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論詞詩詞有批評功能,但因體裁的限制,無法充分表達詞學思想

2021-01-20 才是生活的全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完整的論詩詩一般認為源自李白和杜甫。李白的《古風》中有「大雅久不作」和「醜女來效顰」兩首以詩論詩之作,杜甫則創作了《戲為六絕句》討論詩歌的一些問題。但用詩表明文學觀點,進行文學評論的傳統卻源遠流長,一般以個別詩句的形式出現在詩歌作品中,如《烝民》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這些吉光片羽的評論已經顯示出了初步的批評意識。在這種傳統的影響下,詩歌創作中涉及文學評論的句子不勝枚舉。漢魏六朝時因人物品評及於文學,以詩品詩的風氣開始盛行,如「論物靡浮說,析理實敷陳」、「常嘆詩人言,式微何由往」、「行觴奏悲歌,永夜系白日」、「終歲非一日,傳巵弄清聲」等都可以看作詩論。

此外,顏延之、傅鹹、摯虞、沈約、孫綽等都有論詩的詩句。正是漢魏六朝詩歌中以詩論詩風氣的流行,催生了唐代李、杜等人的論詩詩。意宋代詩壇說理之風大盛,嚴羽曾批評這種風氣是「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既然詩已經成為說理的工具,用以進行學術討論就十分自然,以詩論詩逐漸成為常態,因此宋元以降以詩論詩蔚為風氣。以詩論詞作為一種詞學批評方法出現於南宋。劉克莊有一首《自題長短句後》,是用詩體的形式闡述詞史問題,他的詞學觀念蘊含在簡短的詩句之中: 春端帖子讓渠儂,別有詩餘繼變風。壓盡晚唐人以下,託諸小石調之中。蜀公喜柳歌仁廟,洛叟譏秦媟上穹。可惜今無同好者,樽前憶殺老花翁。

雖然只是一首七言律詩,但涉及的詞學問題相當豐富。首先,劉克莊肯定了詞體繼「變風」而米,一般認為「變風」是儒家「溫柔敦厚」詩教觀的體現,考察下文,大概也表示詞是民間流行的通俗歌曲。接著,劉克莊強調詞超越晚唐香奩詩體,「小石調」的音樂特徵恰是「旖旎嫵媚」的,合乎詞的婉約傳統。然後,劉克莊舉出北宋的詞壇逸事,感慨當時詞壇已經距北宋盛日且行且遠。宋代以後,用詩歌的形式論詞更加普遍。國內一些學者曾經輯錄了清代論詞絕句,吳熊和與陶然先生輯得595首;孫克強先生先期輯得776首又多方搜求,使論詞絕句的規模超過2300首;臺灣地區學者王偉勇先生《清代論詞絕句初編》一書正編收詩1067首、附錄收詩303首並且對清人的論詞絕句進行了箋釋和研究。

即使如此,清人的論詞詩仍然還有許多工作可以開展,如論詩的律詩尚未輯錄,至於宋、元、明的論詞詩,也是值得輯錄和研究的。以詩論詞是用詩體進行詞的批評,以詞論詞則把詞學批評的功能賦予詞體。以詞論詞首先體現在詞人之間的交往唱和這些作品中經常會涉及對詞藝的討論。專門用於討論詞學問題的詞,較早出現的是為詞集創作的題詞,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詞籍的序跋,只是用更具文學色彩的詞作為傳達詞學思想的載體。清代這種情況較為普遍,如陳維崧為曹貞吉的《珂雪詞》題詞,高度讚揚其「雄深蒼穩」的詞風;劉榛則用《念奴嬌》評價柳永、辛棄疾、劉克莊等人的詞。

此後,清人用詞論詞漸成風氣,較系統地用詞進行詞學批評的是晚清民初時期的一些詞學家,如王鵬運、朱祖謀等,他們專門的詞學批評文字不多,但一些詞作用於討論詞學問題,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其中,王鵬運的《沁園春》「詞汝來前」、「詞告主人」兩闋,用問答的形式討論了詞體的功能和價值,頗值得注意朱祖謀的一組《望江南》評價清代歷史上的詞學大家,如朱彝尊厲鶚、周濟等,獨具法眼。詩詞用於詞的批評,雖然發揮了詞學批評的功能,不足之處也十分明顯。葉嘉瑩先生曾經在《靈谿詞說》一書的前言中談及「論詞絕句詞話、詞論諸體之得失」。

中國這些古老的批評形式乃是精練有餘而詳明不足有籠統的概念而缺乏精密的分析,偏重形式方面的文字之美,而忽略邏輯之思辨,有兼容並蓄、得心應手之妙,而難免駁雜瑣細、良窳莫辨之譏,有時雖可以探觸到詩歌中真正感發之生命,而卻不能將此種感受作理念明晰之說明。葉嘉瑩先生所談雖涵蓋更寬,涉及多種詞學批評文體,但論詞詩詞由於體裁原因,局限應更為明顯。雖然如此,論詞詩詞作為詞學的一種特殊批評形式,從批評功能上仍然可以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首先,以詩人、詞人之心直接體驗詞的理論精神。詩、詞都擅長表達作者的內在精神世界,作者對詞的理性體認自然是反映在精神世界中的,可以通過詩性的方式表達出來。論詞詩詞就是發揮詩詞的詩性特徵,直觀地傳達出作者內心對詞學理論的感悟;

