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陰曆、陽曆、農曆,以後不再犯常識錯誤!

2021-01-13 易經風水八卦

從小我們就經常聽到父母長輩們說:「今天是幾月初幾,幾月幾日,啥時候該立春了等等」。而我們上學的孩子們都習慣按星期、陽曆幾月幾日計算時間。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每天忙於應試教育的考試大綱,也很難有時間去理順一下陽曆、公曆、陰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而且,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父母和師長往往也是概念混淆。作為一名中國人,這確實不應該啊。


古代天文曆法


一、陽曆、公曆、西元、公元、洋歷


所謂陽曆,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是國際通用曆法。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有陰陽的思想,易經的易字就是日和月的組合,陽最直接象徵就是太陽,陰最初象徵就是月亮,太陰。所以,我們來百姓常說陰曆、陽曆說到根本就是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關係。


那麼,陽曆,也叫公曆,說白了就是當人們能夠計算出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定為一年,就是太陽曆,陽曆。最初能計算出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時間的是古代埃及人。埃及人計算出球繞太陽一周是365天多一點點,最早形成了太陽曆。後來,埃及人的陽曆被古羅馬凱撒修訂成儒略曆。


古埃及


再到後來,儒略曆被義大利的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與克拉烏等學者加以改革,形成了格里高利曆。這種格裡高利由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頒布。逐步成為西方曆法的通用版本,所以叫做公曆。


中國從辛亥革命後即自民國元年採用格里高利曆,故又名曰「國曆」。為與中國舊有之歷相對稱,故又名曰「新曆」。1949年正式規定採用公元紀年。因為這種曆法從西洋傳來,公曆的元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為公元元年的。所以,中國老百姓也叫它「洋歷」。


地球公轉


二、陰曆、朔望歷


那麼相對於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陽曆紀年來說,陰曆就是計算月亮繞地球運動一周的時間紀月。陰就是太陰,就是月亮。公眾號,軍師府。就是我們常說的幾月初幾。也叫月曆,因為是遠古人類站在地球上觀察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觀察月亮的朔望現象而定的月份長度大約29天半,所以把29天和30天定為一個月,然後一年分十二個月。


我們從從曆法的發展史來看,幾乎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古代埃及、古達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最早的遠古人類都是採取陰曆的。因為必定人類在遠古時期更便於觀察月亮的周期。


月球公轉


但是,按照月曆計算,一年就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了,比陽曆的365天又四分之一日比,每年就要少11天,那麼就要把季節打亂了。因為季節的變化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確定的。如果按照陰曆紀年紀月,每過10多年,季節就要逆轉。十年前我們北方人在冰天雪地中過年,十多年以後,就可能要開著空調,吃著冰棍過年了。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三、農曆、陰陽合曆、24節氣


我們聰明的中國人是不會按照陰曆紀年而忽略了一年四季的。所以,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就發明了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立國,農業大國。萬物生長靠太陽,農業生產的規律世要根據太陽運行制定的。所以,我們的老祖宗為了指導自己的農業生產,經過長期觀察太陽運動規律總結出了24節氣。


24節氣


我們的老祖宗很聰明,他們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所以,在我國殷商時期,勞動人民就測出了四個節氣。等到了周朝節氣又發展到八個。一直到秦漢年間,才形成了二十四節氣。實際就是我們老祖宗用最簡單的方法,在地球上測出了太陽相對地球的24個位置。


24節氣的時間是與地球繞太陽公轉時間一致的。所以,24節氣本身就屬於太陽曆。那麼在陰曆中加入24節氣就形成了農曆。具體怎麼加呢?上文中我們提到,陰曆一年要比陽曆短大約11天,那麼每隔兩年多到三年時,我們在傳統陰曆裡多加一個月叫做——閏月。這樣就不會出現季節逆轉的現象了。所以,就形成了19年7閏月的規律。


閏月


那麼,閏月具體怎麼加?其實操作也很簡單,這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在24節氣的設置中,本來每一個月都有1個節氣一個中氣,比如立秋就是節氣,處暑就是中氣。陰曆是29日或者30日為一個月,而24節氣每兩個節氣的距離則是29天到32天不等。所以,先按照陰曆往裡加節氣和中氣。但是每隔兩年多,就會產生在一個陰曆月份中,節氣加進去了,但中氣趕到月末了。那麼就會導致下個月有節但沒有中氣了。這樣不行啊。於是遇到這樣的陰曆年月,就要加一個閏月調和。


舉一個例子:比如公元2001年5月21日,就是陽曆5月21日。陰曆的四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是24節氣的中氣小滿,那麼如果繼續往下排,下一個節芒種就要排到下個月中,那麼下一個中氣就要到再下一個月的月初,徹底亂了。所以,要加一個閏月,那麼這個閏月是在陰曆四月之後,就叫閏四月。所以,在2001年5月23日——6月20日之間就沒有中氣了。


