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讓你覺得「魔音繞耳」的洗腦神曲,無論是「像一棵海草海草,隨波飄搖」,還是「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或者「我們不一樣,不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歌詞也很簡單。所以一首歌曲想要變成網紅,是不是歌詞也要做到足夠簡單、朗朗上口?這個問題,由陳柯宇作詞作曲的《生僻字》回答了。不,歌詞足夠困難,也可以紅。
神曲《生僻字》有多洗腦?雖然旋律魔性、節奏洗腦,讓人忍不住跟著搖擺。但……歌詞卻令人不知如何開口,因為隨便挑出一句,都是各種酷似二維碼的《生僻字》……
這首歌的正版已經無法滿足網友們的熱情,於是各種升級版本組團來襲。
中文版
粵語版
化學版
中醫版
不得不說,既燒腦又洗腦。
當初說好的一起學貓叫,你卻背著我學了生僻字……
有人表示哀嘆:原版各類成語都還來不及查字典,化學版、中醫版簡直就是國粹級別,根本不在我的消化範圍之內好嗎!
有人表示消化不良,也有人發揮得淋漓酣暢……
升級版之後,還有唱跳版、校園版,甚至……海外版。
真的是全世界都在唱《生僻字》啊,鼓掌!
生僻字起名:大型翻車現場誰也沒想到啊,這年頭連歌詞也需要注音才能看懂了。很多人一夜之間領悟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諦。
雖然遇到不認識的字很抓狂,但是絲毫不影響一顆愛國心在傲嬌膨脹呢!畢竟,就憑藉這首包含70多個生僻字的高難度歌曲,已經是中文十級測試的水平了。
由於知識點過於密集,加上極速rap式的演唱方式不少人甚至產生了一種自以為在聽外語的錯覺……
一邊為自己的「不學無術」自慚形穢,一邊又為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沒錯,是我學歌的感受。
據說,《生僻字》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曾經的網絡熱詞「又雙叒叕」。因為很多人遇到生僻字不知道怎麼讀,就亂讀一氣。
所以創作者陳柯宇希望通過這首歌能幫助人們「聽音識字」,讓生僻字不再生僻,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漢字文化。
但不少人卻認為,像《生僻字》這類歌曲,其實賣的都只是一個噱頭。歌詞說到底只是一大堆漢字和詞語的堆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毫無美感可言。而且其中的很多生僻字詞,如今早已經脫離了我們的生活。
大概只有在父母查字典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才會猛然發現竟然還有這個字。
這也給很多孩子挖了個大「坑」。比如「龘」,這個字看起來霸氣十足
形容群龍騰飛的樣子,還似乎有飛黃騰達的寓意
所以有的家長在起名的時候卻對它頗為青睞。可是……孩子們真的同意了嗎?
我叫鄒靐龘,別問我這些年考試是怎麼過來的。
我叫龖砉龘,每次寫自己的名字都需要重新查字典。
被父母取名禤靐龘,同學喊我「餵」。
我真的不想叫龘齉齾,這個名字太難寫了。
生僻字起名出問題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學大師章太炎也在這上面翻過車。章太炎,近代中國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名下門生眾多,有魯迅、周作人、錢玄同等。他自恃學問淵博給女兒取名全用生僻字:
章太炎聲明,誰要想娶她的女兒,首先得念得出她們的名字。沒想到等女兒到了適婚年齡,想提親的人卻因為叫不出名字不敢提親。結果章太炎得知之後,趕緊找了個機會告訴大家她們名字的念法,幾個女兒才不至於全成剩女。
父母之愛子,則為他好好取名字。
如今大家開始關注生僻字也並非壞事,從文化保護和研究的角度來說,學習生僻字不僅是有利的,更是必要的。
拿歌詞中的「其靁虺虺」來說,雖然很多人四個字裡就有三個字不會讀
但它其實是出自《詩·邶風·終風》中的:「其陰,虺虺其靁。」其中「靁」則是「雷」的異體字,而「虺虺」是形容雷聲。大概就是這種渡劫前奏的感覺……
當然,我們學習生僻字,也沒有必要跟孔乙己一樣,糾結於「茴」的四種寫法。
生僻字歸根到底還是語言文字,意義在於傳情達意、反映生活。而對於語言文字來說,運用 得體,比生搬硬套重要得多。比如備受觀眾喜愛的《國家寶藏》,臺詞就顯得高雅脫俗。
雖然沒有生僻字,但乾隆爺的臺詞擲地有聲!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文化產生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各種熱詞熱梗層出不窮,只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深究其內涵,更別說留下什麼痕跡。
所以,《生僻字》之類網紅歌曲的出現,則成功地以一種當代青年可接受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到了漢字之美。而人們對這首歌的追捧與質疑也恰恰表明了,其實流行文化的受眾也希望能擁有值得反覆回味、推敲的優秀文化作品。
生僻字既不是洪水猛獸,也沒那麼高深莫測。頂多就是用得好的,是錦上添花,給人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用得不好,就成了車禍現場而已,誰用誰知道。所以怎麼去用,傳統跟流行怎麼完美融合,才是我們應該去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