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談戊戌變法:掌舵的人不知道西方在哪裡,卻以為自己知道

2021-01-09 界面新聞

「戊戌變法是一個西方化的運動,但是主持者是不懂西學的。」在7月8日以「康有為與進化論」為主題的《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新書發布會上,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茅海建稱,他經過研究發現,戊戌變法的推動者們實際上對西學的理解非常膚淺。

茅海建稱,學界通常認為康有為受到西學影響很深,一般來說有兩條證據,一是認為康有為受到進化論的影響,二是認為他講西方的民主。但是實際上,康有為對進化論只是知道皮毛,而康、梁等人所說的「民主」則是康有為在「大同三世說」理論基礎上的民主,並非盧梭所說的人民主權式的民主。無論是「進化」還是「民主」,戊戌變法的推動者們其實使用著與西學相同的名詞,而其涵義卻截然不同。

康有為(左)和梁啓超。戊戌變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
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梁啓超不太懂什麼叫做民主」

茅海建通過研究了解到,時常激情歌頌「民政」「民權」的梁啓超其實並不理解「民主」究竟是什麼。

1896年,年僅23歲的梁啓超在《時務報》上發表《古議院考》一文,肯定了西方議會制的作用,認為它是民主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同時說明中國古代就有議院的思想,甚至有相似的議會制度,「其職與西國同」。茅海建說,梁啓超所說的中國古代的議會,是將卿士比附為上議院,稱庶人為下議院,梁甚至還說,漢代的諫大夫、博士、議郎等扮演了西方議會制度中議員的角色。在茅海建看來,梁啓超對議會制度的理解有斷章取義之嫌。

正因如此,梁啓超的這篇文章被嚴複寫信進行了嚴厲批評。嚴復在信中稱,西方的民主胚胎(從希臘羅馬開始)使得西方可以走向民主政治,而中國沒有種子,因此無法進入民主政治。梁啓超則進一步用其師康有為的思想,對嚴復進行了反駁。這一理論是後來著名的「大同三世說」。(註:按照康有為的說法,這一學說是由孔子創造,口傳其弟子,藏於儒家諸經典和相關史傳之中的基本概念,待「後聖」來發現的。簡單來說就是:一、據亂世,多君世,尚無文明;二、昇平世,一君世,小康之道,行禮運,削臣權;三、太平世,民主世,大同之道,行仁運,削君權。「大同」雖是孔子創造出來的理想世界,但其時不可行,只能以「小康」來治世,只能待之於後人來實現。)梁啓超說,歷史正是按照「據亂」、「太平」、「昇平」三世交替發展的,歷史發展的進程是從多君到一君再到無君,雖然美國、法國實行民主制度,但放眼世界,依然是多君的世界,因此不會存在嚴復所說的因「胚胎」不同而道路不同的情況。而且,梁啓超稱,各國的民主政治的發展會嚴格遵循著「三世」的潮流,不會逆轉,如果西方在古代就已經存在民主思想,為何又會倒退回專制呢?茅海建認為,梁啓超對其師康有為的「大同三世說」抱有極高的理論自信,甚至到了重視理論忽視事實、用理論否定事實的程度。

梁啓超還對設立議會持否定態度,認為學校才是開啟民智的必經之路。1897年,梁啓超到長沙主持時務學堂,期間他提到,「今之策中國者,必曰興民權。」而民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權者生於智也」。茅海建提出《論湖南應辦之事》體現了梁啓超有關「議會」思想的論述,其中,梁啓超說,應該用興辦學會的方式,培養那些「品行端方、才識開敏」的紳士,讓他們「日日讀書,日日治事」,「一年之後,會中人可任議員者過半」。這就是梁啓超看到的議會的性質和議員產生的過程。

據此,茅海建認為,梁啓超在戊戌變法時的「民主」思想,實則是康有為的「大同三世說」,與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想有著顯著區分。梁啓超以少年人的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詞藻,在《時務報》《知新報》《湘報》等報刊極力宣傳西學,歌頌「民政」、「民權」,可是在他的思想深處,實際上對西方民主制度乃至西學都知之甚少。

「康有為誤用進化論思想」

如果戊戌變法時,康、梁等人對民主的理解僅為皮毛,那麼他們對進化論的知識又如何呢?茅海建看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在講進化論,今天很多人也在講進化論。但這些人當中,真正看過達爾文著作的非常少。」實際上,1954年達爾文的著作才完整地翻譯成中文出版。

