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佔文
中秋節假期,陪首都新聞界幾位老朋友去雞冠山遊玩。還是在頭天晚上,大家就商議定了,文人遊山,必得吟詩作對,自己編撰的更好,引用別人的也行,總之要圍繞著雞冠山人人得出節目,如是才不枉此行。
第二天早上8點剛過,大家便背起行囊,沿著蜿蜒山路順行而上。
人行山半腰,為了調動大家的遊興,我搶先賦詩一首:
誠邀老友踏山行,遠眺雞冠帶笑迎。
秀女深閨空寂寞,今朝待我揭芳名。
引得大家一片稱好聲。
稍頃,為了迎合我,新華社的老劉也獻詩一首:
石徑飛旋入境深,風生茂樹奏瑤琴。
攀登最忌平常路,越是崎嶇越稱心。
自然是一片喝彩。
待到山頂,但見雞冠山直插雲霄,《人民日報》的老李無比興奮,隨口吟出:
接天立地勢巍峨,疊出一身無字歌。
禪境終須禪士護,周遭細看傍韋馱。
「好,好!」大家一片拊掌。
日上三竿,天高氣爽,秋風徐徐,秋蟲唧唧。有詩人之稱的半月談的小王見一株小樹頑強地生長在雞冠山的頑石之上十分感慨,於是詩興大發:
雲梢綽約自多情,漫引啁啾串串鳴。
骨子本藏堅勁質,紮根裂隙共長生。
之後他倡議,午飯不到農家院了,何不把飯菜運到山頂,大家借酒吟詩,以助遊興。眾人皆附和贊同。
時近中午,酒菜準時運到了山頂。大家七手八腳地支好餐桌,擺上酒菜,便暢飲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吟詩作對正式開始。大家一致推舉由主人開頭,幸好我早有準備,獻上七律一首權當拋磚引玉:
村橋早發鬥雞翁,磴道虛無載大東。
老樹千盤常幻影,兀巖咫尺半銜空。
祈年形式書生氣,掛岫方圓報曉風。
昨為新詩眠不得,冠山句子夜來工。
「詩人」馬上迎合:
登巔始覺似仙翁,順勢馳眸望大東。
三五峰頭情浪漫,三千界外事虛空。
石階險處藤牽手,星漢近時雲舞風。
我嘆自然生妙筆,裁詩許助鬼神工。
新華社國內政治部資深編輯老韓也隨口應和:
雞冠絕頂聚仙翁,攬月盈杯望大東。
遠望峰巒搖翠色,近瞧碧水舞晴空。
俯身輕嘆君王慨,昂首豪吟庶士風。
擷得幾多遠古句,放飛心跡不須工。
三首詩即出,將眾人的詩情全激湧出來了。曾經登過雞冠山中國青年報記者趙女士放聲吟誦:
殷殷夢裡總牽縈,每每登臨別樣情。
想必當年詩酒者,其中或有我前生。
光明日報的小商馬上接唱道:
沐雨乘風一度來,紅塵誰願做凡胎?
登高皆是摘星客,萬裡長天任剪裁。
工人日報的徐老蔫也不甘落後,他填了一首《行香子》:
野嶺秋濃,樂趣無窮。徑幽深、泉水淙淙。山林吐翠,知了依噥。賞萬年石,千年草,百年松。巨砬危聳,風蕩心胸。望蒼茫、情與誰同?正當不惑,何不從容?喜遠山長,雲山媚,暮山紅。
「給力!給力!好!好」!眾人皆伸大拇指。
大家你一首我一首,誰也不甘落後。已經退下來的李冰拿腔拿韻地吟道:
絕壁嶙峋險象生,山微休道嘆無名。
滿坡亂棘難尋路,百尺危崖豈阻程。
欲叩天門雲細細,好消俗慮酒盈盈。
一聲欸乃林間繞,神自爽來心自輕。
他的話音剛落,已閒賦在家多年的中國婦女報記者葉梅馬上獻上一首五言絕句:
聚飲嘯歌謠,溪風掠眉睫。
遙望雞冠頂,夕照邀明月。
「不行不行,說好了吟詩作對,光有詩沒有對咋行,咱們得出幾副對才成」。「詩人」搖著頭說。
不等別人表態,老李便拿出一張紙條:「主人早就作了兩幅候著我們呢,我念給大家聽聽,『巍巍雞冠峻巒奇峰雞冠掛月三千丈觀山且當讀畫;幽幽灤水美岸秀波灤水盈溪數百餘臨水何須聽琴』。橫批是:『山門凝紫氣 聖地聚祥雲』。另一幅是『登山便欲凌雲去;臨水應知得月先』。橫批:『奇山古痕厚 麗水日影悠』。怎麼樣」?大家一片稱道,而我一時竟面紅耳赤,不好意思起來。
俄頃,詩人和徐老蔫也各捧出一幅:峽谷藏幽,紅葉知秋,砬峰霧繞森林茂;山風蘊秀,雄雞唱曉,雲海霞飛旭日騰。
吉山育慧靈,生態風光蘊秀藏奇,聳立雞峰迎曉日;樂水陶情趣,自然景色流雲飛霞,清幽峽谷聚仙人。
又是一陣叫好聲……
此次與北京新聞界老朋友的雞冠山之行,收穫頗豐,不僅收穫了雞冠山老鄉們好客的熱情,待客的真情,還收穫了新聞界老朋友的友情,文人墨客的詩情,實在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