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豬年將至,上海各大商圈都能看見 「豬」元素。縱觀上海歷史,在五花八門的路名中,與「豬」相關的也不少。這些道路主要在上海中心城區,有的郊區也有,道路得名與豬肉買賣關聯密切。
歲月如梭,城市變化萬千,這些「豬系」道路如今怎麼樣了?
滬上唯一的豬作弄
位於小南門外的「豬作弄」,是上海唯一一條直接將「豬」字作為路名並寫在標誌牌上的。豬作弄是以此地原有殺豬作坊而得名。
上海市中心有不少街巷的名稱存續了很多年。《民國上海縣續志》有云:「沙場街、筷作街、風箱弄、豬作弄、高巷頭,均在篾作街以西。」 其中提到的幾條小街巷名,在後世都能找到一一對應的名字。比如沙場街、高巷頭街。筷作街後來叫作即筷竹弄,風箱弄就叫作馬添興街。
豬作弄同樣歷史悠久,至少有一個世紀。除了《民國上海縣續志》提到之外,1998年編制出版的原南市區商務交通圖中,依然可以清楚看到「豬作弄」三個字。2010年,豬作弄的標識牌依然醒目地立在小路上。但是在舊區改造過程中,豬作弄變成了歷史,原址現在是一個高層住宅小區。
豬作弄在《上海市行號路圖錄》(1949年)中的位置
舊上海的殺豬業從業者
豬作弄在1998年出版的《南市區商務交通圖》中的位置
2010年的豬作弄街景
諧音雅化的薩珠弄
「薩珠弄」是被滬語諧音雅化的「殺豬弄」,說的是老北門人民路河南南路交叉路口東南方的一條小巷,大約長115米,寬4米多。
薩珠弄改名,主要因為路邊業態的更迭。《民國上海縣續志》記載:「薩珠弄,老北門內,原名殺豬弄,宰作徙去,更今名。」也就是說,殺豬弄原來因為殺豬作坊而得名,後來因為作坊悉數遷走,所以小巷的名稱也作了更改。
薩珠弄也已經成為歷史。這一帶變成了豫園旅遊商城的外圍景觀綠化帶,河南南路口還設有軌道交通「豫園」站的出入口。如果一定要做個精確定位的話,大約是現在福佑門商廈北側的長條停車棚區域。
薩珠弄在《上海市行號路圖錄》(1949年)中的位置
昔日殺豬弄附近的店鋪
20世紀80年代的薩珠弄
薩珠弄在《南市區商務交通圖》(1998年)中的位置
殺豬弄「二號」
除了薩珠弄,上海還有一條名字一模一樣的路,位於黃浦區西北部,是一條舊式裡弄。
據資料記載,這條殺豬弄是因為弄內有屠宰場而得名。殺豬弄建於20世紀初,路邊有18棟磚木結構的2層樓房,現址為成都北路1012弄16至48雙號,主通道長110米,寬有3米。如今是尋常人家的住處。
粉紅色標記處為殺豬弄在《上海市行號路圖錄》(1947年)中的位置
2016年成都北路殺豬弄弄道
位於郊區的兩條「豬系」路
松江老城廟前街一帶,歷史上也有兩條與豬相關的街巷,分別叫「前諸行街」「後諸行街」。這裡的「諸行」是「豬行」的諧音,當地人覺得 「豬」字不雅,才改為「諸」。
前諸行街原本東起竹竿匯,西至長橋街,長約250米,彈石路面。早年小街兩側開設有四五家苗豬行,農民到此進行苗豬交易,市場繁榮。清光緒三十年(1905年)曾設電報局於此。
後諸行街,東起廟前街,西抵長橋街,長約150米,也是彈石路面,最窄處僅1米餘。因鄰近前諸行街,而沿襲其名。該處舊時設有木器店8家,其中有巧木店一家,以製作嫁妝產品如床、鏡臺、梳妝檯等。
這兩條街在2000年的舊城改造時都消失了。如今穿行在熱鬧的廟前街上,再也找不到當年豬行的印記。
前、後諸行街在《松江鎮示意圖》(1988年)中的位置
上海廟前街商業街
文章摘編自:上海市測繪院「圖溯上海」公眾號
圖片來源:上海市測繪院
原標題:農曆豬年將至,上海原來有幾條帶「豬」字的道路,它們現在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