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懷孕生娃之前,媽媽們也曾是楊柳細腰、身姿曼妙的少女。等到十月懷胎,一朝成為人母,媽媽們的身材就被小寶寶撐到走形了。
剛結束分娩的產婦媽媽,子宮還沒有恢復,和寶寶還在的時候一樣大。隨著時間的流逝,媽媽的子宮體是會自己慢慢恢復的,等到出月子,子宮也恢復到產前的狀態了。
生娃之後,子宮是如何逐步恢復的?
前幾天,同事小靜成功順產一隻7斤多重的大胖娃。因為寶寶比較胖,小靜一直擔心自己的肚子,這一撐就再也縮回不去了。
看著產後皺巴巴的肚皮,小靜跟護士傾訴自己的擔憂。沒想到護士聽後笑了:「放心吧,子宮比你想的智能多了,有個十多天,它就自己回去了。」
產後的身體恢復,不是只依靠產婦媽媽的堅持運動,身體本來也是有自我修復的機制。在大腦了解到寶寶已經娩出後,就開始周密地計劃子宮的恢復工作了。
護士小姐姐溫柔地說:「你先別急著產後恢復,月子裡不能過度運動,想要恢復身材,也得等42天以後才行。」
小靜終於放心下來,現在看上去支離破碎的肚子,以後也是有希望恢復原樣的,真懷念生娃以前光滑的肚皮啊。
子宮的自我恢復
媽媽的子宮在自然狀態下只有50g重,隨著胎寶寶在體內漸漸長大,一直到分娩前夕,子宮會增長到1200g左右。生娃後,被撐大的子宮會自己漸漸恢復。
1)子宮體恢復
正常狀態下,媽媽的子宮是待在盆腔裡的,在生娃後,隨著胎盤的娩出,子宮會像彈簧一樣向上收縮,跑到盆腔上端。
在未來的14天裡,子宮又會慢慢下降,每天下降約1~2cm,直到完全回到盆腔內,這一個來回的旅途算是結束了。
除了位置的恢復,子宮的大小也需要慢慢復原。一個彈簧被拉開了十個月之久,彈性減弱了,生娃後沒辦法立刻恢復到原來的大小,體積恢復的時間需要6周左右。
2)子宮頸恢復
在分娩的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反覆宮縮,就是開宮口的過程。宮頸需要從一個小縫隙開到十指寬,還會伴隨充血、水腫,在分娩結束之後,宮頸口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自我恢復。
在產後7天左右,宮頸口才會恢復到分娩前大小。而要回到生娃前的大小,需要30天左右。即便大小恢復了,宮頸口的形狀也從飽滿的圓形,被撐成了一字型,形狀再也不會復原了。
3)子宮內膜恢復
胚胎著床的時候,是需要進入到子宮內膜裡面的,這樣才能穩穩地生根發芽,安全地在媽媽體內長大。等到分娩的時候,寶寶和胎盤逐個娩出,子宮內膜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破損。
在生娃後10天左右,子宮內膜會進行一次換新,惡露在排出的過程中,帶走多餘的殘渣和血液,幫助子宮內膜進行恢復。
如何判斷子宮恢復得好
媽媽們身體情況各不相同,恢復的程度也有所差異,可以通過手摸和觀察惡露來判斷子宮有沒有恢復好。
◆宮體位置
剛生完寶寶的產婦媽媽,子宮會向上收縮,這個時候用手摸肚臍眼位置附近,會明顯感覺到一個硬硬的球體,就是上移的子宮體。
隨著時間的流逝,子宮每天下滑一點點,過了2周左右,退回到盆腔內,用手就無法摸到了。如果媽媽始終能摸到硬物,就說明子宮沒有歸位,要儘快就醫哦。
◆惡露顏色
在產褥期,也就是月子期內,媽媽的身體會持續排出惡露,這也是子宮在逐步恢復的標誌。隨著子宮內膜的恢復,惡露的顏色會越來越淡,並且在42天之內排淨。
如果42天過去,惡露依然沒有排淨,就說明子宮的恢復出現了問題。當發現惡露顏色偏深,或者是氣味異常,很可能是出現了炎症,要及時就醫。
產後42天內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在生娃之後,愛美的媽媽們一定想第一時間跳下床,瘋狂做恢復運動。在月子期產婦媽媽是不能劇烈運動的,過強的拉伸動作也可能會導致腹直肌分離。
媽媽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相對柔和的方式,來幫助身體排出惡露,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
▼母乳餵養
積極進行母乳餵養,不僅可以促進乳汁分泌,讓媽媽的奶水越來越多,還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幫助惡露排出。母乳餵養既可以把寶寶餵飽,又能幫助媽媽變美,何樂而不為呢?
▼按摩腹部
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腹部的方法,來幫助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按摩的時候要注意保持順指針方向,圍繞著肚臍周圍來按揉。腹部按摩也是促進惡露排出的方法之一。
▼走路
月子期間24小時臥床,是不利於媽媽身體恢復的。媽媽們可以在生娃3天後,開始由淺入深地下床走動。走路是一種非常適合產婦媽媽的有氧運動,既保證安全又可以促進身體恢復。
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嘗試抱著寶寶在臥室裡行走。媽媽們一定要量力而行,感覺疲累了休息一下,不要走太遠哦。
寫在最後
生娃可能給媽媽帶來了下垂的皮膚、松垮的肌肉、甚至是醜醜的妊娠紋,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寶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