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為什麼會被當作新年?
皇家在立春的祈福儀式被誤認為過年了
為什麼會有「春節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這個誤傳?
第一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古代中國,有的村落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冬至、立春,大如年。」
我們先單說立春,為什麼跟新年一樣重要?
因為在古代,皇帝們都要在立春這一天,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刻,到東郊,背西朝東,為整個國家祈福。這個儀式叫做「立春迎氣」,立春迎接福氣。「紫氣東來」這個說法也與此有關。
在《禮記》中記載,從周天子開始,皇室就有這個習俗了。
「可能是因為老百姓看到皇帝在立春做了這麼重要的事情,就認為這一天應該是新年了。」宣炳善說,實際上,對於皇室來說,春節,也是在農曆的大年初一。立春的這個儀式,只是宮廷的一項活動。節氣與民俗節日,是兩回事。
什麼時候春節變成農曆新年了?
袁世凱上臺後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還有一個故事,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民俗專家顧希佳教授告訴錢報記者的。
「我們現在說的春節,最早並不是指正月初一。」顧教授說,最早的時候,「春節」這個名字,確實是和立春這個節氣有關係的,指的是「立春節」。古代的元旦,是正月初一。
但是立春節,跟我們現在說的過大年的春節,並不是一回事情。
是什麼時候,春節變成農曆新年了?
要追溯到清政府被推翻之後,出現了文化激進主義——一切向西方看齊,紀年方式也不例外。
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布廢除農曆,使用公曆,元旦就改成公曆的1月1日。
但是在民間,老百姓很懷舊,也不習慣,大家就還是用農曆算日子。
在袁世凱上臺以後,就說那還是接著過農曆新年吧,就把正月初一改成了「春節」。
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微博紅人「大臉撐在小胸上」還補充了一段「續集」——
到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再次宣布廢除農曆,這次更徹底,規定各機關單位、學校、商店等不準在春節期間放假,違者必究必罰!
果然遭到強烈反對,各種罵,罵到1934年,政府說好吧好吧放假放假,怕了你們了。
不過名稱因為已經叫習慣了,就不改了,元旦的名字讓給了公曆1月1日,春節的名字讓給了正月初一,立春就……還叫立春吧,不管你啦!
「結果張冠李戴、李冠王戴,結果老張沒得冠戴……」
但是顧教授並不同意「大臉」的結論,他還是認為,立春節是有,但不能將這個概念與後來代表春節的新年,混為一談。立春,並不能作為新年開始的依據;節氣,也不是紀年方式。
知道一下
陰曆、陽曆、農曆是怎麼回事
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依據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時,人在地球上所觀測到的太陽的變化,來修訂的曆法,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陰曆,是「月亮歷」,是依據月亮的變化來修訂的曆法。月亮每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循環,就是一個月,現在基本不用了。
至於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並非如此!農曆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一種曆法,兼顧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陰陽合曆」,農曆能用來指導農事生產。(記者 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