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七天愛上一個陌生人可能嗎?與一個陌生人談一場為期一周的虛擬戀愛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如今,「情侶速配」活動在不少高校裡存在,廣告語五花八門,如:「談一場7天就分手的戀愛吧!」、「3天情侶,我敢愛,你敢來嗎?」、「一個星期,說結婚太遙遠,說相親太現實,談場高校的戀愛剛剛好!」等等。
據中國青年報1月6日報導,廣東一所理工類院校的學生社團就發起了一個「一周情侶」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該校一名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三學生陳曦群(化名),認識了他的「一周女友」,一周的時間內,兩人可以一起上自習、吃晚餐、看電影等等。
一周的時間之後,陳曦群向他的「一周女友」發送了作為情侶關係的最後一條微信,內容是「不管怎樣,都很感激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雖然短暫,卻也蠻懷念。若有緣,江湖再見。Bye(再見)!」
很快,陳曦群就收到了回復。「Me too(我也是),願你找到真正喜歡的另一半。」
「男友」為「女友」送上貼心早餐
報名參加的人多,最終在一起的卻很少
據陳曦群介紹,活動的報名並不複雜,他填寫了個人信息,說明了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提交了個人照片。他所在的宿舍6個人全都參與報名,但最後只有他審核通過,得到了速配的機會,但所用時間比原先通知的晚了整整3天。
後來他才知道,由於報名人數太多,活動組織方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篩選和配對。
不僅在廣東,福建也有高校舉辦了類似的「情侶速配」活動。
在去年「光棍節」前後,福建某綜合類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林彥錦聯合其他人,面向全校同學策劃開展了「三日情侶」的活動。
林彥錦表示,「報名時間雖然只有3天,但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120個人。」 報名者只需在相應的微信公眾號回複姓名、年級、興趣愛好、聯繫方式並附上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參加活動。
林彥錦還表示,篩選的依據主要是「看報名是否真誠」。「有些人向後臺回復的消息比較『油』,語言很輕浮,比如『你一定要幫我脫單啊』『如果不能脫單,我倆約吧』等就直接被過濾掉。」還有一些同學提交的照片很模糊,欠缺最基本的尊重,也被淘汰了。經過初選,留下了約40名同學。緊接著,就開始進行一對一配對。
林彥錦介紹,「一是看眼緣,有的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對;二是看兩個人的興趣愛好是不是相同。比如這個女生喜歡拍照,那個男生說喜歡攝影就挺合適;三是看顏值水平是否接近;四是看學院、校區。同個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內容相近,共同話題多,而同個校區的也更方便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最後篩選出了6對「情侶」,被選中的學生只需要把學生證、學生卡的照片發給組織方確認,就可以開始「為期3天的戀愛」了。
報名的人數不少,但最終成為真正情侶的卻屈指可數。據廣州日報報導,去年10月,在廣東藥科大學,有校友發起了名為「在廣藥,我們談一場一周的戀愛好麼?」的活動,報名火爆,迅速湊夠了50對配對情侶。到最後,活動組織方相關負責人透露,經過曖昧醞釀,目前只有一對牽手成功的情侶公開露面。
更有多個舉辦過「情侶速配」活動的組織方負責人表示,據活動結束後的統計表明,短期速配的同學很難繼續維持情侶的關係。
「一周情侶」任務卡(網絡圖)
「這至少幫我踏出了第一步」
雖然最終真的成為情侶的機率很小,但是有參與者表示,這個活動能夠讓自己體驗一把「戀愛的滋味」。
作為一名理工科專業的學生林偉博,經常嘲笑自己是「萬年單身狗」。平常的生活基本是「教室、實驗室、宿舍」三點一線,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宅在宿舍打網遊,最多也就和舍友出去唱唱歌。