中國人最早接觸到進化論的思想應當追溯到1898年,這一年,嚴復的《天演論》出版了。《天演論》的寫作來源是兩個達爾文「進化論」的信奉者:《進化論與倫理學》的作者赫胥黎和把進化論融入政治和社會學中的斯賓塞。嚴復在兩者思想的基礎之上,加上了自己的想法,便有了《天演論》。

康有為閱讀此書時,並不認為嚴復所譯的「天演論」是「新理」,而是西方人接近或者發現孔子「大同三世說」的多家之言之一。1904年,康有為訪問英國時,來到位於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了達爾文、赫胥黎石像,對進化論發表感慨稱,「鄙人二十餘年未讀一字西書,窮推物化」,「已與暗合」。他甚至進一步指出,莊子、子思早就在達爾文、赫胥黎之前有了人類起源之說、「天演」之說,中國哲人早了西方人三千年。而實際上,康有為從孔子學說當中的得出的「大同三世說」,和達爾文從自然觀察當中獲得的物種進化規律實際上只有外形相似,而學理並不相通。據此,茅海建稱,康有為用中國的傳統經典來解說達爾文、赫胥黎的理論,正說明了他對進化論的不了解。

茅海建

茅海建花費了一年時間,閱讀達爾文、赫胥黎等人的作品,並找出康有為著作中102處「進化」的用法,得出的結論是:康有為從字面上理解「進化」一詞,在絕大多數語境當中,把「進化」當作「進步」的概念來使用。例如他稱據亂世、太平世必「進化至大同」;又例如他在訪問英國時,稱孔子學說「最進化、最宜於今世」。而在一百多處「進化」當中,竟然找不出一個與達爾文、赫胥黎等人用法一致的「進化」。由此可見,他實際上並不明確「進化」一詞的真正含義。

不少學者認為,康有為受進化論影響很深,他的「大同三世說」「以進化論言三世進化」,是受到達爾文進化論影響之後的產物。1902年,梁啓超也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稱,「大同三世說」是「進化之理」,不過他卻稱,這是在達爾文主義傳入中國之前,由康有為獨立「發明」的產物,沒有受到過嚴復《天演論》的影響。茅海建則認為,康有為的「大同三世說」並不是進化論所啟迪和催生的。只不過是套用了「進化」之名。「類似於菜已經炒完了,聽說那面有胡椒麵,味道很好,那就加吧。胡椒還真是外來的。」

「後世研究者錯在哪兒?」

茅海建認為,在戊戌變法時,康、梁等人對西學十分不精通,可是,如今卻有不少學者認為當時的康梁等人已經對西學有了深刻理解。茅海建說,這種錯誤觀念可能是來源於梁啓超的《南海康先生傳》。梁啓超在1901年發表這篇文章時,正在日本橫濱學習西學,了解到了霍布斯、盧梭、斯賓塞的一些思想。在這兩萬字的文章中,梁啓超用剛剛學到手的西學知識,把康有為描寫為一位無師自通的西學大師。梁啓超在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次「進化」,卻全都是「進步」的意思,和達爾文等人的「進化論」沒有過多關係。不僅如此,梁啓超讚美康有為雖然「未讀一西書」,但卻自己冥心孤往,獨闢新境,習得了「博愛派哲學」、「主樂派哲學」、「進化派哲學」、「社會主義派哲學」的思想,達到了與「今日之歐美」相同的境界。

茅海建看到,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梁啓超在思想上與康有為的告別,在這之後,兩者的立場就發生了變化,康有為積極保皇、復闢,梁啓超則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因此,在這封告別之書中,梁啓超把最美的詞藻全都用在康有為身上,連連稱其為「偉人」。後人看到梁啓超這樣寫,便信以為真。而實際上,梁啓超已經在文中明白地寫道,康有為沒有讀過一本西方的書。既然如此,學者們就不能夠想當然地認為康有為受到了西學影響。

在揭示出戊戌變法組織者對西學的不熟悉之後,茅海建進一步說,俄國的彼得一世進行改革之前,曾經派龐大的使團出訪西歐,其本人更是曾經實地學習過造船和航海技術;日本明治維新時,派出的巖倉使節團在歐美各國學習了一年多時間。可是在戊戌變法時,「國家的路在往西方走,掌舵的人不知道西方在哪裡,他以為他知道」。雖然表面在談民主、談進化,與西方是類似的,可是改革者並不知道這些名詞的真正內涵。

