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之後,子宮是如何逐步恢復的?這3個恢復過程產婦媽媽要知道

2021-01-13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懷孕生娃之前,媽媽們也曾是楊柳細腰、身姿曼妙的少女。等到十月懷胎,一朝成為人母,媽媽們的身材就被小寶寶撐到走形了。

剛結束分娩的產婦媽媽,子宮還沒有恢復,和寶寶還在的時候一樣大。隨著時間的流逝,媽媽的子宮體是會自己慢慢恢復的,等到出月子,子宮也恢復到產前的狀態了。

生娃之後,子宮是如何逐步恢復的?

前幾天,同事小靜成功順產一隻7斤多重的大胖娃。因為寶寶比較胖,小靜一直擔心自己的肚子,這一撐就再也縮回不去了。

看著產後皺巴巴的肚皮,小靜跟護士傾訴自己的擔憂。沒想到護士聽後笑了:「放心吧,子宮比你想的智能多了,有個十多天,它就自己回去了。」

產後的身體恢復,不是只依靠產婦媽媽的堅持運動,身體本來也是有自我修復的機制。在大腦了解到寶寶已經娩出後,就開始周密地計劃子宮的恢復工作了。

護士小姐姐溫柔地說:「你先別急著產後恢復,月子裡不能過度運動,想要恢復身材,也得等42天以後才行。」

小靜終於放心下來,現在看上去支離破碎的肚子,以後也是有希望恢復原樣的,真懷念生娃以前光滑的肚皮啊。

子宮的自我恢復

媽媽的子宮在自然狀態下只有50g重,隨著胎寶寶在體內漸漸長大,一直到分娩前夕,子宮會增長到1200g左右。生娃後,被撐大的子宮會自己漸漸恢復。

1)子宮體恢復

正常狀態下,媽媽的子宮是待在盆腔裡的,在生娃後,隨著胎盤的娩出,子宮會像彈簧一樣向上收縮,跑到盆腔上端。

在未來的14天裡,子宮又會慢慢下降,每天下降約1~2cm,直到完全回到盆腔內,這一個來回的旅途算是結束了。

除了位置的恢復,子宮的大小也需要慢慢復原。一個彈簧被拉開了十個月之久,彈性減弱了,生娃後沒辦法立刻恢復到原來的大小,體積恢復的時間需要6周左右。

2)子宮頸恢復

在分娩的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反覆宮縮,就是開宮口的過程。宮頸需要從一個小縫隙開到十指寬,還會伴隨充血、水腫,在分娩結束之後,宮頸口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自我恢復。

子宮和宮頸的恢復

在產後7天左右,宮頸口才會恢復到分娩前大小。而要回到生娃前的大小,需要30天左右。即便大小恢復了,宮頸口的形狀也從飽滿的圓形,被撐成了一字型,形狀再也不會復原了。

3)子宮內膜恢復

胚胎著床的時候,是需要進入到子宮內膜裡面的,這樣才能穩穩地生根發芽,安全地在媽媽體內長大。等到分娩的時候,寶寶和胎盤逐個娩出,子宮內膜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破損。

在生娃後10天左右,子宮內膜會進行一次換新,惡露在排出的過程中,帶走多餘的殘渣和血液,幫助子宮內膜進行恢復。

如何判斷子宮恢復得好

媽媽們身體情況各不相同,恢復的程度也有所差異,可以通過手摸和觀察惡露來判斷子宮有沒有恢復好。

◆宮體位置

剛生完寶寶的產婦媽媽,子宮會向上收縮,這個時候用手摸肚臍眼位置附近,會明顯感覺到一個硬硬的球體,就是上移的子宮體。

在肚臍附近摸得到

隨著時間的流逝,子宮每天下滑一點點,過了2周左右,退回到盆腔內,用手就無法摸到了。如果媽媽始終能摸到硬物,就說明子宮沒有歸位,要儘快就醫哦。

◆惡露顏色

在產褥期,也就是月子期內,媽媽的身體會持續排出惡露,這也是子宮在逐步恢復的標誌。隨著子宮內膜的恢復,惡露的顏色會越來越淡,並且在42天之內排淨。

如果42天過去,惡露依然沒有排淨,就說明子宮的恢復出現了問題。當發現惡露顏色偏深,或者是氣味異常,很可能是出現了炎症,要及時就醫。

產後42天內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在生娃之後,愛美的媽媽們一定想第一時間跳下床,瘋狂做恢復運動。在月子期產婦媽媽是不能劇烈運動的,過強的拉伸動作也可能會導致腹直肌分離。

