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與新的偉大鬥爭

2020-11-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今人類依然處於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並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處在這個大時代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進入了新時代,形成了兩種制度並存與鬥爭過程中「大時代」與「新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充分彰顯其世界歷史意義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一、當今時代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佔統治地位並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這決定了兩種制度的鬥爭和較量將長期存在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歷史時代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指的是佔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從興起、發展到衰亡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其展開中又分為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社會歷史時代的劃分具有客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佔統治地位的「經濟的社會形態」,不同時代的根本性質由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所決定,隨著生產關係的變革,歷史時代的本質也會隨之而改變;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每個社會歷史時代都經歷著不同階級之間的鬥爭,不同時代及其不同發展階段上的階級鬥爭具有不同特點;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同歷史時代前後相繼的螺旋上升過程,人類已先後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歷史時代,當今正處於資本主義時代並正在向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未來將經過長期的社會主義過渡而進入共產主義。當然,這種普遍性的歷史發展趨勢在不同國家和民族會出現特殊情況,走各自具體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是我們認識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科學判斷當今時代本質及其階段特徵的根本依據。

  1.當今人類依然處於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我們的時代,資本主義時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頁)這明確了人類已經進入並正在經歷著資本主義歷史時代。20世紀初,列寧根據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徵,指出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改變,但是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這個時代同時也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從時代的根本性質和人類歷史發展現狀來看,雖然當今資本主義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人類所處的大的歷史時代的判斷並沒有過時。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儘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頁)也就是說,當今人類依然處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佔統治地位並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時代。

  2.當代資本主義呈現出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徵。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這些危機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愈益嚴重,並出現新的階段性特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雖然資本主義國家也進行長期努力,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遏制危機的成效,但是這個危機並沒有真正得以根治,已演變為西方世界全面性的經濟和社會危機,經濟低迷、治理困頓、政黨傾軋、社會撕裂,矛盾問題層出不窮,恐怖事件頻繁發生,社會衝突不斷加劇,資本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不斷下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許多西方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加深,說明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現形式、存在特點有所不同。」(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這些特徵再次證明了馬克思指出的「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歷史發展總趨勢。

  3.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產生以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不斷發展。特別是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使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社會形態嵌入到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世界格局中,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進入了兩種制度在鬥爭中長期並存的新格局。二戰之後,世界上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但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又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於低潮。進入21世紀,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嚴重危機,而中國則在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中不斷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發展,「東升西降」「社興資衰」的歷史發展勢頭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壓力感和危機感與日俱增。

  4.新的特徵和變化並沒有改變當今時代的根本性質。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生產力的角度來看,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主創團隊、基礎理論和核心成果,還主要出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決定歷史時代本質的根本標準——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治理能力依然比較強,生產關係方面的自我調整從來沒有停止過,通過體制內修復縮小貧富差距、緩和階級矛盾的努力也不是沒有效果的。從轉嫁、轉移、轉化危機的能力來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總的來說依然控制著世界經濟和政治規則的制定權、解釋權。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容納新生產力的空間沒有消失,摧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條件尚未成熟,資本主義時代終結的時刻尚未到來。正如馬克思所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頁)雖然社會主義國家的繁榮發展使世界呈現出「東升西降」「社興資衰」,但是「資強社弱」依然是客觀現實,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的力量對比中依然處於劣勢,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時代本質沒有改變。這樣的時代本質決定了兩個階級、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鬥爭將長期存在。

