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偉《張騫出使西域》局部 (油畫)。王可偉油畫中描繪的漢朝與匈奴之戰
班超
有一種勵志,叫做轉型。公元前三世紀的陳勝,扔掉鋤頭,站在田埂上,嗟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公元一世紀的抄寫員班超在辦公室扔掉筆頭,發誓要轉型為外交家。秦漢時期的先賢們已經在這方面樹立了不少光輝的典範。
然而,陳勝的鋤頭和班超的筆頭,不是那麼容易扔的,要麼在嘲笑聲中撿回來,要麼開弓沒有回頭箭,要做足準備。你所在的時代會不會配合你的投筆之舉,這些都是勵志故事背後的玄機。
本版撰文/劉黎平
史上秦漢職場
投筆從戎的背後:找到自己的才華與時代訴求的交集點
公元62年,班超同學身處怎樣的境況中呢?首先,因為哥哥班固調動工作的關係,班家遷移到首都洛陽;其次,哥哥和他都找到了工作,哥哥班固當了大漢帝國的校書郎,是專門校勘典籍的,班超則當了抄寫員,但薪水很低;第三,班媽媽也搬來了洛陽,班家兄弟那點薪水不是說糊自己的口就行了,還有一個老娘要奉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班超那年30歲了。
這些信息湊出一個很不樂觀的人生拼圖:30歲的班大叔,還在遍地是黃金的洛陽當抄寫員。
其實,抄寫員這份職業還不錯,但將它落到班超的頭上,就是錯。
所以說,我們現在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當時老大不小的老班為什麼在辦公室扔筆頭了,他已被平凡折磨羞辱得不耐煩了,因此經常被陳勝附體,當陳勝扔掉鋤頭,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時,班超也扔掉筆頭,站在辦公室中央高呼:「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燕雀」改成「小子」,「鴻鵠」改成了「壯士」,但轉型訴求是一樣的。
當一個人當眾表示自己要從平凡轉型為不凡時,迎接他或她的不是掌聲和鮮花,往往是嘲笑,班大叔扔了幾次筆頭,得到的回應是「左右皆笑之」。人生當中從不缺這樣看把戲看洋相的「左右」,但勵志者不能被他們所「左右」。
而不被他人「左右」的關鍵在於:你的志向必須是明確的,你的才能也是確定的,這是自身的準備;另一方面也要看時代肯不肯與你配合。
抄寫員班大叔的志向是確定的,他的職業偶像是傅介子和張騫,職業定位是「立功異域」。
他的才華也是確定的:「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有志氣,不計較瑣碎細節(這個對開拓型人才而言很重要),有口才(這對外交型人才很重要),而且涉獵群書,讀的是什麼?當中肯定少不了《史記》裡關於張騫的傳記。
自身是明確的,時代的訴求明確否?與西域長期友好互動,一直是漢王朝的一個歷史訴求。漢武帝時期的西漢有這個訴求,張騫應這個訴求而生,他非凡了;西漢末期,實力在收縮,這個訴求也在收縮;東漢以來,這個訴求也在和國力一起成長,到班超時,這個訴求已到了成熟的地步,需要一群人去實踐它。
班超已經準備好了,時代也準備好了,那麼,就沒有必要在洛陽當抄寫員了。
所以說,班超的筆頭不是那麼隨便扔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才華與時代訴求的交集點,在他扔掉筆頭前,他的心思早就在西域廣闊的版圖上走了好多回了。
轉型中如何做好第一筆大業務:激發下屬的榮譽感 克服其恐懼感
當老班還是抄寫員的時候,其實他對自己的前途曾一度充滿了不確定感和恐懼感,他擔心目前的平凡會延續自己的一生。在科學不昌明的時代,一個對自己前途不確定的人就會找算命先生,老班也不能免俗,他曾一度花幾個小錢去街頭找相面的先生。
相面先生給了他一個樂觀的預期——「萬裡侯」。而預期的基礎在於他的長相——「燕頷虎頸」,燕子下巴老虎頭,因為相貌像動物就能有出息?這話有點不靠譜,但卻給了班超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英武機智如班超,都曾有過彷徨街頭找人算命的恐懼,更不用說那些志向才氣都不如他的一群下屬了。班超怎樣帶這樣的團隊去闖業務?自己找到了與時代的交集,也得帶著團隊找到與時代的交集。
