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超市收銀臺邊上的貨架上,都有薄荷糖或口香糖這一類清涼提神的零嘴。
即便不在購買清單之列,很多人買單時,仍然會「順手」買一包!薄荷糖實在太受歡迎了:早晨或飯後,想要清新口氣,吃一顆;工作勞累或開車想要提神,嚼一顆;有時無論在幹啥,也想來一顆。
但細心的人會發現:薄荷糖的外包裝上,畫著薄荷草的圖案,看著就十分清涼。可是,再仔細瞧瞧它的食品標籤,配料表中幾乎找不到任何薄荷的影子。
怎麼回事?
清涼味,源自是薄荷腦
薄荷糖裡的清涼口感,靠的是添加的香料,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薄荷腦。有人工合成的薄荷腦香精,也有薄荷中提取出來的天然薄荷香料。
薄荷腦不僅有薄荷獨特的香氣,還能激活皮膚和黏膜中神經末梢的「冷覺感受器」,讓人感到「冷」。
吃了薄荷糖後,薄荷腦會向大腦發送信號,繼而讓神經末梢感受到「冰爽清涼」的錯覺。有些牙膏也會添加薄荷腦,產生與薄荷糖類似的清爽口感。
但是,薄荷腦等成分對口腔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薄荷糖吃得太多,可能會引起口腔黏膜紅腫破潰,進而引發一系列口腔疾病。
添加劑不少,糖是主力軍
市面上的薄荷糖,常是這個經典配方:山梨糖醇、木糖醇、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蘋果酸、硬脂酸鎂、食用香料。
其中,甜味劑是主力。山梨糖醇、木糖醇、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都屬於甜味劑。
甜味劑很甜,比我們吃的糖甜多了。比如,甜蜜素的甜度大約是蔗糖的30~80倍;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菊糖的甜度大約是蔗糖的200倍;糖精鈉的甜度是蔗糖的200~700倍。
而且,用單一的甜味劑還不行,會有金屬味或者苦味,混合使用不僅味道更好,還可以甜上加甜,有增效作用。
甜味劑營造了甜味,而蘋果酸、檸檬酸等酸度調節劑,平衡了其甜度,讓薄荷糖酸甜可口。
另外的硬脂酸鎂,則主要起防止結塊,保持薄荷糖容易溶解的作用。
用甜味劑,能保護牙齒
用甜味劑代替白砂糖、葡萄糖漿等精製糖,最大的健康益處是,有利於防止血糖的劇烈波動,同時有助於預防齲齒等。
因為,口腔中的細菌不能分解利用甜味劑,不能將它作為「食物」,從而無法產生損害牙齒的酸性物質。因此認為,甜味劑有利於保護牙齒。
不過,甜味劑仍是一把雙刃劍。由於它不會引起血糖上升,可能會欺騙大腦,反而引起食慾增加,所以甜味劑對於預防肥胖是否真正有益,尚無確定結論。
沒營養,還增加身體負擔
薄荷糖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國家允許的,只要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與劑量使用,是無害的,不會引起致癌等問題。
不過,無害不等於有益。
從營養來看,這些由食品添加劑堆積成的食物,並沒有營養價值可言,吃多了難免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
所以薄荷糖偶爾吃,沒問題,但是不建議作為嗜好品經常吃。
溫馨提醒:
要清新口氣,可以通過吃新鮮的水果,喝茶水、檸檬水以及飯後刷牙、漱口等方式來代替,更健康、效果更好。
本文來自《食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