媽媽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相對柔和的方式,來幫助身體排出惡露,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

▼母乳餵養

積極進行母乳餵養,不僅可以促進乳汁分泌,讓媽媽的奶水越來越多,還可以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幫助惡露排出。母乳餵養既可以把寶寶餵飽,又能幫助媽媽變美,何樂而不為呢?

母乳餵養很重要

▼按摩腹部

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腹部的方法,來幫助促進子宮的收縮和恢復。按摩的時候要注意保持順指針方向,圍繞著肚臍周圍來按揉。腹部按摩也是促進惡露排出的方法之一。

▼走路

月子期間24小時臥床,是不利於媽媽身體恢復的。媽媽們可以在生娃3天後,開始由淺入深地下床走動。走路是一種非常適合產婦媽媽的有氧運動,既保證安全又可以促進身體恢復。

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嘗試抱著寶寶在臥室裡行走。媽媽們一定要量力而行,感覺疲累了休息一下,不要走太遠哦。

寫在最後

生娃可能給媽媽帶來了下垂的皮膚、松垮的肌肉、甚至是醜醜的妊娠紋,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寶寶呀。

相關焦點

  • 分娩後出現這三種情況說明子宮恢復不全!如何促進子宮收縮呢?
    分娩後出現這三種情況說明子宮恢復不全!如何促進子宮收縮呢?整個懷孕期間,子宮好像吹氣球一樣脹了起來,那麼產後子宮如何恢復成原來的大小?產後子宮多久才能恢復好?有哪些鍛鍊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吧!分娩後出現這三種情況說明子宮恢復不全。1、如果女人在分娩後下陰出現白帶增多,而且白帶還是帶暗黃色的話。
  • 生完孩子後這個時間來月經,女人就偷著樂吧,恭喜你子宮恢復很好
    女人如果一旦懷孕,月經就會自動停止,等到生完寶寶之後,月經才會恢復正常,一般來說,女人生寶寶是一件非常消耗身體的事情,在產後,女人的身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恢復,很多女人都會很擔心產後自己的身體狀況,月經的恢復時間也是身體健康的一面鏡子,那就產後究竟是什麼時候來月經才是最好的,下面一起看看吧!
  • 「淡定產婦」火了,做夢的時候生了個娃,醫生:這呼嚕聲真大
    現在由於每個媽媽的身體狀況都是不同的,醫生也會給出媽媽一些合理的建議,讓媽媽自己選擇順產生下寶寶,還是剖腹產,但即便是剖腹產雖然生孩子的過程不會感到任何疼痛,但是產後恢復也非常困難。「淡定產婦」在網上火了,做夢的時候生了個孩子小李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家人看到她那麼緊張,一直在旁邊安慰她,懷孕期間的經歷讓小李感到非常幸福,但是面對這個即將到來的孩子,小李還是感到有些害怕。小李突然想臨陣退縮,但是肚子已經這麼大了,也沒有辦法縮回去,所以小李便陷入了無限糾結中,但是在老公的勸說下,小李還是被推進了產房。
  • 妻子生娃用時短,老公懷疑不是頭胎,生沒生過娃,這四處隱藏不了
    01生頭胎的初產婦與生二胎、三胎的經產婦,有什麼區別呢?對於女人來說,生沒生過娃,是初產婦還是已經孕育過孩子的經產婦,這之間還是存在區別的。首先是宮頸口形狀。沒有生過孩子的女性,宮頸口形狀是呈「0型」的,而生過孩子之後,宮頸口的形狀則變成「一字型」,這是騙不了醫生的。其次是身體有傷口縫合的痕跡。對於順產媽媽來說,在分娩時,即使沒有側切但是也可能出現撕裂,當胎兒娩出後,傷口部分需要進行縫合,即使後期已經恢復,但是有經驗的人還是能夠看出來。
  • 順產生娃有多疼,這三個形容很貼切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
