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連雲港東海一名7歲的一年級小學生放學後,從校門口走失,在民警詢問其家長姓名時,孩子只記得爺爺名叫「鐵公雞」,他的這一回答,把民警和在場群眾都逗樂了。隨後,民警通過聯繫學校,成功找到孩子家人。
視頻截圖
12月24日晚6時許,東海縣公安局石榴派出所接到報警,石榴街道柳汪村北邊的一條路上,有個小男孩找不到家了。民警隨即趕到現場,找到了走失小男孩。據熱心村民孫某反映,當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全是過往車輛,加上該路段沒有路燈,他看到這個小男孩的時候,小男孩正在漆黑的路上獨自行走,於是就把小男孩帶到路邊空地上,並報了警。
民警通過詢問,了解到小男孩今年7歲,在石榴中心小學讀一年級。當問及小男孩父母名字的時候,小男孩支支吾吾,一時說不出父母的姓名,也講不清楚家的具體位置,只說是爺爺來接他放學時和爺爺走失的。當問及爺爺的姓名時,小男孩脫口而出,稱爺爺名叫「鐵公雞」,「我奶奶就這麼叫他的。」孩子的這一回答,把在場的民警和周邊群眾都逗笑了。
由於夜晚天氣寒冷,民警將孩子帶上警車。「我們把小男孩帶到了石榴中心小學,與小男孩的老師取得了聯繫,通過老師的幫助,我們成功聯繫到小男孩的家長。」不久,孩子的家長匆匆來到現場。
「我們也找了好久,家裡人都特別著急,謝謝你們了。」男孩家長告訴民警,放學時人流較大,爺爺一時疏忽大意和男孩走失。在民警的再三囑咐下,男孩家長表示以後一定多加注意,確保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並對熱心群眾和民警的幫助表示感謝。
延伸閱讀: 如何防止孩子「失蹤」刷新關於兒童走失的一些「常識」
防止兒童走失,不只是每個家庭的責任,迅速找回失蹤的孩子,更需要政府機關、社會機構和公眾的聯動與配合。
為了從源頭上避免兒童失蹤,未成年人監護人應當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多學習防拐騙知識,對陌生人保持警惕;同時應該更加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保持健康的親子關係,遇事多溝通,不給孩子太大壓力。
如果一旦發現孩子失蹤,務必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與此同時,還可以在網絡上發帖、尋求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等機構的幫助,儘可能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爭取在24小時「黃金時間」內尋找到失蹤兒童。
警官提醒:孩子走失的第一個24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時間,錯過這個時期,對後期尋找孩子是極其不利的。但很多人在兒童失蹤後的一些主觀認識,導致錯失找到孩子的絕佳時機。我們需要刷新的是大家關於兒童走失的一些「常識」。
誤區一:
防止兒童走失,教育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
一般家長會教育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這種教育在防止被拐賣效果上微乎其微。反而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危害:可能導致孩子不善交際,性格冷漠內向,甚至在真正遇到危險時,難以向他人尋求幫助。
真相:孩子其實無法真正識別「陌生人」與「熟人」。「我是你爸爸同事,他今天有事兒來不了,我來接你回家」或陪孩子嬉戲了一會兒的陌生人,在孩子的認知裡都可能變成「熟人」,而未長時間生活在一起的親屬,如爺爺奶奶,在孩子的世界,可能就是「陌生人」。
正確做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人員名單——哪些人是可以信賴的:警察、公共場合穿制服的工作人員等。安全名單以外的都是陌生人。同時,幫助孩子建立交往準則:不能跟任何陌生人走;在外不食用陌生人的食物;不要讓陌生人觸碰自己等。
誤區二:
只背家長的聯繫電話
為了讓孩子萬一遇到情況能聯繫上家人,好多父母從孩子會說話開始就洗腦式教孩子背父母的手機號。
真相:突發情況下,成年人尚且難以保持冷靜,兒童更因為缺乏應對經驗或突然受到驚嚇而發蒙。現在家人一般使用的是手機,號碼常為11位,在極度緊張情況下,孩子可能回想不起來,或出現記憶混亂。
正確做法:除了讓孩子熟記家人的手機號碼外,還應該不斷教給孩「遇事打110」。且110在公眾場合是常出現的標誌,容易在記憶中得到強化。遇到問題打給110,警察能提供的幫助可能更及時。
