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脫下衣服一看,背部已經開始潰爛了。」
劉奶奶已經70歲了,3年前背部長了顆痣,一直也沒注意。摸著沒什麼感覺,也沒有凸起,就是芝麻粒大小。
劉奶奶不以為意,覺得都七老八十了,誰身上沒幾顆痣?後來過了2年,媳婦幫劉奶奶洗澡搓背時發現黑痣已經長成了綠豆粒大小的肉痣,摸著已經凸起來了。
家人和劉奶奶也不懂是什麼,以為只是單純的肉痣,就沒有管它。誰知道一年後,背部的黑色肉痣越來越大,還發生了潰破,背部開始流出惡臭的液體,肉痣部位已經往外面蔓延潰爛。
家人連忙送劉奶奶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為惡性黑色素瘤!
痣長在哪裡要警惕?
黑色素瘤與痣的情況有明顯的區別。在臨床上,黑色素瘤主要分為肢端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慢性陽光損傷型黑色素瘤和非慢性陽光損傷型黑色素瘤。
肢端黑色素瘤主要是手掌、足跟以及甲床上,在亞洲人的群體中,這類的黑色素瘤佔到了50%。所以日常生活中這些部位如果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痣的話,就要提高警惕了。
黏膜性黑色素瘤喜歡長在口腔、鼻腔以及消化道生殖系統部位,由於這些位置比較隱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相對來說不太容易被發現。
在我國的黑色素瘤發病率中,佔到了20%。
此外在歐美等國,由於有日光浴的習慣,紫外線照射使得他們的黑色素瘤發病率比較高,而在我國這類病因則比較少見。
惡性黑色素瘤和黑痣有何不同?
一般來說,普通的痣和黑色素瘤在外觀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痣的生長速度很慢,有的基本終生無變化,有的在長到一定程度後,也會停止生長,不再有任何變化。黑色素瘤則不同,一旦發病,它的生長速度很快,直觀上能夠看到明顯的變化。
圖源:網絡
普通的痣不會破,也不會有潰瘍,而黑色素瘤在生長到一定程度後則會潰爛和潰瘍,伴隨著異味的疼痛感。
痣的形狀通常都是圓形的,而且很對稱。黑色素瘤形狀則大小不一,而且往往不規則。
普通痣的面積很小,通常只有幾毫米甚至零點幾毫米,而黑色素瘤的面積則比較大。
痣的邊界是清晰規則的,而黑色素瘤邊界模糊。顏色上,痣的顏色通常較深,色澤單一,一般是黑色或者暗紅色。而黑色素瘤的色澤很雜,黑中帶紅,紅中又帶褐色。
這些都是黑色素瘤和普通痣的明顯區別。
黑色素瘤致死率高?
得了黑色素瘤還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在10年之前,普遍都是在10%以下。其實治療的方法和其他腫瘤的治療方法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手術、放療和化療。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黑色素瘤早期被發現的概率比較低,而且黑色素瘤偏偏又喜歡轉移,一旦發現晚了,而且又發生了轉移,那基本上就只有等死了。即便是發現的相對較早,而且也通過手術切除了病灶,但5年生存率也只有15%。
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 圖源:網絡
而現如今,隨著靶向藥以及免疫療法的不斷出現,針對黑色素瘤的藥物以及療法越來越多,而且有些藥物的效果在臨床上十分不錯,這都給黑色素瘤尤其是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增加了更多的選項。所以近幾年,黑色素瘤的生存率是在緩慢提升的。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痣,是否會有癌變的可能呢?
「ABCDE法則」自測痣會不會癌變
廣州皮膚病防治所所長王建琴教授給出了「ABCDE法則」,個人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是惡變。
A(Asymmetry):不對稱法則,普通痣的形狀通常是規則且對稱的,而黑色素瘤形狀不一,而且極其不對稱。
B(Border):邊界法則,痣與正常皮膚的邊界清晰分明,但是黑色素瘤的邊界是模糊的,有的邊緣部分和正常的皮膚混雜在一起。
C(Color):顏色法則,黑色素瘤的色澤混雜,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
D(Diameter):直徑法則,黑色素瘤通常比較大,直徑有時在6毫米以上。
E(Evolution):進展法則,痣不會有變化,但是黑色素瘤你能看到它在生長。
根據這幾種情況,就能初步判斷身上的痣是普通的還是有惡變傾向的。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輕易祛痣,更不要去摳挖它,以免導致其性狀發生改變,會出現惡變的傾向。
參考資料:
[1] 《黑色恐懼!黑色素瘤有多可怕?》.人民網,2020-4-20.
[2] 《你身上的黑痣 會不會「要命」?》.羊城晚報,2020-1-8.
[3] 《擔心痣癌變?簡單幾步自測風險》.廣州日報,2019-9-20.
原標題:《再次提醒:長在2個部位的痣,與癌症「密不可分」,要及時處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