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齋戒(陳景展道長)

2021-01-18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 大道文明公眾號,作者為天台桐柏山 張鍊師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道門文化》,攝影:梁兆林)

道教的齋日頗多,《太上洞玄靈寶福日妙經》中,記載有:長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三會吉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三元齋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五臘齋日(正月一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十月一日,十二月初八)、十直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取廿七)、八節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朔望齋日(每月一日、十五日),以及甲子日、庚申日、本命日。由是觀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幾乎皆是齋日,如春節、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寒衣、臘八、下元、除夕等。這些日子,是天尊面對世間百姓說的,普令天下受持。對於玄門弟子而言,更應修持齋戒。

齋戒,是道之根本。《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齋戒章第二》曰:「天尊曰: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子欲學道,清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一切眾生,捨清浄域,耽嗜葷羶而以觸法。譬如餓鬼,啗食死屍,火燒飢腸,無有飽滿。又如蠅蟲,爭奪臭腐,妄為羶香而以觸法。三宮溷濁,六腑不淨,屍魄欣昌,樂於死地。子當割嗜欲根,入清靜境,無作諸苦,無造諸惡,無生諸見,無起諸邪。子觀戒文,如世法律,欲有所犯,懼金木刑。子於戒文,精意奉持,凜然在前,如對所畏。秉心正嚴,滅一切想,諦聽不二,可會正真,是吾弟子。」

古人齋戒,有專門的靜室,閉門焚香,絕於雞犬。提前一日,要沐浴。沐浴,是道教重要的修行法門,也是齋戒的基本內容之一。《雲笈七籤》第四十一卷「七籤雜法」中記載較多,有基本的香方、存思、符和咒語。沐浴,也用於「除三屍」。沐浴的簡易香方,閔智亭道長著《道教儀範》中也有記載,名為「五香湯」:白芷、桃皮、柏皮、零陵香、青木香。齋法,分三種:心齋、食齋、供齋。心齋,貴在念念無雜、澡雪精神、絕思慮、去嗜欲。食齋,戒葷腥,身體清潔。供齋,以齋供侍奉神明。

齋者,齊也。齊整三業,恭對神明。包括誦經要沐浴、嚼香、叩齒,書符要閉氣等,都是因「神」而定。道教的許多規矩,都不是因人而定的規矩,而是因神而定的規矩。人遵守、奉行的,是神的規矩。神明最忌穢濁,室內穢濁,易衝犯神明,體內穢濁,則神明不降,欲召感神明、行道修真,首當齋戒。《老子中經》中記述,道教不食豬肉、馬肉、羊肉、牛肉、兔肉、雞肉等,也與行法有關,恐衝犯值日神,其法不靈。

按《邱祖垂訓文》,祖師示「三乘法」,句句分明,囑咐大眾量力而行。無論行持哪一種,齋戒都是基礎。上乘修煉打坐,氣血渾濁,難通清靜,且殺業營纏,豈能名列紫府;中乘誦經禮懺,經典即聖真,穢氣對字,猶如對神不敬;下乘積功累德,萬般修持,莫若愛生護命、慈憫一切。修道人忌葷腥、不殺生,猶避災害。千修行、萬修行,能管住嘴,是第一步。雖然管住了嘴,尚不是大道,未必修行就粘題了,但管住嘴,起碼是抬腿的功夫。行不行道、信不信道,由此可以窺見一斑。

戒,是祖師的慈悲和方便。戒就是道,道就是戒。戒道無二。合乎於戒,就是合乎於道;合乎於道,必不違諸戒。持一戒,有一戒之果;得一戒,與大道近一步;受一戒,有一層神明護持。這就是方便之路,也是修持至道的捷徑。若說修道有捷徑,持戒便是最暢通、最方便的捷徑。

末世眾生,總以為持戒難,其實違戒難、持戒易。持戒之人,上得天神護佑,中不犯國法綱紀,下不畏鬼魅群生。坦坦蕩蕩,豈不逍遙?人能睡得安,對天、對地、對人、對鬼神無愧,就是福報。