誤區三:
不足24小時不能報警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喝到這一「常識」釀的苦雞湯——兒童失蹤超過24小時,警方才能立案。於是,家長們在孩子走失後,第一時間不是報警,而是發動七大姑八大姨漫無目的開展「地毯式」搜尋。
危害:錯過了最佳尋找時機。孩子萬一被拐,以現在交通的便利程度,24小時後,很可能孩子已經在千裡之外了。
真相:一旦發現兒童失蹤,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公安部從來沒有兒童失蹤24小時後才能立案的說法。早在201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於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意見》中規定,接到兒童失蹤或者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婦女失蹤報案的,經審查,符合管轄規定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開展偵查工作。
誤區四:
採集血樣是找到線索確認DNA時才需要做的
據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失蹤兒童家長並不知道要到公安部門進行DNA採血,或者認為在得到一些線索後為了確認時才需做此事。
真相:DNA採血並錄入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尋找失蹤兒童的方法,且是免費的。每年都有很多線索是通過DNA資料庫比對出的。
以下五類人員可免費檢測
DNA:
已確認被拐賣兒童的親生父母;自己要求採血的失蹤兒童親生父母;解救的被拐賣兒童;來歷不明、疑似被拐賣的兒童;來歷不明的流浪、乞討兒童。
誤區五:
兒童走失,立刻四處尋找
家長帶孩子外出,不慎孩子走失後,大多數情況下,家長會很慌亂,立刻四處尋找,而忽略了應有人留在原地。孩子自己找回來,但找不到家長,那真是急死寶寶了。
真相:建議採用「十人四追」法——1人留在原地,1人召集其他人分兩層尋找。具體分工如下:4個人分別向東南西北4個方向2公裡以內,沿大路尋找;4個人前往附近的火車站,尋找範圍也為2公裡,防止孩子被帶往其他城市;1人報警,1人留在家中。
相關連結
防範兒童被拐知識
1.在公園、小區、商場、超市、醫院、幼兒園門口遇到樣子和藹的中年婦女,上前搭訕,誇孩子長得聰明漂亮,伸手要抱孩子,一定要明確拒絕並離開此地。
2.在商場、超市、菜場等地方,裝作購物的人販子會以極快的速度,趁家長挑選商品的時候,抱起手推車中的孩子消失在人群中,因此,購物時儘量抓緊孩子的手。
3.和孩子走在與機車道逆向的人行道時,儘量靠裡走,防止人販子利用摩託車、麵包車搶奪孩子;儘量使用嬰兒專用背帶,將孩子掛在胸前;坐手推車的孩子要系好安全帶。
4.孩子能說話時,就要訓練孩子背家庭人員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父母名字以及報警電話。教育孩子一旦在公共場所與父母走失,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說出電話號碼。不要哭,以免引起潛伏在周圍的人販子的注意,不要跟任何沒穿制服「好心幫助」的人走,如果要被強行帶走,馬上大聲哭喊。
5.不要把孩子交給任何陌生人看管,包括自稱老鄉的人,以及自稱是某個家人的朋友和同事。人販子很善於偽裝,有的為達目的甚至可以在目標身邊潛伏一段時間,目的就是尋找機會下手。
6.確保大門隨時鎖好,防止人販子入室搶孩子。
7.在正規保姆介紹所聘請保姆,保留好保姆的身份證複印件和清晰的生活近照,證實其家庭電話、地址、家人等信息。留意經常與保姆來往的人員,一旦發生保姆拐賣孩子,警方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儘快找到嫌疑人,解救孩子。
8.在醫院不要把新生兒交給不認識的醫護人員。人販子有時裝扮成醫護人員,從產婦或其家人手中接過孩子很快消失。
9.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的小孩玩耍。人販子會訓練自家的孩子,用玩具將其他孩子誘騙到偏僻的地方,再用摩託車迅速將孩子帶離現場。
10.熟記孩子的體貌特徵及當日衣著特徵,以備急用;在孩子的書包、衣服上註明家庭的相關信息。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廣州日報 揚子晚報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