其次,可以簡約明了地褒貶詞人的創作得失。不必旁徵博引系統論證,也是以詩詞論詞的一種典型表現。詩詞的體裁使得論者必須以有限的文字亮明自己的觀點,至於系統論證則並非詩詞所長;

再次,感性創作,理性論詞,可以超越時空突破邏輯的束縛。詩詞的創作因「情動於中」而產生,本來就具有感性色彩,雖然討論學術問題需要理性,但在論詞詩詞的具體表達中,時間和空間概念以及表達的邏輯性並不是作者需要考慮的,他們主要是以詩詞的形式之美傳達自己對詞的一些心得;

最後,論詞細大不拘,但各有特點。用詩詞論詞,內容自由,沒有任何限制,詞學關心的問題都可以納入創作中。

然而,詩詞的體裁卻限制了作者的表達,對於詞學的重要問題難以系統展開,只能籠統表達出某種傾向性的意見,對於某些具體的問題,又可以直切要害。雖然論詞詩詞具有一定的批評功能,然而由於詩詞受到體裁的限制,無法隨意展開論家的觀點,充分表達詞學思想。因此,以詩詞論詞終究如同戴著枷鎖的舞蹈,論者雖然對許多問題有所會心,卻只能以心傳心,期待讀者領會論詞詩詞中點滴的詞學思想閃光。

