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元前和公元後?

2021-01-18 長城愛樂奇少兒英語

以公元1年為標誌,公元前就是1年之前,公元就是1年之後。

紀年法

公元是個紀年法,所謂的公元2017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兩千零一十七年,那公元前2017年的意思就是距公元前1年以前兩千零十七年。

需要注意的是,不存在公元前0年,也不存在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就是公元壹年(即公元1年)。雖然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後面的數目小於前面的數目,例如西漢成立的公元前202年 晚於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體到每一年的月份,還是正著數,1月在前,12月在後,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後。(如上圖公元數軸所示)

公元 (紀年體系)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那麼,公元元年對應到中國又該是哪一個朝代呢?

史料記載:

1.公元前1年,平帝立,封王莽為大司馬,景盧從大月氏伊存受經,佛教始傳中國。

2 .公元1年,王莽為太傅,加號「安漢公」,封孔子之後為褒成侯,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對應的應該是我國西漢末期的元始元年.

據記載,公元1年,9歲的漢平帝劉衎登基.46歲的大司馬王莽輔政,加官太傅,尊為「安漢公」,增封28000戶食邑.

這年6月,王莽極力推崇和拔高孔子,通過小孩漢平帝發布詔令,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孔子正式坐上國家的聖人神壇.

5年後,王莽毒死漢平帝……

從公元1912年起,我國開始採用西元曆法和農曆並用的紀年方式,但農曆依然在民間廣為使用。

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它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來計算。

如果使用黃帝紀年法,今年應該是是中國農曆開元4714年,西元2017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我國傳統曆法採用黃帝紀年法為開始元年,至今已經4714年歷史了。


