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佛教常常講前世今生。並且不僅僅是佛教會講,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常常提到這樣的話題,並教育我們一定要多多行善。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不記得自己過去生的,更是看不到後世。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難以主觀感受來判斷前生來生是否存在。
而且就算人們真的有前世,那前世所做的事情,就好似另一個人一樣,為何要今生的我來承擔?關於這問題,有人專門請教了淨土宗的大安法師。
法師的答覆
關於這問題,它似乎是很多剛入門的學佛人常常問道的一個問題。初學者對佛所說的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有著種種的疑惑。作為佛教而言,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是其最基本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最堅實的基礎。離開了這一點,佛教就是去了它存在的前提,在修行上也就沒有了理論上的依據。
首先,作為一個佛教徒,對於三世因果應該有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心。從我們凡夫生命輪轉的過程來看,我們確實有著前世後世,但是經過無明緣行、行緣識(十二因緣中的其中兩種),以及入胎後產生的隔陰之迷,導致了我們遺忘了前生。但不記得並不代表不存在。
古今案例
古往今來很多案例中,都存在著記得前生的人,有的甚至是地域性的扎堆出現。在西方的超心理學中也一直在研究記得自己前世的案例,這些人從一出生就記得自己前世的身份以及當時的地址與他人的關係,這些案例都是公開可以被查看到的。
在我們民間的傳統信仰中,也提到過輪迴的內容。人們在死後,會碰到孟婆湯,又叫做迷魂湯,人們喝了後就忘記了前生所有的事情,然後進入下一個生命的輪迴。無獨有偶,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名叫遺忘川,人們喝了遺忘川的川水就不記得前生的事情了。
正知正見
但不記得並不意味著前生就是另外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我們的阿賴耶識裡帶著前生善善惡惡的印記。我們今生的長相美醜,福德大小,智慧深淺,財富多寡,地位高低,都跟我們前生的業力相關。阿賴耶識是不斷不常的,我們只不過是換了一副面孔和皮囊繼續延續。
所以對於我們而言,前生後世,既不是一個人,又是同一個人。所以我們要為自己以及未來的自己負責。如果我們可以持戒念佛,在這一生結束時,我們的神識就會離開四大假合的身體,去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
雖然經過了投胎,我們就忘記了前生的事情。但是我們生前的業力習氣,會跟隨著我們在這一世展示。如果你前世是一個畫家,那麼你就會對繪畫特別感興趣。如果你前生是一個殺豬的,那大概你今生看到豬心裡就會痒痒的,想要捅它一刀。這些就是生命習氣的延續。
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後,就應該學會敬畏因果,因為今生的身體會隨著階段生死而消亡,但是業力習氣卻會跟隨著阿賴耶識繼續輪迴轉生,習氣在、業力在,那自然就會接上過往所做的因果之事,來承受或好、或壞的人生。
只有止惡斷惡,我們才不會承受苦果;在止惡的基礎上積德行善,才會為自己種下福德智慧的種子,獲得大福報以及世間享樂。但只有福德卻還是無法逃脫輪迴,甚至還會因為福報大而造下更大的業,承受更大的苦果。所以我們在止惡修善的同時去修行,增長自己的福德與功德,用自己的學佛智慧和功德,脫離生死苦海,得大自在、大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