軒轅黃帝


所以,我們的農曆是繼承了陰曆,發明了與太陽曆相近的24節氣,又將24節氣加入陰曆當中調和成陰陽合曆,還用幹支紀年,所以,我們老祖宗的最標準曆法是三合曆。陰曆、24節氣、幹支三合一體。


最後,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記住:我們的農曆元年是以軒轅黃帝登基的年份開始紀年的,今年是農曆開元4716己亥豬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
    陽曆即太陽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一種曆法陽曆把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裡,這一年叫作「閏年」。
  • 陽曆、陰曆與農曆
    另外,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下農曆,了解一下幹支紀年法,在閱讀易理、命理、風水有關文章的時候,也能夠更加清楚明白。首先說說咱們最常見的「陽曆」,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 陰曆與陽曆,農曆與公曆
    一、分類:陽曆與陰曆【觀測標的不同:太陽與月亮】、公曆與農曆【發明人不同:國外與國內】。
  • 如何區別公曆、農曆、陰曆和陽曆?
    普通人如何分辨公曆、農曆、陰曆和陽曆?今天我們來繼續聊一聊曆法方面的話題。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來設計的曆法,這種曆法起源於古埃及。古埃及曆每月30天,一共12個月,年底增加5天的新年,一共是365天。
  • 農曆、陰曆、陽曆區別到底在哪裡?
    舉例:2020年3月27日(這就是陽曆)現在是公元21世紀 這個容易懂。 5、為了方便理解,本文僅取其中24節氣,天幹地支(更複雜)日後寫文。
  • 論農曆、陽曆、陰曆、公曆的差別
    這種曆法以「回歸年」為標準,應該算是陽曆。至於農曆,說法就不太統一了。觀點一:農曆是為了農業生產方便而產生的。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農曆的這些節氣一直依附在陰曆(幾月初幾)的曆法上,而公曆(公元**年*月*日)這種典型的陽曆,則是後來才從西方引進來的,所以我們產生了一種誤會,認為農曆是陰曆。
  • 農曆、陰曆、陽曆到底是什麼?
    陽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我國的陽曆有四種:漢族的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但是人們最熟悉的陽曆應該是西曆(公曆)。西曆後來世界通行,成為公曆,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陰曆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球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時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27.32日),為月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農曆就是公曆,其實這是不對的!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的兩種類型。陰曆是觀測月亮制定的,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又叫朔望月,是28天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陰曆先有月,在算年,月份準。陽曆是福安冊太陽制定的,太陽直射難北回歸線的一個輪迴即為一個春夏秋冬為一年,又叫回歸年。是365天多一點,然後再劃分出12個月。陽曆是現有年,再算月,季節準。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陰曆的一種。但問題來了,用陰曆算出來的一年,是354天,和一個回歸年差了11天!所以陰曆的月份和一年中的季節並不能吻合,過十幾年就會出現6月下大雪或十二月穿褲衩的詭異場景出現。那怎麼辦呢?
  • 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是什麼?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公曆、農曆、陽曆、陰曆是什麼關係?
    中國人的生活中說到時間時經常會有公曆、農曆、陽曆、陰曆的概念。一般人都會認為公曆就是陽曆,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為什麼說農曆不是陰曆?陰曆、陽曆、公曆、農曆之間到底啥關係?
    有人說屬相是跟著陰曆走,有人說屬相是按照陽曆算,還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聽的人腦子都是嗡嗡的,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陰曆與陽曆是根據月亮、太陽的周期來制定的首先需要告訴大家,有兩個結論:第一個,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第二個,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屬於陰陽曆,準確來說就是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是不是依舊不是那麼明白?那麼下面,就依次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 陰曆、陽曆、農曆有什麼區別?
    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
  •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2)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2)時間:2018-04-10 22: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十二星座是由西方國家傳到我國的,中國的很多風俗習慣都是以陰曆(農曆)去計算的,那十二星座究竟是按陰曆還是算陽曆的?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會見到「公曆」「西曆」「新曆」「舊曆」「老歷」「陽曆」「陰曆」「農曆」的說法,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陰陽曆的本義中國傳統曆法是兼顧月亮繞地球和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的陰陽合曆,這個陰陽合曆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而自明末以後傳入中國的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都是參考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的陽曆。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今天看CCTV4國寶檔案講陽曆陰曆區別,很多概念不準確甚至錯誤,現在受網際網路新媒體影響,嚴肅媒體也越來越不嚴謹了,上面是我結合CCTV的文章改編,修改和增加了有些內容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
  • 公曆和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和轉換關係
  • 知識 | 陰曆、陽曆、農曆有什麼區別?
    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其實都不算。中國自古的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別的。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
  • 易學知識(陰曆,陽曆,農曆)
    陽曆,陰曆,農曆,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結合易學知識普及一下: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因此我們農曆中使用的24節氣,實際上是陽曆!陰曆農曆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小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這是因為農曆的自然月是根據月亮的變化周期確定的。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你搞得清楚嗎?
    現在,我們大眾所知道的曆法有: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很遺憾,我身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幾種曆法的區別。今兒咱就來說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