「我們在講一個東西的時候,它是真的嗎?」茅海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從戊戌變法組織者對西學的理解中,他看到,理論研究不應該浮於表面,應當找到精準的刻度,「說什麼是什麼,千萬不要有聯想,千萬不要有發揮,千萬不要有自己的創造」。

如今,康有為的思想又被重新包裝,推到大眾面前。正如康有為抓住進化論的皮毛進行發揮,「新儒學抓住康有為的一兩句話又進行引申,他們的東西我都看不懂。」茅海建看到,即使到了今天,還是有一些學者「說話做事都太康有為了」,如果說這類研究對戊戌變法和康有為研究有什麼幫助,茅海建稱,或許不研究是最有幫助的。

《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
茅海建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6

本文寫作參考了:

茅海建:梁啓超究竟有著怎樣的「民主」思想?

茅海建:康有為的「大同三世說」

以及7月8日首都圖書館「康有為與進化論」——《茅海建戊戌變法研究》新書發布會茅海建的發言

相關焦點

  • 戊戌變法——註定成功不了的鬧劇
    讀到近代史,我們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歷史事件戊戌變法,隨著甲午海戰失敗的消息傳變全國,所有人都是震驚的,誰也想不到,大清能敗給小小的日本。尤其是之前還發展了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我們也有堅船利炮,也有洋槍洋炮,還是失敗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
  • 你知道嗎?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與天幹地支有關
    實際上,我們已經接觸和很多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例如,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件大事情: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你知道嗎,這些大事情統統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來進行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剛好我想要分享下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希望分享完成後
  • 沒有慈禧阻撓,戊戌變法能否成功?真相說出來讓人很扎心
    因此現在很多人對於慈禧的所作所為是痛恨至極,因為慈禧的幹預,清朝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機會。然而事實上,歷史真如同人們所說的那樣嗎?沒有了慈禧的變法,戊戌變法真的能成功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算慈禧不幹預光緒,這戊戌變法也很難成功,相反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清朝提前滅亡,而民國的軍閥混戰之局面只會提早爆發。
  • 戊戌變法——不是光緒高估了自己,而是他低估了慈禧!
    也正因如此,這場變法才顯得不那麼純粹,這也是「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百日左右的根本原因    因為「戊戌變法」,很多人對光緒皇帝刮目相看,但實際上,光緒所主導的這次變革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都有太大的區別。
  • 用戊戌變法去理解OKR
    之前分享過很多次OKR的經驗,比如提前規避的風險、OKR注意事項等,但這些可能會讓你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今天我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去解釋一下為什麼OKR要這樣做。(僅供參考) 清代晚期的戊戌變法,是以康有為、梁bai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是一次思想文化、政治文化的改革,但它卻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最終失敗。這是一次偉大的改革嘗試,為何會失敗呢?
  •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慈禧太后一聽就怒了: 英國人、日本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一旦這項政策推行,那麼大清的國策,稅收、外交、軍事,將統統都由外國人掌控,大清不就真亡了嗎,這還了得?
  • 重讀戊戌變法你會明白,失敗的真正原因,來自最底層老百姓
    眾所周知,戊戌變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制度,發展經濟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腐敗不堪的晚清時期,戊戌變法的出現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運動,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對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戊戌變法——一場不自量力的鬧劇而已!
    發生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被很多人認為是大清國尋找自救的一場政治變革,然而,如果仔細梳理當時的背景就會發現,在這場變革中,隨處可見圍繞權力而展開的政治博弈,而博弈的雙方正是皇帝光緒和皇太后慈禧。也正因如此,這場變法才顯得不那麼純粹,這也是「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百日左右的根本原因因為「戊戌變法」,很多人對光緒皇帝刮目相看,但實際上,光緒所主導的這次變革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都有太大的區別。其他變法起碼能維護某一個階層的利益,或貴族、或平民,可戊戌變法卻截然不同,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出這是在維護哪個階層的利益(除了光緒),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也是因為沒有得到任何階層的支持。
  • 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