林偉博表示,由於專業特點,班裡女生很少,自己的交際圈也很狹窄,加上性格相對內向,一碰到單獨與異性相處的場合就會手足無措。有的時候就算遇到心儀的女生,也因為不知道如何邁出第一步就錯過了,這使得大三的他感情經歷還是一片空白。
為此,組織方給林偉博配對的女生是念文科專業的學妹,並幫他們單獨建了一個微信群。一名工作人員每天不定時在群裡發布一至兩個「戀愛任務」,包括取暱稱、互道早晚安、一起上自習、食堂吃飯、拍攝平行時空的照片(註:將兩個人相同生活軌跡的照片拼接在一起)等,最後一天則是由雙方自主策劃一個給對方驚喜的活動。至於是否能夠牽手或者擁抱,由情侶雙方自主決定,但前提是不得違背對方的意願。
林偉博表示,一開始他還有些不好意思,見了面之後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後來對方活潑的性格帶動了自己,雙方完成任務也變得愈發默契。
在最後一天的「策劃驚喜」環節,林偉博專門將兩人的合照作為背景,手工設計了一份2017年的檯曆,並將其拿到文印店列印製作出來。而讓他感動的是,對方送給了他一條親手織的圍巾。
林偉博表示,「雖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都知道雙方不是自己的菜,但對我來說,參與活動至少幫我邁出了和女生交往的第一步。」以後碰到自己的女生,也會鼓起勇氣去爭取自己的幸福。
「一周情侶」拍攝的平行時空的照片(網絡圖)
「這不是把愛情當娛樂工具嗎?」
不過也有參與者表示,雖然很想在這樣的活動中學會「如何愛與被愛」,但也覺得這樣的做法對感情有些不夠認真,於是就中途退出了。
江蘇某高校的黃旻表示,「兩個此前完全陌生的男女雙方剛認識就要牽手上自習、拍親密照片,除了尷尬,又是否兒戲了些?這又不是小孩過家家。」 黃旻還說到,活動開始第一天,雙方在微信上聊得還算愉快,但第二天剛見面就得完成牽手上自習和食堂互相餵飯的親密任務,「實在進行不下去」。
而男生對愛情的態度更讓黃旻覺得不能接受。黃旻說,「對方認為,這就是一個遊戲,在大學裡頭沒必要太較真。但我覺得,任何時候的愛情也應該是負責的。如果不是想真正走下去,那為什麼要談戀愛呢?」中途退出後,黃旻最深的感觸就是,「感情這回事,順其自然最好。」
西北某高校也舉辦了類似的「情侶速配」活動,組織者要求參與學生繳納50元,理由是「會人工配對,並提供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名該校學生的董瑞雲則對此表示質疑,活動組織方憑什麼收費?又如何保證報名者的信息安全?
而所謂的驚喜只是在學校旁邊的一家咖啡館舉行了一場30分鐘的「蒙面party」,在裡頭的消費全部都得自費。
董瑞雲覺得, 「這頂多就是提供了一個場地,哪稱得上是驚喜呢?」她甚至懷疑,這是否是組織方和商家聯合策劃的商業活動。
不僅如此,董瑞雲表示,自己和一位一起報名的同學發現,自從報了名,手機就經常收到一家淘寶店的廣告。這讓她開始擔心,自己的信息是否已經遭到了洩露。
網絡圖
專家:提高保護意識莫入戲太深
據廣州日報報導,對於大學生嘗試七天網絡戀愛的新模式,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師袁榮親表示,這也是建立親密關係的一個機會。現實生活中接觸了解的機會有限,通過網絡的方式,可以縮小生活圈子的限制,有更多機會遇見不同的人。
袁榮親也提醒,目前舉辦活動的機構不一,報名參與的時候要先鑑別這些機構的正規性,以及篩選配對的原則,避免盲目報名。虛擬戀愛畢竟不同於現實戀愛,有的人可能是遊戲心理,大學生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在進行虛擬戀愛時注意不要「入戲太深」,學會甄選具備誠意和真誠的對象。
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華則認為,「我很支持大學生開拓交往渠道,但並不贊成這樣的活動。」戀愛是一個正常認識交往的過程。這樣的活動可以打開交往面,但是其內容和要求實際上違背了人際交往的規則,並不利於正常戀愛模式的展開,甚至可能對大學生造成誤導。
她建議,大學生平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讀書沙龍或者觀影、攝影等聚會,拓寬交往面,在知識上亦能有收穫,愛情或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