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益陽9月25日消息(記者劉禕辰)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特別策劃《家書裡的中國》,今天推出第五篇《女兒,勿忘本!勿牽掛!》。
2002年3月18日,湖南益陽夏政達寫給留學在外的女兒夏青的家書。以下是家書節選:
青青:
你好。轉眼間,你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已有兩個月零八天了,我和你媽好想你。古人言,兒行千裡母擔憂。何況你還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從小沒出過遠門,一下就離我們這麼遠,我們能不想你嗎?每次你媽看到你在家中的衣物,總是拿在手裡不鬆手,眼淚流個沒完,勸都勸不住。我這一段時間來,要是稍不留神,身子面向南方,總要趕緊扭過頭去。從益陽到吉隆坡,遠隔萬裡之遙。你可曉得,路有多長,父母愛你的心就有多厚;海有多寬,父母愛你的情就有多深啊!你不要哭,我和你媽媽都知道你也很想很想我們的。
孩子,其實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就經濟條件來看,是很難讓你出國的。並且你是我們的獨生女兒,從情感上而言,是多不願你遠離我們。無奈你求知心切,只想出外開闊眼界,練好本領。你毅然決然獨自去闖了,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既然去了,你就安安心心學習吧。
今日給你寫信,主要是再次囑咐你三件事。你記得的,你出國的那一天,我送給你了三樣珍貴的禮物。一樣是我從樓下後院赫山村的田土裡挖來的一把泥土,用硬塑料盒裝著給你帶去;另一樣是送給你我珍藏了多年的毛主席坐像;還有一樣是專門為你新買的一把二胡。你都保管好了嗎?不光保管好,更要明白和牢記其中的深刻含義。
這些禮物,是叫你無論身在何方、處在何時、一定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不要忘了你的故鄉和祖國!學成以後,一定要回到祖國、回到家鄉,奉獻你的青春和智慧。只有把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個人才有前途、有出息。另外,你七歲就練二胡,現在已考到省級第七級了,多不容易,你可不能荒廢啊。
青青,爸爸還有好多好多話要說,怕你學習緊,就寫到這裡吧。我和你媽媽一切都好,不要掛念。祝你:學習進步,平安快樂!
爸爸:夏政達
2002年3月18日
說到女兒,夏政達總是笑著的
湖南長沙,夏政達坐在眼科病房裡,等待著第二天的手術。雖然女兒已經回國創業,但他執意不讓女兒陪伴床前,只和老伴兒兩人一道來到省城治病,隨身的公文包裡,放著一家人的照片。
夏政達指著照片介紹道,「這是我四十多歲的時候,這是她媽媽,她是繼承了我們的優點。哈哈。我們不叫她回來,她回國以後在深圳辦了一家公司,很忙。」
廣東東莞,背著大背包的夏青步履匆匆,專門趕過來參加展會。馬來西亞是重要的燕窩產地,夏青的公司做的就是燕窩生意。從中國到馬來西亞,這條路,當年她走得很堅決。
夏政達回憶說,「那個時候我們都是不贊成的,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媽媽是下崗了的那個時候。有一天她突然就提出來要出國留學,我還發了火的。她說我到外面去,開闊眼界,練好本領,將來回來改變落後面貌,你為什麼不贊成呢?」
夏青說,「反正小時候就叛逆一點,想跑得遠一點,覺得要幹一番大事業什麼的。」
創業維艱,夏青總是天南海北跑業務、跑展會
就這樣,年僅十六歲,最遠只去過長沙的夏青踏上了留學路。這一走,就是十一年。「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但許久才能收到的珍貴家書,卻是初到異國的小姑娘心裡最溫暖的期盼。
夏青說,「剛開始出去感覺什麼都不懂,沒有安全感,很想家,但我很少哭。但是我媽就……那時候還沒有電話可以直接打馬來西亞,主要靠寫信,應該持續了有三四年至少。你寫一封信至少要兩個禮拜、三個禮拜甚至一個月才收到。」
夏政達隨身帶著女兒的照片
妻子下崗在家,女兒出國留學,身為普通公務員的夏政達感到經濟捉襟見肘,但他堅決不希望女兒去打工。「因為她是個女孩子,只有十六歲多一點,怕社會很複雜,尤其還沒出過遠門,我們很不放心。」夏政達說。
然而事實上,湘妹子的闖勁兒是拘束不住的。
夏青說,「學費和生活費前面一兩年是父母支持的,到後面我基本上是自己工作。我就幫同學轉個學,做做中介,學校返給我們佣金,也做過一些小的貿易,像冰凍的雞爪,比如有人有這個需求,我們知道了,就把信息賣給人家,賺一點好處費。」
十五年的時光,白駒過隙。馬來西亞、澳洲,又到深圳,夏青輾轉多地。父親當初的三樣禮物已經隨行李箱丟失在了跨國航班上,成為永久的遺憾。然而,父親希望她回到祖國的囑託,夏青卻始終牢記。
「第一個,父母是在老家,這是我的根在這邊,我很怕有一天『子欲養而親不在』,因為我離家早,所以我在家的時間是非常非常少的。第二個,我覺得中國發展是非常非常快的,回國機會很好。我小時候,我父母就把我當男孩子養,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對我期望很高。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寫一篇文言文那樣的生日期望,就是希望我以後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啊。我記得我小時候住的那個房子,客廳裡都是掛一牆的。」夏青講到。
抽籤抽到了把角的展位,夏青覺得特別幸運
距離開展只剩最後一天。九月的東莞氣溫依然高達34度,場館裡沒有冷氣,悶熱難當。和別人的展位不同,夏青忙上忙下全靠自己。「人家都是一個team過來,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基本上一個人在中國跑。」夏青說。
下午,父親夏政達的手術完成了,夏青一邊忙著布展,一邊時不時地看看手機,她要在約定的時間給父親打電話。醫生建議術後的夏政達每個月注射一針特效藥。但一針7000塊錢的價錢,讓節儉了一輩子的父親猶豫了,這回做主的還是女兒夏青。
夏青給夏政達打電話說:「爸爸,你現在沒有什麼不舒服吧?我給你講,那個針一定要打,那是治療你眼睛最有效的,雖然比較貴,先打著,不是讓你打三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