公元73年,班超真的可以稱為老班了,這一年他41歲,此前漢明帝曾經提拔他去管理朝廷的奏章和文書,結果不稱職,丟了飯碗。將軍竇固討伐匈奴,帶上了班超,給的官職很小——代理司馬。然而,班超很珍惜歷史給他的這個機會,他做好了熱身操,幾乎是赤膊上陣,斬獲頗多。
竇固一看他的表現,說:不錯啊,老班,給你個機會,出使西域吧。
就這樣,四十出頭的班叔叔迎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做大業務的機會。班超和郭恂帶著一個36人的團隊出發了,來到鄯善。關於這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茲不贅述。班大叔很珍惜第一次做大業務的機會,在對付競爭對手方面,夠狠夠酷夠玩命,問題是他怎樣帶一個團隊跟他一起夠狠夠酷夠玩命。
第一,激發團隊的榮譽感和危機感。班超首先將自身的訴求變成大家的訴求,在動員大會上他這樣講話:「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天大夥來不是保全自身的,而是來積極進取的。接下來,又說「骸骨長為豺狼食矣」,如果我們今天退縮,那麼我們就只能去餵豺狼了。這大大激發了大夥的危機感。
激發了團隊的榮譽感和危機感,團隊就牢牢地把握在班大叔手裡了。
第二,給團隊帶來安全感,而要獲得安全感莫過於一個靠得住的策劃。班超鼓動大家投入之後,提供了可行性策劃:「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趁著夜色用火攻,使競爭對手匈奴不知道我的底細。
第三,適當地擅自行動。當時的出使團隊裡還有一個叫郭恂的,和班超是平級。當團隊決定動手時,有人說:還有郭大人呢,要不要跟他匯報一下。班超卻決定對平級同事屏蔽信息,理由是姓郭的是「文俗吏」,膽子小,成不了大事。對於怯懦的上級或平級同事,或可以適當地擅自行動,這樣可能辜負了上級和同事,卻成全了事業。
當然,在行動勝利以後,那些起初不支持行動的人也會想來分一杯羹,何況郭恂事先還被蒙在鼓裡。班超對這個處理得很好,他主動找到郭恂談話,說「班超何心獨擅之乎」,我班超怎麼會獨吞業務呢?於是盛情邀請郭恂參與下一步的業務,與鄯善會談。讓嫉妒的人有參與感,班大叔很高明。
這一次業務做好了,班超終於可以在廣漠的西域舞臺上,盡情地馳騁自己的才華了。
轉型之後的堅持:讓合作夥伴離不開你
班超在西域工作三年後,漢章帝即位,這是公元76年,朝廷要求班超從西域撤回來。班超也接受了這個命令,已經打點行李,準備回家了。
班超這個時候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呢?我認為是有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吧,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抄寫員幹到了獨當一面的大臣的地步,而且業績斐然——和鄯善、于闐、疏勒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班叔叔不容易,如今把這些業績說扔就扔,心裡捨得嗎?
這時候,受命於東漢王朝的班超或不方便說話,但是,業績已經擺在那裡了,人脈已經建立在那裡了,班超不方便說的,西域的朋友幫他說。班超出發,于闐的百姓抱住他坐騎的腿,不放他走;疏勒都尉黎弇甚至以自刎相留。
做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做出了感情,讓朋友們覺得離不開你,你捨不得放棄的,別人也會幫你挽留。公元80年,班超胸有成竹地向東漢上書:「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到如今五年了,西邊的情況,我都很了解,還是留下我繼續做工作吧。
漢章帝終於被感動了,決定讓班超在那邊留下來,還給予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班超從一個洛陽的抄寫員走來,走到西域廣闊的舞臺上,將自己的身心與西域的身心融合在一起,成就為一個事業巨人。其實,只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知道時代訴求什麼,哪怕三十歲開始考慮轉型,四十多歲開始事業,也不為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