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地時間4月1日中午,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在統計完70%的選票後,沒有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獲得超過50%的選票。烏克蘭新一屆總統大選將進入第二輪。此前多家媒體報導稱,第二輪投票將於4月21日舉行。
在統計完70.03%的選票後的結果,喜劇演員澤連斯基以30.45%的得票率領跑首輪投票;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的得票率為16.19%,位列第二。
根據烏克蘭選舉法,如果沒有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的得票率超過50%,那麼得票數領先的前兩位將在三周後的第二輪投票中一決勝負。新總統應不遲於6月3日宣誓就職,任期5年。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5日澎湃新聞網【有戲】欄目。
烏克蘭電視劇《人民公僕》海報。
在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彈劾案愈演愈烈之時,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個段子「當韓國總統有多悲催」,羅列了自大韓民國獨立後首任總統李承晚以降,歷任韓國總統「不得善終」的悲催命運。如果撥動一下地球儀,在地球的另一端倒是有個國家的歷任總統「命運多舛」,那便是從蘇聯獨立後的烏克蘭總統們了。
開頭是兩個叫做列昂尼德的(當過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勃列日涅夫也叫列昂尼德,亦是烏克蘭人),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推行與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相似的休克療法,把剛獨立的烏克蘭經濟弄得一團糟,然後他在1994年提前大選,結果便灰溜溜地下臺了。
然後是列昂尼德·庫奇馬,此君在位時長歌舞袖,在美俄歐之間搞平衡,結果兩頭不討好,被尤先科拉下了馬。
尤先科上臺之前就遭遇過中毒事件,這位利用顏色革命上臺的總統,結果也倒在了低迷的民意裡。接著便是亞努科維奇,他還是想學庫奇馬,在美俄歐之間搞平衡,結果還是兩頭不討好,灰溜溜地流亡俄羅斯。
如果不算臨時代理總統的圖爾奇諾夫,那麼接下來便是現任總統波羅申科,只能祝這位靠著糖果起家的億萬富翁總統不要再重蹈前人覆轍了。
《人民公僕》海報。海報中建築代表烏克蘭總統官邸瑪麗亞宮。
韓國與烏克蘭多位總統命運不濟,說到底都與他們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態有關。韓國政治始終無法擺脫財閥的左右,烏克蘭政治同樣也不能做到與寡頭的切割,更不必說來自美國時明時暗地滲透。
借用烏克蘭政治喜劇《人民公僕》(Слуга народу)裡的一句話,「他們(指總統)就想著撈錢,上臺幾年撈一票就走,再換另一個,再撈一票更大的。」
歷史課老師瓦西裡·格羅波羅德科陰錯陽差當上烏克蘭總統。
《人民公僕》可謂是烏克蘭近年來最成功的電視劇,其平均收視率達10.4%,在烏克蘭18至54歲觀眾人群中的收視率更超過了26%。這個數字概念可能過於抽象,做個比較便能明白它是有多厲害了:烏克蘭人喜歡足球,2016年歐洲杯預選賽烏克蘭男足對斯諾文尼亞隊的比賽收視率是該國近年來體育賽事收視最高峰,其收視率為9.9%,在烏克蘭18至54歲觀眾人群中的收視率為24.9%。
為什麼這部從2015年11月16日開播的電視劇會一下子成為烏克蘭觀眾的心頭愛,或許就源於它直面現實,說出了烏克蘭老百姓的心裡話,人們對於烏克蘭現實政治的失望,對於一個清明且有能力的政治人物的渴望,對於懲治腐敗分子的大快人心,都轉換成了對於這部電視劇的熱愛。
甚至在播出後,居然有網民發起「讓瓦西裡當總統」的運動。瓦西裡便是劇中的男主角,他陰錯陽差地當上了烏克蘭總統。
作為外人,筆者觀看這部以俄語對白為主,夾雜烏克蘭語對白的電視劇時,總想到年少時讀過的許多俄羅斯文學名著,比如果戈裡的《欽差大臣》,還比如蘇聯時代一些喜劇電影,如《幸運先生》等。這種現實主義的諷刺,劇中人物的前倨後恭都是那麼地活靈活現。
瓦西裡抱怨烏克蘭總統們只想著發財。
一開始,瓦西裡·格羅波羅德科只是個中學歷史老師,由於他2班上的學生都被拉去布置總統選舉投票站,他開始發起牢騷,「為什麼1班上數學課就可以免掉這些事情。就因為我們的總統都擅長數學嗎?」(這句話含有諷刺意味,指烏克蘭的政治人物就想著發財)。於是他開始狂說粗口,「問候」了烏克蘭歷任總統的全家。沒想到有個調皮的學生隔窗拍下了瓦西裡發飆的全過程,並上傳到了網上。
