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花地文學榜 | 寓言與信仰 體貼現實 超越碎影流年
金羊網 作者:鄧瓊 2020-11-08
2020花地文學榜年度短篇小說榜單(以作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1、艾瑪《芥子客棧》 《中國作家》2019年3期
2、陳崇正《念彼觀音力》 《作家》2019年3期
3、陳再見《馬戲團即將到來》 《人民文學》2019年7期
4、遲子建《燉馬靴》 《鐘山》2019年1期
5、渡瀾《昧火》 《人民文學》2019年11期
6、黃錦樹《遲到的青年》 《天涯》2019年6期
7、寧肯《火車》 《收穫》2019年5期
8、邵麗《天台上的父親》 《收穫》2019年3期
9、葉兆言《吳菲和吳芳姨媽》 《青年作家》2019年7期
10、張惠雯《天使》 《文學港》2019年7期
1
艾瑪《芥子客棧》
一朵俠義的理想之花
這是一篇頗具敘事新意的小說,將傳統武俠故事與現代社會生活相交融,試圖在俗世中重構一個超脫的俠義新世界。初讀這篇小說的最強烈感受就是「清新可人」,芥子客棧的主人小萬堪稱世俗眾生相中開出的一朵富於俠義精魂的理想之花。
小說在此岸現實與彼岸高蹈的交叉敘事中,將小萬這個人物形象完全立起來了。她是具有生命質感與痛感城市生活的「逃避者」,同時也是我們當下社會生活中躁動與不安的靈魂的「旁觀者」。小說筆觸遊刃有餘,格調高遠,具有「文學的美、思想的真」,最終指向了人的靈魂流放與安置問題。
■徐福偉
2
陳崇正《念彼觀音力》
80後作家帶來新體驗
如果說越來越光怪陸離的現狀,已讓女主人公的內心信仰面臨土崩瓦解,當她想擺脫令她「渾身發抖的生活」時,便只能以簡單殘酷的辦法毀滅自己。
生存狀態作為文學的創作主題,永遠都不輕鬆,但恰恰因為一部好作品起到的超脫認知和引導作用無可替代,才使這一主題成為作家們追求和競技的目標。
陳崇正的這篇小說給我們帶來了驚喜,他以他特有的想像力和富有先鋒意味的敘述方式、以及通過「需要揣度、需要猜謎語……」的深度思考,將現實生活進行拆解和重新組裝,為讀者打通了一條啟示通道。
■文歡
3
陳再見《馬戲團即將到來》
小城中年的精神餘地
年輕的陳再見以一系列「縣城小說」知名於文壇。
他目前依然是青年,但已經把筆觸伸向了他年齡的前方。只是這一次,他把以往擅長的青年在物質生存擠壓中的情狀,當作了進一步長大的人物的具體背景和細節網格,在生計之外冒出生機,宛如頑強的蜘蛛在梅雨季也要向天上望望——《馬戲團即將到來》於是泛出了異樣的神採,我們就得到了一篇以「即將」為時間推動力和空間構築力的好小說。
不僅如此,「馬戲團」與小城人的互文,是小說裡另一重深意。想像的故事真的能夠超越具體生活嗎?原本就要「不容分說」的一回事,小說試圖進行「分說」的意義在哪裡呢?與青年奔闖勁頭的差異,大概就在於中年開始假設精神餘地,並想以此重新激活曾有的「追夢」之旅了吧。
■施戰軍
4
遲子建《燉馬靴》
生命譜系中價值不滅
遲子建作為一個馳騁文壇多年的優秀作家,近年來寫作短篇小說似乎見少。《燉馬靴》這個短篇有點厚積薄發的意味。
在不長的篇幅裡,遲子建融進了歷史與現實、戰爭與人性、動物與人類等諸多的元素,寫出了歷史的蒼涼和人性的溫暖。在漫天遍地的大雪中,遲子建優美冷靜的筆觸即使在展現敵對環境裡的冷峻和殘酷,依然保持著她特有的柔軟和體貼。狼性也好,人性也好,死亡也好,生存也好,都在生命的譜系裡保持著不滅的價值。
小說採取的「隔空敘述」的方式,讓父輩的傳說在「我」的視野中緩緩展開。是現代小說的精神,讓這樣的抗聯老故事煥發出新的文學光彩。
■王幹
5
渡瀾《昧火》
文化調色板與蒙古族敘事
渡瀾短篇小說《昧火》首先抓住我的是富有個性的語言風格。毫無疑問,她是屬於蒙古族的——羊群在風雪中行走,「嘎樂—嘎樂—」驚天動地。然而,作者出生於1999年,這又讓我把作品的語言與網際網路相聯繫,其中類似「少年熱衷遊戲」一類話語,就帶著網絡青年亞文化的色彩。網絡一族的語言風格與蒙古族長調般的悠長語言,交互而成稍嫌刺眼、不適卻又個性十足的語言風格。