    其實我只是想和產婦的家人說,產後的媽媽很脆弱,分娩後一個小時仍然是產婦的危險時刻,家人時刻注意產婦有沒有突發大出血或者血壓是否正常。丈夫在產後幾天可以幫助妻子按摩那個還在跳動恢復的子宮。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分娩的過程都消耗的巨大的體力,產後需要休息和睡覺,產後第一次下床家人一定要攙扶這。從分娩完成的那一刻,家人就要時刻關注產婦的情緒變化,防止產後抑鬱的發生。
  • 產後這幾周內恢復月經的寶媽,恭喜你子宮條件好,多半是易孕體質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懷孕這件事,到現在人們也無法完全掌控。有的人在備孕路上奔跑了好幾年,肚子卻絲毫沒有動靜;有的人明明不想生娃,一個小疏忽就不小心懷上了。往玄了說這是天意弄人,用科學解釋這就是易孕體質的女性與普通女性的區別。什麼是易孕體質?即身體條件符合受孕條件,容易懷孕的健康體質。
  • 女人產後,如果這個時間來月經,說明子宮恢復的很好!
    對於大部分的孕媽來說,在分娩結束後,除了擔心寶寶健康狀況,還要擔心自己的身體恢復程度,很多的寶媽會選擇,把產後的第一次月經,當作是自己身體已經完全恢復的標誌。其實,月經來得早,不一定代表著身體恢復好,月經遲遲沒來,也無法說明身體恢復差。那麼生完寶寶後,什麼時間來月經比較好?
  • 「最放鬆產婦」走紅,做夢時間生了個娃,醫生:她一直在打呼嚕
    畢竟第一次生孩子,與順產不同,這位媽媽選擇的是剖腹產,在打了麻醉以後,媽媽就直接睡過去了,忘記了自己現在要生孩子,甚至還有呼嚕聲傳來,看來媽媽睡得可好了。原來生孩子居然可以在睡覺中度過,甚至生完之後還和周圍的人說自己做了個夢。要知道生孩子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簡單,這位媽媽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在生產之前太累了。
  • 「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時間有講究,跟產婦關係更大
    相信希望自己能夠順順利利地分娩,生下來的孩子健健康康,是每一位準寶媽待產時最大的願望。而自古至今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的說法,防止由於生娃時間不對而和孩子「相衝」,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然而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也要看天時?
  • 產婦分娩雙胞胎平安順利,寶爸因為醫生的一句話高興不起來,為何
    分娩的日子對於孩子和媽媽來說都比較重要,這一天是小朋友的出生之日,同時也是寶媽的受苦之日,今後每一年都要慶祝一下。 在順利分娩結束後,醫生也鬆了一口氣,並且感嘆了一句:「今後好好對你的妻子,她真的很不容易,流產這麼多次還能勇敢的生下孩子,要好好疼她。」
  • 24歲就嫁入豪門的徐子淇,生一娃獎勵一億?連生4娃後現狀如何?
    但是只是聽聲音就知道有多痛苦,後面又有應採兒二胎剖腹產,單看應採兒的表情就知道有多痛苦,雖然是剖腹產媽媽不會感覺痛,但是每個感覺她還是有的。已經是二胎並且性格大大咧咧的應採兒都緊張害怕了,可想而知生產到底有多辛苦,但是要說有些女性是真的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喜歡生孩子。24歲就嫁入豪門的徐子淇,生一娃獎勵一億?連生4娃後現狀如何?
  • 清宮後的注意事項 清宮後吃什麼有助恢復
    2、辛辣刺激性食物女性做完清宮手術後尤其要注意補血,而胡椒,辣椒,生薑等都屬能夠刺激組織器官充血的食物,吃了以後容易增加月經量,不利於身體恢復。3、忌生冷、寒涼食物人流後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特別是是脾胃功能欠佳的女性,過於寒涼的食物會傷脾胃,影響消化。