瓦西裡的總統「競選綱領」。
隨著而來地便是網民發起的「讓瓦西裡當總統」運動(後來現實中發生的這場運動可謂是烏克蘭民眾的戲謔),然而參加烏克蘭總統競選需要200萬格裡夫納(約合人民幣50萬元)的報名費。2班學生們又先斬後奏地幫著瓦西裡在網上眾籌到了足夠多的錢。
就這麼著,瓦西裡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獲勝,請注意,他幾乎沒有什麼政見,只是在那段粗口視頻裡說,「要是我當上總統,我要廢掉他們的種種特權,讓他們過上一周教師的日子。」(在烏克蘭當老師薪水不高,也沒有任何福利)
實際上,從第五集開始與寡頭及寡頭扶持的總理對抗的戲碼就顯得有些老套(烏克蘭獨立後政治體制變過多次,一會兒總統制,一會兒總統-議會制,一會兒議會制,略複雜,簡言之,總統權限很大程度上會受到來自議會和總理的掣肘)。不過,懲治貪官的橋段,無論放在哪個國家的螢屏上總是會受歡迎的。
有意思就在開頭幾集瓦西裡剛當上總統後的種種不適應,這很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在當選首日,瓦西裡想著的還是自己當天要去銀行還信用卡上的17格裡夫納(約合人民幣5元),於是他坐著總統專車去銀行櫃檯,接待他的居然是銀行行長,行長在類似達康書記罵過的那種讓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櫃檯內戰戰兢兢地說,「總統先生,您的欠款已經還完了……因為您中獎了,我們每個月都會為幸運客戶免單。」
瓦西裡當上總統,人人都在奉迎,連知名樂隊也不放過機會。
當天還是瓦西裡外甥女的生日,外甥女喜歡一個叫「老男孩」的樂隊,他想買張CD給她,日理萬機的總統自然沒空去買CD了,於是總統助理到處在基輔街頭尋找「老男孩」樂隊CD,可就是找不著,結果是當晚總統府專門把「老男孩」樂隊請上家來。
筆者再次把文章開頭韓烏兩國的比較放進來。韓國財閥對於政治的影響力無孔不入,當年樸槿惠在競選總統時曾說自己父母已亡、親人失和、沒有結婚、膝下無子,所以她作為「嫁給國家的女人」,自然就能成為腐敗的絕緣體,韓國選民們當時看中的也是這一點,認為樸槿惠不會再重蹈前總統們親信幹政的覆轍。可惜他們千算萬算,算不到還有閨蜜。
在《人民公僕》裡,瓦西裡一人得道,自是相伴著雞犬升天。他的父母、外甥女、前妻、老姐等都成為寡頭們覬覦的目標。而電視劇就是電視劇,瓦西裡沒有像現實中的樸槿惠那樣管不住身邊人。他就是烏克蘭的堂吉訶德,橫衝直撞,將烏克蘭「風車」——寡頭一一挑落馬下。
《人民公僕2》電影海報。
2016年《人民公僕2》以電影形式上映,同樣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部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在影射現總統波羅申科。波羅申科治下的烏克蘭經濟沒有好轉,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人民對於總統的信任一落千丈,瓦西裡再次以「不現實的」方式對抗寡頭操縱的議會。該片剛剛在今年4月的「金吉加」獎(Золота дзиа)中獲得3個提名,「金吉加」獎被稱為烏克蘭的奧斯卡獎,一般在每年6月進行頒獎典禮。
總的來說,《人民公僕》這部劇並不受烏克蘭政客待見,認為其對烏克蘭政治描寫「失實」,比如烏克蘭著名政治新聞記者瓦蒂姆·葉爾欽科在評論文章中雖然承認這部劇受到觀眾歡迎,「顯示了人民對於烏克蘭現實的不滿」,但他又寫道:「說到底這只是迎合民粹主義的政治肥皂劇,烏克蘭政壇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發生這種事。」
更弔詭的是,政治人物對於這部劇的批評角度,比如政治分析師瓦拉裡·梅丹努克說劇中人物,尤其是總統瓦西裡的臺詞幾乎都是俄語,「這不符合現實中烏克蘭人民對於烏克蘭總統的基本要求。」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該劇的製作公司「Квартал-95」以及播出平臺烏克蘭「1+1」電視臺,二者總部都在基輔,但其制播主要語言均為俄語,這本來在俄烏雙語並行的烏克蘭甚是尋常,但自從烏東部局勢日趨緊張,以及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使得烏克蘭反俄勢力抬頭,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裡,就因為能不能講俄語,議員之間都能爆發全武行。
寡頭與政客之間諱莫如深的關係無法正面回應,烏克蘭的政治圈只能拿語言說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