作品以寓言色彩先聲奪人。公羊肚子裡出了一個嬰兒,弔詭怪胎不祥之兆,於是「草原褪色」,天地陡變;「我大驚失色……」一系列神秘怪異懸疑符號,在現實世界中間凸現。無法闡釋難以言清的符號與圖景,構成作品迷人的寓言性特徵。
■江冰
6
黃錦樹《遲到的青年》
渴望改變的輓歌
黃錦樹的敘事具有狂野的想像和鮮明的風格,激蕩著南洋海浪的神秘與浩瀚。他的短篇小說《遲到的青年》將時間、歷史、記憶與身份熔鑄一體,引人深思。
那位神秘的青年儘管擁有遏制時間流動的能力,但依然無法趕上歷史大轉折的時間門檻,這種極端的並置,映現出個人在歷史洪流面前的渺小孤寒。
魔幻既是無法實現的希冀,又是渴望改變的輓歌,為我們呈現出一則現代性的奇特寓言。遲到的青年,也就是未完成的青年,不僅僅是南洋華人對文化認同的一種探詢,也是在世界範圍內,對現代漢語文學未完成性的一次揭示與突圍。
■魏微
7
寧肯《火車》
流年碎影 時間之聲
思想者寧肯長於文學探索。小說以昔日少年的野性,引領讀者搭上呼嘯而去的火車,一起捕捉北京琉璃廠到永定門火車站的流年碎影,捕捉小芹們在成長中心靈的幽明與流失的童真。
在歷史與人性的深處,在民居大院與京城外的故事空間,火車汽笛的鳴響化為小說的時間之聲,咣當咣當奔向青年,漸成小說那束理想之光,也成就了作者新的歷史敘述。
作品敘事簡潔而靈性,決絕又富有節奏;小說粗糲而溫暖,荒涼又澄明。
■張燕玲
8
邵麗《天台上的父親》
揣測他為何不能自拔
「也許是離開那個城市後我改變了信仰。」這是小說《天台上的父親》的第一句話。正因為這句話,讓我看重了這篇小說。尤其是「信仰」二字,雖略顯突兀且一筆帶過,卻暗示了這個作品的某些不同。
讀畢發現,這果然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小說,是一篇觸及到了信仰及內心世界的小說。小說不斷地復現跳樓自殺了的父親在其人生中所經歷的起伏與波動。我們也因而知悉了父親曾經的英勇、仗義、火熱、倔強和挫敗,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一幕是他記筆記的細節。
剝開表面的敘述,我們窺見了父親的靈魂,也知道他正在或曾經遭遇了一場精神危機。而我們最想知道的,無疑是他到底因為什麼而不能自拔?
那麼,我們知道了嗎?不,我們只能揣測。而這,就回到了小說開篇的第一句話。
■鮑十
9
葉兆言《吳菲和吳芳姨媽》
獨有的藝術辯證法
葉兆言以《吳菲和吳芳姨媽》漂亮地完成了一次有備而來的藝術搏擊,也是一次頗具挑戰性的寫作冒險,那就是他要寫出與別人「完全不一樣的短篇小說」。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部不足萬字的短篇小說,將一對雙胞胎姐妹跌宕起伏的人生恩怨和無法抗拒的人性糾纏,寫得充滿命運感、悲劇感。
小說從大處看結構完整,小處看細節豐富鮮活,人物形象有著呼之欲出的飽滿,不僅極大拓展了短篇小說這一文體折射歷史與現實的藝術空間,而且有深度地傳達出人物靈魂深處的顫慄、絕望與無奈。
故事的講述在淡然中蘊藏悲涼、疏離中透著關切。短篇小說獨有的小與大、輕與重的藝術辯證法得以實現。
■顧廣梅
10
張惠雯《天使》
尋找內心的安慰
《天使》是一篇充滿了感傷意緒的細膩之作。圍繞父親的葬禮,異域歸來的「我」,帶著尋根般的渴望,試圖尋找幸福成長和血緣親情的溫馨,試圖重溫與少年時代心中「天使」的愛戀。
然而,當他全身心地穿行在這個曾經熟悉的「小地方」,卻發現所有的慰藉都變成了堅硬的、利益化的現實,所有的愛慕和思念都轉化成簡單的肉慾之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不斷疏離,彼此之間的利益計算卻成為一種日常。它們與故鄉寒冷且布滿泥漿的街道,構成了一種緊密的同構關係,讓歸來的遊子再也尋不到內心的安慰。
如果我們認為《天使》是一部單純的懷舊之作,傳達了作者對於中國社會功利化現實的質詢,似乎也未嘗不可。但我更願意視它為一種寓言,因為我們每一次重返故園,總會在心中預設無數的美好場景,且最終無一例外地被擊得粉碎,而我們卻樂此不疲。
■洪治綱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