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陷阱五花八門網友自編口訣應對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近期,團購網站消費者在享受團購帶來實惠的同時,也遭遇部分不法商家設置的陷阱,如假冒偽劣、貨不對板、服務縮水等一系列問題。最近,網友們發起了熱烈討論,還自編了一套網購消費的「避雷口訣」,幫助消費者們規避團購風險。
團購陷阱五花八門
許多女性美容熱衷於團購,鐵桿團購迷王小姐更不例外。前不久,一張美容團購體驗券寫著「原價1800元、現價8元」,憑券就能從9項美容體驗項目中任選4項體驗。這吸引她買了兩張,沒想到去體驗時她卻接連遭遇不愉快的事情:先是工作人員要求辦理會員儲值卡,接著美容師還推薦增加一套價值30元的排毒護理,結束體驗時又被告知需要支付20元的「床單費」。雖然「被消費」的錢不多,但心情已經大受影響。
團購還須擦亮眼睛
據團購導航網站團800日前發起的「團購一周年服務滿意度大搜查」表明,消費者對團購服務的不滿意集中在四大原因:「團購內容誇大宣傳」成為最大問題,佔28.7%;「團購難以預約」「商家服務態度差」,分別以19.4%、12.9%緊追其後,而引發知名團購網站近日紛紛提升承諾的「過期未消費不退款」問題位居第四。
面對花樣多、變化快的「團購」陷阱,消費者該怎麼辦呢?最近網友們發起了熱烈討論。
網友「胡倩」提出,首先團購網站需要得到認證,若是毫無來源的團購網站一定是打著團購的名號來欺騙消費者。其次,大家寧願多花點錢去信任「黃鑽」即信譽度比較高的賣家,也不應貪圖便宜去購買信譽度低的店家的賣品。
談起經驗,網友「許珠」總結出幾點與眾網友分享:「我每天都要上網瀏覽幾個團購網站,主要是幾個大的,在上面買過東西的網站。個人覺得,化妝品類的東西很難買到真品,餐飲類的團購大多是真實的,攝影、美容美髮的就不一定了,有的商家知道你是團購來的消費,態度非常惡劣。」
網友自編「避雷口訣」
此外,有網友還自發總結了一整套「團購避雷口訣」,幫助大家規避團購風險。
口訣一:電詢商家查隱形,消費規則看短長。有網友表示,團購是一種正常的營銷手段,如果顧客不樂意,商家並不能強求。但也有不少商戶會對團購用戶在一次性器具、增值服務等上面加錢,以期望「來了就要撈回成本」。在這裡,團友們看完網站的描述後,可以事先打個電話到商家,首先可以確認商家是否確有此團購活動,避免上當受騙;二來也可以問問清楚,優惠券到底包含哪些項目、是否有額外費用支出等,這樣就不會花冤枉錢了。
口訣二:貨比三家多比較,細看網評多思量。消費者需要在出手前儘量了解更多團品信息,貨比三家少吃虧。最省事的方式就是通過團購導航網站進行團購。
口訣三:團購謹防「被過期」,維權退款不能忘。適度團購,謹防衝動消費,團購之後儘早預約;對於快要過期的團購券,可以及時申請退款或者事先同商家或者團購網站商量延期。
口訣四:錯過團購逛二手,真假黃牛要提防。網友提醒購買二手團品的團友,由於多數的團購券是以簡訊方式確認,所以建議儘可能選擇通過「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來完成交易。在拿到二手團購券後,應該第一時間與商家進行預訂和消費碼的確認,如果貨不對板,還來得及通過支付寶取消交易。張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