作者簡介

姓名:金民卿 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職務:副院長 職稱: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從一窮二白走向偉大復興——對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的回顧與思考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一書中有這樣的評價:「這一切,顯示了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請看若干歷史片段:——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吃飯問題。發端於農村最基層的包產到戶,是吃不飽飯的農民自己創造的。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鬥爭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問題,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鬥爭,從來都是奔著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去的。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鬥爭精神,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不斷增強鬥爭本領。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品格和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 新徵程,向著偉大夢想前進——從黨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國兩會
    40年的改革探索,中國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改革開放40年實踐探索的最好總結,也是新時代踏上新徵程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 偉大旗幟引領歷史巨變
    偉大思想源自偉大時代;    創新理論指引創新實踐。    「十三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開放合作——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中國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2020年10月14日,深圳蓮花山。    習近平總書記親手栽下的高山榕亭亭如蓋,枝繁葉茂。    「8年了,彈指一揮間啊。選的這個地方很好,樹冠能展開,樹長得也快。」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講的這番話意味深長。
  • 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 論朱彥夫事跡的時代價值
    回首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熔鑄在無數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鬥拼搏、不惜流血犧牲,歷經百餘年的艱辛探索,贏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道路,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 這座延慶的紅色車站,承載歷史開創新時代!
    這座延慶的紅色車站,承載歷史開創新時代! 康莊火車站特殊的地理位置 以及堅實的工人基礎 為延慶建立
  • 我們的時代坐標與歷史自覺
    我們應該在時代坐標中把握新徵程的開啟,甚至應該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思考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國現代化理論繼承了什麼、發展了什麼,以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國現代化理論影響世界,並在此基礎上形塑並發展認識人類歷史命運的歷史自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昭示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跨過鴨綠江》:以「歷史美學品格」再現偉大抗美援朝戰爭
    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松骨峰、寒戰長津湖、上甘嶺戰役……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
  • 新華社評論員:緬懷光輝歷史,共創復興偉業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這裡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黨史、共和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以史為鑑、以史為師,牢記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銘記中國共產黨98年奮鬥史、新中國70年發展史,我們就能從歷史中獲得豐厚滋養和深刻啟迪,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齊心協力共創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緬懷光輝歷史,共創復興偉業,必須發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革命精神。
  • 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啟示之三 力量源泉:14億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中,一幅名為《逆行者》的油畫上,身著藍色羽絨服、背著背包、戴著口罩的甘如意,在前往武漢的高速路口等待通行。
  • 《文明6》中文版發售預告 從石器時代到科技時代
    玩家將創建及帶領自己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邁向資訊時代,並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在嘗試建立起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偉大文明的過程中,玩家將啟動戰爭、實行外交、促進文化,同時正面對抗歷史上的眾多偉大領袖。 《文明6》將帶給玩家與世界互動的新方式:城市現在可以在地圖上實際地擴張,積極鑽研科技和文化可以解鎖新潛能,互相競爭的領袖會依據歷史所記載的個人特徵去追求自我宗旨,而且玩家可通過五種方式之一取得遊戲勝利。
  • 偉大旗幟引領歷史巨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
    偉大思想源自偉大時代;創新理論指引創新實踐。「十三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講的這番話意味深長。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深圳不斷書寫時代奇蹟的成功密碼。
  • 以大歷史觀看新中國七十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不可阻擋
    4.大歷史觀要求從中華文明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世界現代化史等多維視角審視新中國的歷史 湖南日報:超越時空的羈絆,大歷史觀為我們審視新中國的歷史提供了一些怎樣的視角? 陳金龍:審視新中國的歷史,大歷史觀為我們提供了多維視角。 中華文明史視域下的新中國歷史。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新時代如何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險」
    我們黨成立97年來,正是靠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成為一個本領高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而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但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發展處於新的歷史方位,也對黨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從中國夢到新時代:治國理政指導思想一脈相承
    從「中國夢」到「新時代」,思想理論一脈相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有了新時代的政治論斷,這是對執政黨的歷史使命更準確的把握和更深刻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實現了黨治國理政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偉大進步。
  • 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當前,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顯著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 《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 獲首都理論界新聞界讚譽
    ■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 莊宇輝 李萍/文 何凡/圖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上,由深圳特區報和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時代解讀》一書在京引起積極反響。
  • 一本書,一部劇,歷史進程中的時代情懷
    本劇與該書,試圖通過影視與書籍的方式,從歷史的一個側面體現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在中國革命道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實踐。慈舟大學堂創始人時牧先生在開機儀式的致辭中講到:一部劇《浦東人家》、一本書《學習馬克思時牧解》,充分體現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指導地位,以中華文化為根本立場,踐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進行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