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烏克蘭獨立通訊社(UNIAN)8月31日報導,對於中國媒體有關「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將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25技術轉讓中國」的報導,安東諾夫國有企業出面反駁,稱該消息不實。
烏克蘭獨立通訊社是烏克蘭最大的新聞通信社,繼承自原蘇聯。該通訊社報導稱,安東諾夫國有企業表示合作仍在洽談中。
烏克蘭獨立通訊社報導截圖
8月30日,有部分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獲得世界最大運輸機安-225所有權」,稱中國空域產業集團(AICC)與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就安-225「夢想」運輸機所有權轉讓中國達成協議,其中包括使用飛機草圖和說明書等。但觀察者網和一些媒體注意到這一消息存在多處疑點,中國空域產業集團的資質存疑。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31日也報導稱,烏克蘭安東諾夫國有企業已經否認了烏克蘭將會把「巨無霸」安-225飛機及技術賣給北京的消息。報導說:「『安東諾夫』否認了中國媒體關於將出售安-225產權的報導,安-225仍然是『安東諾夫』的自有智慧財產權。」
俄媒報導稱,烏克蘭方面正在試圖準備自己建造第二架安-225運輸機,並在之後投入批量生產,預計需要30億-40億美元啟動資金。目前同中國的磋商可能僅限於中方對此投資合作。
烏克蘭獨立通訊社稱,烏總統波羅申科今年5月視察安東諾夫公司時表示,我們看到了生產第二架安-225以及更多安-70的能力,隨後他責成烏克蘭有關部門調查研究再製造一架安-225的可能。
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31日引述烏克蘭基礎設施部的消息人士的話說,基輔方面無法完成安-225的建造,因為所有生產設備都在15年前變成了廢銅爛鐵。1988年僅有一架「夢想」飛機問世,第二架完成了70%,但沒有建成的計劃。他說:「事實上我們可以說,烏克蘭航空製造業已經瀕臨崩潰。安東諾夫廠今年以來沒有生產一架飛機。」
專家認為,「夢想」飛機沒有市場,如果中國購買它,目的可能是為本國航空航天計劃提供獨立的物流保障,以擺脫對目前物流提供商的依賴。
第二架安-225原本的完工程度為70%,但現已閒置,為現有唯一的一架安-225作備件
俄羅斯「航空港」網站執行總裁奧列格·潘捷列耶夫表示,距離安-124「魯斯蘭」飛機(安-225的設計基礎)確定外形已經有40多年了,很多建造這些飛機的技術解決方案已經失去了現實性。這種龐然大物至今未有同類產品問世的原因在於沒有需求,第二架「夢想」未能建成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大型超重貨物運輸市場的出現讓安-124「魯斯蘭」和安-225「夢想」重獲新生,但現在這方面的需求清淡。它們運輸的主要貨物是石油天然氣設備、航空航天設備,以及必須直接運送到基礎設施欠發達地區的軍用和人道主義物資。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架安-225是前蘇聯於1988年研製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原計劃用於運載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其起飛重量640噸,安裝有6臺渦扇發動機,最多可裝載250噸貨物,是世界載重量最大的飛機,目前該飛機歸烏克蘭所有。
2001年開始,安-225在國際上承擔一些超大型貨物的貨運飛行任務,並在全球航空界引發轟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