  • 都是受罪生娃,憑啥剖腹產在鄙視鏈末端
    「肚子上開一刀,睡一覺,孩子就生出來了,現在生個孩子可真省事。」近年來,越來越多對剖腹產媽媽的惡語流言紛至沓來,剖腹產儼然成了鄙視鏈的底端,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絕對是因為人們對剖腹產沒有一個科學的認知。剖腹產處在「鄙視鏈底端」,只是劃一刀那麼輕鬆?
  • 「假如能重來我要選順產」,95後媽媽的哭訴,道出剖腹產背後辛酸
    準媽媽們經過漫長的十月懷胎,被推進產房迎接新生命,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但生產過程充滿痛苦艱辛,一不小心還會給媽媽和寶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好在現在醫療水平提高,分娩方式不止順產一種,產婦們也有了更多選擇。很多產婦由於自身原因,或者胎兒問題不能正常分娩,也有的產婦懼怕疼痛,想用剖腹產的方式縮短產程。剖腹產雖然生產的速度快,但麻藥過後所受的痛楚不比順產小。
  • 產婦生產「過程」大講解,那些你沒想到的過程這裡都有
    這一過程也被稱為「開指縫」,從「開指縫」算起,很多孕婦已經進入了分娩程序。按正常情況來算,進入分娩後會需要經歷三個生產過程。 第一產程為開口期,指的是每10分鐘就要經歷一次疼痛,直到孕婦的子宮打開;第二階段為娩出期,指的是等到子宮打開後到胎兒出生的一個過程;然後就是分娩後期,主要是指胎兒在誕生後到胎盤娩出的這個階段。
  • 最「放鬆孕婦」火了,做夢時間生了個寶寶,醫生:產婦一直打呼嚕
    文/寧媽育兒經 眾所周知,懷孕生孩子是一件很辛苦很累人的事情,很多寶媽會感到緊張焦慮,但是也有一部分孕婦不僅在孕期沒有什麼壓力,就連生孩子也非常的輕鬆容易,這不就有一位最「放鬆孕婦」火了,利用做夢的時間生了個寶寶,醫生竟然還說產婦一直打呼嚕。
  • 被稱作「最放鬆的產婦」,在做夢時間生個娃,醫生稱一直在打呼嚕
    文/依肯的爸爸多數人覺得生孩子很辛苦,生產更是緊張痛苦的過程,但有的人覺得懷孕很美好,生孩子更是體驗輕鬆,就是有這樣一位孕媽,被稱作「最放鬆的產婦」,在做夢時間生了個娃,醫生說她一直在打呼嚕。被稱作「最放鬆的產婦」在做夢時間生個娃許多孕媽說在臨生產前會非常緊張,就算做好了心理準備,依舊無法緩解緊張,琳琳是一名剛結婚不久,而且快要生產的孕媽,同樣消除不了心中的恐懼,在生產這天十分緊張,丈夫一直在身邊抓著她的手安慰她。
  • 蔣麗莎被爆搬出月租14萬的豪宅,5年生4娃壓力大,追生需謹慎
    陳浩民比蔣麗莎大16歲,妻子5年生4娃,被稱為「生育機器」。對此陳的解釋是,「我走比較早的話,能留給她什麼呢?回憶?不如多生幾個娃!」但剖腹產的疤痕恢復是需要時間的,一般在2年之後才可以追生,否則容易出現子宮破裂的危險,母子皆有生命危險。像蔣麗莎這種是個例,而且目前看對身體也是有很多的傷害,並不建議其他寶媽效仿。
  • 這5種「印記」,瞞不住
    但這件事,像是一根刺一樣扎在網友的心裡。 雖然網友妻子說自己是第一胎,但是從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醫生是能夠看出來,這位女性並非是第一胎。那醫生是如何判斷女性是否是第一胎呢?其實,生過孩子的女性,身體上頭常會留下這5種「印記」,是很難瞞得住的。
  • 如何知道自己是要生了?分娩前的徵兆有哪些?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子宮頸成熟了,已經準備好進入真正的分娩。這期間,有些準媽媽會經歷類似月經期的絞痛。有時候,隨著真正分娩的臨近,宮縮會變得相對疼痛起來,而且每隔10~20分鐘,就會發作一次,讓你覺得自己是不是馬上就要生了。但是,如果收縮沒有變得更長、更劇烈、一次與一次之間的距離接得更近,使你的子宮頸張開,那麼你所感覺到的可能是所謂的「假臨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