    當西方的巨艦扣響兩國國門的時候,兩個國家同時都意識到,原來東亞文明已經落後世界久已,是到了變革的時候了。在同一時間,中國在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而日本在搞剷除藩主,推翻幕府,重建天皇中央集權和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 戊戌變法時間雖短,成果卻也顯著,其中三大貢獻影響深遠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下達「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由此拉開序幕。同一天,光緒帝又下諭申明了變法的決心,並斥責守舊大臣:「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 怎樣評價康、梁在戊戌變法中的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戊戌變法在政治上雖然不成功,甚至不妨說失敗得很慘,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一大批支持變法的官員或被罷官,或被流放,康、梁亦流亡海外,但是,思想的閘門一旦打開,則如江河橫溢,不可阻擋,其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儘管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取消了變法期間光緒皇帝頒布的所有「新政」,恢復舊制,但事實上,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中國走上變革之路,變則生,不變則死,幾乎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 戊戌變法倡議者康有為的八字解析
    康有為是學術研究者,其知識之廣令人驚嘆,但是其人品可是不怎麼的,要不怎麼會那麼多人這麼批評他呢?特別是其打著帝師的名義,還有所謂的衣帶詔,在海外騙取了多少捐款,而且拿到的捐款並沒有用在革命上,相反主要在購買墨西哥以及歐洲房產,不得不說康有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其絕對是一個投資者,即使其成功執政,戊戌變法也難說一定會成功。而且據說其曾經偷人家的畫,其人品真的不咋麼樣。
  • 你還不知道今年又是戊戌年?中國獨有的幹支紀年法帶你走一波見識
    說來慚愧,小編也是翻日曆的時候才發現今年是戊戌年,沒錯,就是歷史書上「戊戌變法」的那個「戊戌」,時光如梭,今年離史上的戊戌變法已經有120年,也就是兩甲子。「甲子」的說法,如今比較常見的大概就是武俠小說裡的描述。其實甲子的說法來源於幹支紀年。
  • 公款消費買房,娶3個18歲的姨太太,這就是戊戌變法後的康有為!
    我們都知道戊戌變法是一場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是在1898年由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一場變革,但是由於觸動到了守舊派慈禧的利益,所以,「書生舉事,十年不成」,變法很快就遭到慈禧太后的破壞,而後,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啟動;約百日後,「六君子」人頭落地,改革夭折。所以,大家現在大概也都知道戊戌變法了吧!
  • 「我也不知道你究竟哪裡好,這麼多年,我真的就是忘不掉」
    有位讀者說,「我也不知道你究竟哪裡好,這麼多年,我真的就是忘不掉」。在我心裡,誰也取代不了你的位置,是鬼迷心竅也好,是前世的姻緣也好,我就是喜歡你。我想你,真的真的好想你。彼此都認為,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隨後的相處中,更是漸入佳境。不是他去到她哪裡。就是她去到他哪裡,甜蜜了好一陣子。如果不是那次意外,她的前男友故意糾纏,他不會摔門而出。就是那麼一通電話,離奇般的被他聽到了,由此,他就斷定,她和前任曖昧不清,不是個好女孩。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戊戌變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戊戌變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啓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 方向感極差的三大星座,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1·金牛座金牛座的人比較木訥,不怎麼喜歡主動去跟別人聊天,因為他缺乏安全感,只要不是自己認識的熟人,他就不會去主動說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害怕自己被別人騙。金牛座的人一旦離開了熟悉的地方,他就會找不到方向,會變得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怎麼去策劃,下一步該怎麼走。金牛座的人就是太過固執了,也不會去聽別人的勸,就算有時候別人會為他指引方向,他也不會去聽從,會遵從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一直都沒有找到對的方向。
  • 失敗的戊戌變法,最終造成了日本凌駕於中華之上長達50年之久
    4年後,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等人的勸說下,決定變法維新,此次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在上篇文章裡面我已經講解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始末,並且分析了明治維新成功的因素。而這篇文章我主要講解戊戌變法並在講解變法成敗的關鍵因素上會將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的進行對比,並且本篇文章會講到一些很少人知道的變法具體經過已經詳細的失敗原因。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戊戌年來說說120年前的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了解歷史的朋友相信第一反應都是戊戌變法。是的,120年前的戊戌年,戊戌變法正值盛起。後人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種種,其中歷史教科書上一般歸結為頑固派保守,而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失敗的原因越來越從維新派本身來找原因。「晚清的維新變法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光緒帝沒有實權還是因為維新變化不符合中國國情?」,今天就來簡單說一說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