另外,許多人以為戒律是枷鎖,若是如此,性早已滅,石頭、草木豈不是成道更易?老君爺在《戒經》中說,戒者,防危也。「戒」字當中三筆,好比籬笆牆,外面的「戈」,好比利刃,當你逾越正道的時候,戒規可以提醒人回歸正途,不遠大道。戒,又好比是高速路兩旁的護欄、汽車和飛機上的安全帶,正常行駛的時候,是可以忽略其存在的,但當出現危險的時候,它可以減少傷亡。王常月祖師在《龍門心法》中說過:「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張天師認為,修道如果不持戒,就猶如一個人在雨夜行路而沒有燈,豈能安然到達?

持戒,也絕非僵死的,而如母雞抱卵,不可須臾離,離則孵不出小雞,又不可死守,死守則卵破。萬法不離中道。持戒如做飯,要掌握火候,得其中謂之得矣。軒轅黃帝曾問道於牧馬童子,童子牧馬,馬即代表自性。自性如馬性,戒律我們不妨比作拴馬的繩子,大道如樁。如果無戒律,馬性馳騁,必然失馬。如果死守,將馬的脖頸強行勒緊於馬樁上,馬性則處於「不自然」狀態,輕則受傷,重則死亡。所謂戒,正是拴馬的韁繩,馬欲馳騁時,它發揮作用,使馬不遠離於樁;馬性調伏時,則有之若無,並無束縛之感,馬性也處於相對「自然」的狀態中。所以,諸品仙戒其實是慈悲的呵護和叮嚀。當一個人在修道的路上走偏的時候,戒是黑夜中的一盞盞明燈,幫助你回家。

道教的戒,三洞之中,名目繁多,普通大眾,以老君「積功歸根五戒」為根本戒,即: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不殺生);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酒(不酒葷);若不聞見,非心所了,不得向人妄說(不妄語);一錢以上,有主無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不偷盜);非夫婦,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雖非犯戒,過亦為淫犯(不邪淫)。

三皈五戒,是修道的慈航。皈者,歸也,如江歸海。海喻道。皈依道、經、師,是諸法的依憑。離開三寶,無由成道。五戒,是天地之根本,人身之根本,老君親授,攝一切惡。有緣者,當速歸身大道、歸神大道、歸命大道。

以上話語,說給有緣的善信男女。有用無用,權當痴人閒談。莫錯過修行大好時光,莫錯失今生。慈悲!

(本文發表於《恆道》雜誌2019年秋季刊。)

