了善事,不要四處炫耀;看到別人行善了,要稱揚讚嘆。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不為自私自利,這便是與人為善。在塵世之中,做到與人為善,便是與己為善,自然會收穫到許多福緣!
  •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5件事最損陰德,萬萬不可為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因果對一切眾生平等。佛教認為,萬事講究因緣和合,一切都是你自己起心動念所造,有什麼因,就必然造就什麼樣的果報。因此,要想收穫福報、庇佑子孫就要多積德行善。有很多網友在後臺提出疑問:積德行善為何還要分陽善陰德?所謂「陽善」,其實就是做好事公開透明、為人所知。
  • 燒香拜佛時,這兩件事不要做,容易招來禍端!
    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很多人都有去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我們在去寺廟拜佛時,這兩件事一定要注意,不可觸碰,否則容易招災惹禍。提到禁忌,網上有很多文章,都在說燒香拜佛時,不能這麼做,不能那麼做,比如有人說:去寺廟燒香不能左手上香,進入寺廟不能先邁左腳,女性生理期不能去寺廟等等,這些其實都不是禁忌。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清淨,只要你恭敬佛菩薩,無論你哪只手上香,無論你燒多少香,都是可以的,其實很多民間提到的禁忌,在真正的佛教中,並沒有那麼多規矩。
  • 如果你相信因果,這五件事一定不要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這句話想必大多數接觸過佛教的都聽說過,這句話講的就是佛教所說的最基本的因果定律。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你真的相信因果嗎?如果你相信,那麼以下的五件事情你一定不要做!
  • 佛教:生活中,有3件事別亂講,尤其第三件,容易產生違緣
    你看同樣一件事,說了不同的話,卻是兩種結果,一個坐牢,一個封賞。這兩種不同的結果,也象徵著人生兩種不同的命運軌跡。在生活中,每個人說話方式各不相同,也就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縱觀古今中外,說話造成失敗的人生,可能有千萬種,然而成功的人生,卻都不盡相同。佛教中講:「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如果說,從一個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
    作者:醉紅塵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俗話說的好,自己因自己了,自己果自己受。既然如此,何不善良,何不慈悲?善良,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上天也從來都不會偏袒壞人。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謀而為之善是假善。
  • 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十件事今天千萬別做!
    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十件事今天千萬別做! 資訊標籤: 中元節 鬼節不能做的事情 核心提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 佛教:這2種話,不要亂講,小心惹火上身,因果不饒人
    在佛教中「口業」分為四種,即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所以口業很重要,人這一生中,缺德的事肯定不會每天做,但是傷人的話,無德的話,可能會天天說,因為我們就生活在誰人背後無人問,哪個人前不說人的環境中,但是因果並不會因為人們的生活環境而改變,只要造了口業,還是要受報的。
  • 99歲老僧的告誡: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
    老僧對我說:「我們佛家講究的是因果,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運氣不好的原因不是你沒有給菩薩上香,而是因為你過去種下的惡因形成了惡果。」我又求老僧開示道:「師父,那我該如何做才能化解黴運呢?」老僧告誡我:「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第一件事:懺悔。
  • 佛教:禍福皆有因果,災禍來臨前,都有警示
    禍福皆有因果,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自作自受,吉兇福禍,都是自己感召來的。而且當福氣降臨,生活中自有祥兆出現。災禍來臨前,也都會有警示。福是自己修的,禍也是自找的。佛教講,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人從出生時,這輩子的福報就定好了,一味地貪圖享樂,就是在不停的透支福報,當福報享盡,後果可想而知,災禍就會降臨,甚至會落得祿盡人亡的果報。老人常講:享盡福報,災禍報到。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利益的不但是自己,更是惠及子孫後代。有陰德的人,必有天佑。與陽善相比,暗地裡做好事所積攢的「陰德」,福報更大。「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不作惡,就不會感召惡果。以下這5件事,折損人的「陰德」,看看你做過幾個?一、不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是世上最大的善。
  • 佛教: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切記!
    供奉佛菩薩像不是為了求感應,不是迷信,而是讓人的內心有一種皈依,是善良的起點。今天小編想要和大家談談的是在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像需要注意的「禁忌」。很多善信喜歡讀地藏經,但又對傳言中的所謂「禁忌」有所顧慮,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像到底怎樣做才如法?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關於「地藏王菩薩」的佛學常識。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