相關焦點

  • 歷史冷知識:教科書上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是什麼意思?
    世界各國關於紀載年份的方法甚多,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公元紀年法。所以我們的歷史書上看到是公元前,公元後多少年,但是卻從不知這些時間什麼意思,也不深究,只是死記硬背。但其實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更好地記憶和背誦。公元的來源據說公元的意思是公曆的紀元。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如何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後的說法。現如今我們常說的2019年、2020年,其實也就是公元後2019年、公元後2020年。又為了傳播和應用的方便,常常將「公元後」,簡稱為「公元」。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又是如何來劃分的?最初是誰規定的公元呢?我國的公元1年,又是什麼朝代呢?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帶著這些問題,文史君與你一起去探究。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除夜作》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為一天,公轉為一年,日子一天天地過,人們為了記錄年份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紀年法,其中有一種就是公元紀年。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 公元前和公元後,是怎麼劃分的?公元1年,是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那就是以「公元」劃分,分為公元前與公元後,比如現在為2020年,也就是公元後的2020年,那麼「公元」的紀年法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教皇之所以認可這種曆法,其實和它的內容息息相關。公元紀年法以基督教中的耶穌誕生之年為伊始,也就是以耶穌的生日為公元1年。在此之前都被稱為公元前。因為有利於基督教的宣傳,所以羅馬教皇才會大力支持這一曆法的傳播。
  • 古代為什麼有公元前、公元後之分?公元元年是中國哪個朝代?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在讀歷史時,如果單純使用天幹地支紀年法或皇帝年號紀年法,則不利於我們直觀了解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和距今年代,所以通常輔助以公元紀年法,筆者亦有這個行文習慣。公元紀年原本只應用於西方國家,後來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逐漸成為世界通行的曆法,辛亥革命後,我國也引入了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使用,而今的中國,亦是公曆與農曆並行使用。(曆法)國際通行後,「主的年份」改稱為「公元後」,簡稱為「公元」,英文是Common era,縮寫為C.E.
  • 公元元年是我國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現代對於歷史的年份認知,其實是有一個錯覺的,從1949年起,我國才開始使用國際上公元紀年的慣例,之前,都是以國號紀年的。
  • 公元元年是我國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進來看看
    公元元年往前六十年,也是辛酉年,正當漢宣帝神爵二年,是西漢迴光返照般的最後輝煌期。當年,西羌向漢朝投降,匈奴日逐王向漢朝投降,漢朝在西域首設都護,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掌控西域(這其實是個劃時代的事件)。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多年後人們關於今年的描述一定非常有趣。不過今天咱們不討論這2020到底發生了多少大事,而是探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稱呼今年為公元2020年?這種紀年法被人們稱之為公元紀年,它最開始又被稱之為基督紀元。該紀年法的誕生和西方的基督教息息相關,人們規定耶穌這個人出生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元年,往後每過一年就在年份數字上加一。按照這套方法來看,咱們今年距離耶穌出生已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 你不知道的歷史,公元前後如何劃分,公元1年發生了什麼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公元即公曆紀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來基督教在歐洲的創立興起,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紀年,所以也有人稱為基督紀元。它是由義大利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制定的一種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元前與公元後以公元為準。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 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紀年以前,都叫公元前, 那公元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那個時候中國正是什麼朝代?
  •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中華5000年,現在是公元2018年,那3000年去...
    而以我們現在使用的公元紀年法來看,直到2018年(切合題目,現在已經2019年),也就是說公元後只有2000多年歷史。再看公元前,秦始皇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200年左右。這樣一算,有幾乎3000左右的歷史不被人所知,但是中華上下5000年這個說法又真實存在,那麼那3000多年去哪了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5000年的這個說法是從哪裡開始算起的。
  • 公元紀年到底什麼曆法?公元和西元之間有啥不同?
    帝王紀念制度一直持續到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啟用「民國紀年」和「西元紀年」,帝王紀年制度就此廢紙。「西元紀年」也就是「公元紀念」,這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採取的一種紀年方式,它是以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的誕辰之年作為起始點。
  • 公元前841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鬼吹燈》反覆提到這年!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與國際接軌,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決定採用公元紀年的方法。 有了公元紀年,我們便可以更好地記錄了解歷史。 簡而言之,公元841年便是中國紀年的始源。究竟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令中國出現紀年。
  • 公元元年是我國的哪一年?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來看看
    公元元年往前六十年,也是辛酉年,正當漢宣帝神爵二年,是西漢迴光返照般的最後輝煌期。當年,西羌向漢朝投降,匈奴日逐王向漢朝投降,漢朝在西域首設都護,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掌控西域(這其實是個劃時代的事件)。從此往上180年,公元前240年,也是一個辛酉年,正當秦王嬴政七年。
  • 公元紀年為什麼沒有0世紀0年?公元元年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公元紀年,以傳說中的耶穌誕生的年份為公元元年,之前為公元前X年,之後便是公元X年。1、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但漢平帝劉衎並不是公元1年即位的,他公元前1年即位,次年改元。那麼從公元前1年到公元1年有多長時間呢?
  • 公元的來歷及推算
    公元前是指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公元後是指自公元紀年以後,通常只稱公元。 一個世紀為100年。公元前11世紀-前1世紀是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間,中間跨越1000年;公元前11世紀-後1世紀是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00年之間,中間跨越1200年。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是誰定的呢?
    我國從古至今主要有三種紀年法:一種叫幹支紀年法,從有文字開始的歷史就使用了;幹支是天幹,地支的合稱, 就是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永無止盡。今年是2019年,按照幹支紀年法計算呢就是已亥年。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又是誰定的呢?
    天幹地支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 為什麼公元紀年沒有公元零年?背後原因實在是荒唐!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確切歷史紀年,即共伯和執政。再後來還採用過封建帝王年號與天幹地支紀年法。幾乎在同一時期的西方,採用的則是公元紀年法,從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目前公曆紀元已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
  • 公元年份換算天幹地支的方法
    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幹支表」。-3後除以10,得餘數可得對應天幹。(2)公元年份-3後除以12,得餘數可得對應地支。例:  2019年(2019-3)/12餘數為0,所以得對應地支為亥。(3)所以得:公元2019年為己亥年。看完上面的轉換方法,您是不是就認為自己就能把所有的公元紀年都換成幹支紀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