相關焦點

  • 陰騭(陳景展道長專輯)
    本文摘自道學苑公眾號,作者為陳景展道長,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古語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又言:「留取丹心照汗青。」
  • 道學普及常識(陳景展道長專輯)
    另有一些老修行持誦《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可簡稱為「大洞經」)、《太上元始天尊說寶月光皇后聖母天尊孔雀明王經》(可簡稱為「孔經」) 、《太上元陽上帝元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可簡稱為「靈官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經》(可簡稱為「真武經」)、《灶王本願經》(可簡稱為「灶經」)、《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可簡稱為「碧霞經」) 等。
  • 慧聽軒//《領悟齋戒的含義》
    我對齋戒的含義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有人認為,伊斯蘭的齋戒只不過是不吃不喝的苦行,甚至認為是對人身的苛求、對健康的摧殘,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關於齋戒對人的影響,先知穆罕默德說:「齋戒是一面盾牌,誰齋戒就應避免惡言惡行,如果有人吵架或爭鬥,就說我是齋戒者,我是齋戒者。」
  • 仁清法師:八關齋戒簡規
    第五是講受的八關齋戒福報優厚,《佛說護淨經》說:「一日持齋戒,得六十萬世餘糧。」如果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單純說福報上講,能夠得六十萬世餘糧,六十萬輩子都有吃的,吃不完。懂不?有人可能問了,師父那荒災年代怎麼辦?戰亂年代怎麼辦?
  • 為求生意興隆竟讓女兒齋戒餓死
    據新華社電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市一對夫婦因生意虧本,讓女兒齋戒祈福將近70天,最終導致女兒因飢餓過度死亡。《印度時報》8日報導,13歲女童阿拉德哈娜的父母聽從神職人員建議,讓她從7月26日開始進行耆那教齋戒,以幫助家裡的珠寶生意恢復興隆。阿拉德哈娜在齋戒的68天內不能吃任何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只能喝水。
  • 祭祀、儒學、佛道教,唐朝為何流行齋戒「吃素」,全員「素食主義」?
    佛教的齋戒思想由此發展,被人們接受並奉行。1、通過齋戒達到六根清淨的目的從唐高祖李淵開始一路往下,統治者們都頗尚佛教,民眾緊跟統治者的步伐,挨個兒成為佛教徒,齋戒和素食是變成了唐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佛教解釋說:清除不淨謂之「齋」,禁止過非謂之「戒」。梁武帝是虔敬的佛教徒,他發布《斷酒肉文》稱:「凡食魚肉嗜飲酒者,善神遠離,內無正氣,如此等人,法多衰惱。」
  • 齋戒精嚴竟可以通神達聖,只需要做到這幾點
    如果我們到宮觀裡參加宗教活動,那麼前一天或前三天需要齋戒沐浴,清靜身心。什麼是齋戒《說文》裡記載:「齋,戒潔也。」齋有通過一定的持戒來達成潔淨身心的含義。齋是戒的另一種行持,通常把齋戒連稱,如齋戒沐浴。《易·繫辭》裡已經有齋戒連用的記載:「聖人以此齋戒。」
  • 海濤法師 【阿嬤受八關齋戒、念佛吃素,往生現瑞象、子孫同享福樂!】
    【阿嬤受八關齋戒、念佛吃素,往生現瑞象、子孫同享福樂!】海濤法師開示:我經常在監獄幫死刑犯傳八關齋戒,因為他們要死了,要被槍斃了,但是死之前受八關齋戒,至少保證他不墮落三惡道,所以八關齋戒重不重要?重要,戒的功德力,持戒不可思議。
  • 臺北龍山寺誠邀各寺院宮廟齋戒三日 祈願疫情早日消彌
    所以,在這新型冠狀病毒尚未歇止之際,臺灣臺北龍山寺期望各寺院、宮廟諸位善信,能在媽祖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之前,響應齋戒三日,鼓勵以素食祭拜,更希望鄰近店家暫時不只不賣葷食,進而改為提供素食,共襄盛舉。也請信徒們能在家裡廣邀親友茹素三日。以齋戒的功德誠心祈禱消除恐懼。
  • 1972年中國氫彈試驗成功:繼續學習庭訓格言(2.058)齋戒並行
    明代落魄才子唐伯虎逝世公元紀年:2021年1月7日·星期四·摩羯座·第7+358天·第2+50周黃帝紀年:四七一八年冬月廿四日·第349+35天·二九第9天幹支紀年:庚子己丑乙卯大溪水·鼠年牛月兔日衝雞煞西彭祖百忌:乙不栽植千株不長·卯不穿井水泉不香·滿可肆市服藥遭殃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康熙庭訓格言》2.058齋戒並行
  • 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八關齋戒法會(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句話怎麼理解?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答:對佛所說的任何語言,你首先不要去產生懷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來,佛說的任何的話絕對是真理。那這句話,你表示懷疑,是你站在一個凡夫的立場、知見和價值觀去談,佛是站在一個法界的、清淨的、大圓鏡智所觀照的立場去談,這種境界、立場都不一樣。 那這句話,還確實是講得非常到位。齋戒清淨一日一夜,你不要小看這「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八個字,試問你真能做得到嗎?
  • 己亥豬年最後幾天,說一說「八戒」的含義
    我們看唐僧給悟能起「八戒」這個別名時的場景:話說孫悟空綁了豬剛鬣,一路騰雲駕霧來到高老莊,那怪見到觀音菩薩指點的取經人唐僧,非常開心,就說:「師父,我受了菩薩戒,久斷了五葷三厭,今日見了師父,我可以開了齋吧。」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斷了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豬剛鬣聽到唐僧這樣說,滿心的不情願,但又不能違背,就應到:「八戒就八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