相關焦點

  • 朱敦儒最經典的一首詞,霸氣十足,常人無法企及!
    朱敦儒 ,字希真,宋代詞人,有「詞俊」之稱。與「詩俊」陳與義等人並稱「洛中八俊」。朱敦儒是兩宋詞史上能夠比較完整地在詞中抒情言志的詞人,這對於當時有著明顯功能區分的詩詞(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後來的辛棄疾。
  • 寫在《梁啟勳文集》出版之際:梁啓超胞弟梁啟勳的詞學研究
    除了本行是經濟學,且編譯有多部英日著作外,其學術筆記《曼殊室隨筆》(下文省稱《隨筆》)寫作歷時二十餘年,包括詞論、曲論、宗論、史論、雜論五卷,博涉文學、經學、史學、文獻學、地理學、曆法學、美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多個領域,時有精見。梁氏最為擅長且用力最多的是詞學。
  • 李清照因思念丈夫,特寫一詞,最後三句情真意切,成就經典醉花陰
    而對詞人們來說,多愁善感與浪漫多情早已是必備情緒。無論是什麼季節,什麼場景,總會有感而發,作詩作詞一首。不過,如若只論人們在什麼季節悲傷憂愁之感最多,那麼必定是秋季。秋天這個季節好像向來就是為哀傷憂愁而生,人們往往選擇在這個季節告別友人、遠離故鄉。因此,詩人們也大都將自己的憂愁哀傷寄托在秋日的詩詞之中。
  • 詞藝錄丨論詩與詞中「詩莊詞媚」的分野和趨同
    詩詞而有別   其中眾所周知的,便是「長短句」以及「詞牌音樂性」這兩種區別,但實際上這僅僅是詩、詞在形制上的區別,是表象的區別,且這種區別是不能疆分詩、詞成兩種獨立的文學體裁的。
  • 詩詞丨納蘭性德深情的一首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詩詞丨納蘭性德最深情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納蘭性德,清朝著名詞人。他出身豪門,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他的詞更一個「真」字取勝,他的一生也因一個「情」字撲朔迷離。
  • 蘇軾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在獄中,他給弟弟寫了一封懺悔的信,細表自己承皇恩浩蕩,無法感激圖報,實在慚愧云云。此信傳到皇帝太后手裡,他因此被從輕發落。他在黃州開始與僧道過從甚密,並迷上坐禪,服藥,練瑜珈,煉內丹處丹、陰丹陽丹,以求長壽,直到快要死去還在與維琳方丈論佛道。蘇東坡怕死,不會做無辜的犧牲,恰恰表明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
  •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附例)?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除了在用韻方面寬鬆一些之外,詞牌是比格律詩更加嚴格的格律體。初學者有個誤區,會認為格律詩要求嚴謹,字數限定,文思表達很難套入那些條條規規,所以對於新詩人來說,格律詩(近體詩)一直是他們反對「鐐銬」的首當其衝。
  •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詞的兼類
    今人在使用兼詞時,因不了解而錯誤使用。例如:我要將我的夢想付諸於行動。句中的「諸」是「之於」的兼詞。後面的「於」就是語音重複了。詞的兼類是少數詞才有的,能被稱為兼類詞也應有其特有的條件。意義上有相關性換句話說,成為兼類的基本條件就是具有不同功能的詞,應該是一個詞,如上面所舉的「豐富」一詞就是代表。
  • 朱婷「下滑」的原因找到了,她三個詞表達無奈,一環節限制她發揮
    然而,十多場比賽打下來,朱婷的表現一直處於網友討論的「下滑趨勢」,面對強勁對手,需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朱婷用三個詞含蓄地表達了個人想法,而天津女排要想奪冠,就必須解決限制朱婷發揮的環節,否則過程必然會很艱難。昨天面對不太強勁的對手廣東恆大女排,朱婷隊長打出了32扣15中1攔16分的成績。
  • 毛澤東的詞《枕上》與《別友》,為何專家們對其解讀都各執一詞?
    楊開慧雖然十分愛毛澤東,卻又不好意思向對方展現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由此,又有專家推測,毛澤東這首《虞美人·枕上》應該是作於1920年,他與楊開慧戀愛期間。這樣一來,這首詞中「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兩句所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情況下,毛澤東當時對楊開慧是愛戀極深的,楊開慧雖然也愛著毛澤東,但卻沒有明白的將心意告訴毛澤東。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一篇詠梅詞自稱千古第一
    李清照曾在南渡之前,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詞論》,這裡面,李清照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李清照評價柳永是:"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評價蘇軾是:"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音律。"之後,有繼續評價:晏殊的詞只知平鋪直敘,賀鑄的詞不會引經據典,秦觀的詞太空太浮,等等。
  • 「直線距離」這個詞在我國古代並不存在,那麼該用哪個詞來表達?
    如果有人說,「鳥道」這個詞還可以用「鳥飛過的距離」解釋也可以呀,比如李白的詩裡鳥飛幾千裡、李文純的詩裡鳥飛八千裡都可以表達極遠的,也可以表達他們的思念家、國之情,說「鳥道」是直線距離是不是有些太牽強了?
  • 廚娘以「技」立身,倡優以「詞」立身,平民女孩怎麼「找自己」?
    朱熹曾經提出,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讓人們覺得在宋代的女孩子一定面臨著令人窒息的道德約束,只會讓她們整天圍著爐灶轉,不會有關於詩詞文化上的教育。其實不然,受朱熹的思想影響最深的是明代。在宋代對女孩子的教育環境則相對寬鬆,教育內容也相對寬泛。她們是可以學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一般而論婉約派具有陰柔之美,豪放派具有陽剛之美,姜夔的雅正派就創立了一個多代詞者所追求而無法達到的「適中之美」,這是詞壇所嚮往的文學藝術理想審美境域。現代詞學大師夏承燾用粗線條描繪出了姜夔的這一審美境域,他說:「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間另樹清剛一幟,以江西詩的瘦硬之筆救周邦彥一派的軟媚,又以晚唐的綿邈風神救蘇辛一派粗獷的流弊。」
  • 一首《花影》看似一篇寫花之詞,實則表達了寫詞人心中憤怒與諷刺
    中國文壇之上,從來都不缺少有才氣之人,各個朝代也都有屬於他那個時代的傑出詩人。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宋朝,談一談蘇軾。蘇軾的作品較為豪放,並且家中三人同時為官,三人在詩詞方面都很有造詣,因此三人同時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創造了歷史以來,第一次一家三人同時入局的壯舉。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留給了我們最璀璨的兩顆明珠「唐詩和宋詞」,而這些文化寶藏中不得不提及兩個人李白和蘇軾,有一句話說得好「唐有李白,宋有蘇軾」足以見得二人在詩詞文壇中的地位。
  • 不要再小瞧詩詞的影響,背後隱藏的文化歷史起了傳承傳播作用!
    還有唐詩宋詞也被人輕視成就是一些文人玩得的文字遊戲,嗯,又是一個看似有道理,但是卻暴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甚至無知。詩詞雖然短小精悍,但是信息量卻是非常大。雖然有些人寫詩單純是玩文字遊戲,沒有太大價值,但是那並不是主流。這裡面包括了風土人情、名勝古蹟、地理、歷史等等知識。
  • 深夜夢見亡妻,他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讓人淚崩
    如果要你說出古代詩詞都有哪些題材,你肯定都能隨便例出幾個,比如愛情、親情、哲理、送別、勸學、諷刺等等。但如果要你舉出這些題材中最讓人不忍卒讀的一種,你還能舉得出來嗎?我相信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都學過北宋大文豪蘇軾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的題材就是能讓人不忍卒讀的——悼亡詞。
  • 筆者用兩個詞,表達對武中奇書法的感受:奇形怪狀和七扭八拐
    筆者用兩個詞,表達對武中奇書法的感受:奇形怪狀和七扭八拐。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書法評價意見來說,武中奇是一位書法家,並且是一位書法大家,非常聞名,功力相當深厚,但是年輕一代的人看武中奇的書法,可能與老一輩的人會有不同的審美衝突,所看到的書法結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