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一看就非常聰明,你以後可以享大福嘞」,一位奶奶抱著叔叔的孩子說。
我很驚奇,在旁問道:「為什麼」?
奶奶很快回道:「你看,這孩子的頭上有兩個發旋,未來一定會順順利利的。」
我恍然明白過來,民間早就流傳著許多關於「發旋」的舊說法。像「一旋楞,二旋精,三旋打架不要命,四旋敢和火車碰,五旋跳井第一名」。
那麼,頭頂有一個旋的人真的會傻楞楞的嗎?兩個旋的人真的一定很精明嗎?擁有三旋、四旋、五旋的人一定是魯莽、衝動的嗎?發旋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決定智慧的高低嗎?
學術上的發旋一詞,指的是發流在頭頂形成的一個中心向外,周圍頭髮呈漩渦狀的排列。發乾和皮膚呈一定的傾斜度,許多頭髮的傾斜方向是一致的,稱為發流。
發旋的形成是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胎毛在宮腔內由於身體的蠕動和旋轉從而產生的一種自然性的、不定性的結果。也就是說,發旋的多少主要是處於胚胎狀態的寶寶運動的結果。這樣一看,你還會覺得發旋與孩子的聰明掛鈎嗎?
我國著名人類學家吳汝康在1940年的時候,針對發旋做過一次專門的調查研究。吳先生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的人們做了研究,結果發現發旋數目以單個的為多,佔到89%--96%,兩個發旋的不到10%,三個發旋的人僅佔0.6%。這一數據有力的顯示出「一旋楞,二旋精」這一論說的荒謬。否則,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百分之九十的人群都屬於楞楞的人群,而只有少數的聰明人,極少數的魯莽衝動分子。這樣的話,我們的生活不會有現在的日新月異,世界不安全隱患也沒有如此地嚴峻。那這還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嗎?
顯而易見,發旋決定論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發旋只是人們在胚胎發育期間形成的一種生理特徵,它不會對個人的人生產生決定化影響。
看了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鮮明的結論:發旋的個數與性格、聰明沒有一點聯繫,只不過是我們在認識水平低下時期人們所做出的一種對發旋的解釋罷了。不能真的把他作為一門「金科玉律」貫徹到生活中。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的一點的是,從生物學意義上說,人的大腦是分為左右腦的。一般說來,左腦主要負責的是推理、邏輯和語言,它在工作時的方法是具有分析性的,就像是信息處理工作。而右腦則偏向於幾何形狀的感覺,主要負責的是感情、想像力以及空間距離,具有直接對視覺信號進行判斷的功能。
因此,右腦區域被科學家們視為一個「潛能開發區」,這也是人們經常聽說左撇子聰明,創造力更強的原因,因為勤用左手處理事情是有助於右腦潛力的開發的。
雖然孩子天生的智力可能會存在一點差距,但我們不能忽視後天的培養,甚至要更為重視後天學習來提高自己。
正如愛迪生所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百的汗水。」
因此,只有充分重視孩子的腦力開發,調動孩子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創造力,這樣才能將孩子的天賦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變得更聰明。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各位媽媽可以參考下列意見:
1. 如果你準備生寶寶,或者還在懷孕期間,那你一定要在懷孕後期充分重視胎教,可以聽音樂或者多跟寶寶聊聊天,尤其是後期,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的,胎教就有助於訓練孩子的大腦活力;
2. 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寶媽,那你一定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大腦開發,這可以從一下方面著手:
A. 放假時可以帶領孩子做家務以親近生活,多去公園或爬山以親近大自然,這樣可以從視力、聽力等各方面促進孩子的感官刺激,從而提高認識能力;
B. 晚上下班後,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孩子玩益智遊戲,但注意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這樣有助於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
C. 父母親人應該儘可能多地給孩子以陪伴,不能讓孩子產生孤僻感,讓寶寶們在愛的包圍下成長,這對孩子至關重要。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對發旋的說法一定很熟悉了,那麼你覺得發旋真的會決定孩子的智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