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訴源治理工作
新局面
這一周,在全國「兩會」上,增進人民法院解決糾紛和服務群眾能力和水平,成為了熱搜詞。在南充,這個熱搜的導火索,源於5月28日南充市黨校系統行政管理與法學學科聯合教研組2020年的調研活動。
調研會上,南充中院黨組成員劉遠就南充如何開創訴源治理工作新局面做了發言。會後,調研組一行深入順慶區法院實地調研。
數據顯示,2019年,南充全市法院立案前調解案件總數為12398件,調解成功2329件,高坪、營山、蓬安法院案件出現負增長,案件同比減少共計470件。
天時
南充奠定了堅實的訴源治理根基
2019年,最高法院周強院長,省委常委、政法委鄧勇書記,省法院王樹江院長先後來南充法院調研,對南充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全國20多家媒體專題、專版予以報導。
2017年以來,全市法院相繼出臺了訴源治理實質化運行實施意見、立案調解工作規程、律師調解工作實施方案、法官工作站工作制度、訴非銜接實施意見等相關工作規則,訴源治理工作更加制度化、長效化。
2019年,全市法院召開訴源治理實質化運行推進會,並確定了順慶法院、南部法院為試點示範法院,為全市法院訴源治理實質化運行進行有效探索。
地利
從制度到平臺,一應俱全
南充全市法院主動融入中心大局,重點工作、基層治理工作發揮作用,推動訴源治理向糾紛源頭防控延伸。
01多家協同共治
全市法院聯合行政機關、行業組織、律師協會等相繼出臺了房地產糾紛訴源治理工作合作備忘錄、保險糾紛訴調對接的意見、司法調解與行政調解銜接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的實施辦法、律師調解司法確認機制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會籤文件。
02多元化解機制
在醫療、道交、保險、物業、家事、房地產交易、金融借貸、勞動爭議等矛盾多發、頻發領域,聯合各行政主管機關、行業調解組織、人民調解組織、法律職業共同體等多方力量開展訴源的協同共治,進一步構建訴調對接、多方聯合化解機制。
03多元解紛平臺
全市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建立專業調解工作室,將訴至法院的婚姻家庭、相鄰關係等適宜調解的糾紛以及其他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或爭議金額不大的糾紛,委派給特邀調解組織或特邀調解員調解,合力搭建起「一體化」運行,「網絡化」覆蓋的多元解紛平臺。
04源頭防控延伸
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全市法院普遍建立了鄉鎮(街道)、村(社區)法官工作站,覆蓋率達80%,儀隴法院以「李二嫂聊天室」為契機,探索從源頭預防和解決糾紛的新方式,取得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
主動融入重點工作,順慶法院分別在房調委、天府明珠小區、清泉寺拆遷指揮部、川北醫學院設立法官工作站,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發生。
主動納入地方考評,嘉陵法院積極推動當地政府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將萬人起訴率、矛盾增長率納入地方平安建設考評體系,得到嘉陵區政府的大力支持。
人和
多方借力的調解格局
全市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配備了包括21名法官,39名法官助理在內的工作人員150人,組建起強大的專門化、專業化調解、速裁隊伍。
01創新特色調解平臺
順慶法院建立了專業化調解平臺,以優秀法官名字命名的「春霞調解工作室」,並成立了「女法官調解隊」,平臺以非訴訟方式平均每年治理糾紛近萬件,化解率達60%以上。
02打造特色調解隊伍
特邀調解組織93個,選任特邀調解員1011名,其中具有律師資格的特邀調解員118名,並適時系統開展調解組織、調解員、法官助理的調解專業培訓。
03發揮律師調解作用
自律師調解工作開展以來,全市法院律師值班共計3125人次,委託委派律師調解案件4961件,調解成功1415件,申請司法確認512件,調解成功率28.5%。
劉遠表示,全市法院還構建了調解銜接機制。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可以通過撤訴、出具調解書等方式進行程序對接,在專業法官嚴格審查把關後,依法適用司法確認程序,確保調解協議的強制力和執行力。調解不成功的糾紛進行繁簡分流,實現多元調解與速裁快審無縫銜接,賦予了訴源治理工作充足的效能。
原標題:《天時地利人和,開創訴源治理工作新局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