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同學聚會上再次遇見了大橋。相比上次見面,那個自卑頹廢、找不到一條出路的他,今日的他如同脫胎換骨一般。
然而,就在我猶豫不遠處的人是否是他時,他那超具辨識度的鴨嗓音在耳邊響起:「老兄,好久不見啊!」
我激動地回了一句:「真的好久不見了,你小子如同換了一個人,快說說是怎麼打贏了這場翻身戰的?」
大橋回答:「我的戰術是守,而非攻。」
大橋的回答,讓我想起了《了凡四訓》中的一句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生在世,從未有宿命論之說。是福還是禍,不是由上天決定,而取決於自己的行為。
而想要趨禍得福,就要看自己是否能守住福祉。
在跟大橋接下來的聊天中,我了解到:有貴氣的人,往往是守住了這三點,哪怕一點,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01守住底線
大橋表示:「人字看起來簡單,只有一撇一捺。但這一筆一划都要有力。寫的時候,該展時舒,該收時斂,方能寫好。同樣,做人也是如此,要有底線、有原則,才能有尊嚴的守住自己的人生。」
那麼,何為底線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骨氣。一種再苦再累,也不墮落;再難再遠,也不退縮;再苦再難,也仍堅守原則,永遠保持著不服輸、不自我包庇縱容的傲氣。
關於底線的堅守,《元史》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宋元之際,徵戰不斷,有位叫許衡的人,帶領一眾百姓四處躲避戰亂。然而,時值盛夏,天氣異常炎熱。眾人走了半天,口渴難耐。
忽然,有人發現道旁有幾株梨樹,眾人便一擁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不為所動。其中一人問他為什麼不吃,許衡說:「這又不是你我的果樹,怎能隨意採摘?」
百姓笑他迂腐,說:「這世道兵荒馬亂,梨樹哪還有主人!吃也無妨。」
許衡正色道:「梨樹雖然沒有主人,但我的心卻是有主的。」
故事中,許衡的堅持不吃梨,其實就是守住了自己的心,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線。這樣的人,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無論何時都能不被外界誘惑,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退縮。
就如古人所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一個正人君子在為人處世時,要有自己的原則,該做的事就去做,不該做的事絕不做。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高度與身份無關,但卻與堅守的底線息息相關。我們可以窮點、累點甚至醜點都沒有關係。
只要能吃飽穿暖、日子過得下去,就一定會有轉運的希望。但如果逾越底線,就如同失去了桶底的木桶,再也無法盛水。
由此可知,底線於個人而言,就如腳底下的土地,只有堅定的踩在上面,才有生命。
而當一個人能做到在權勢、利益或災難面前,始終堅守人格底線,守住自己心靈的這一片淨地時,即便現在依然處於困境,不遠的將來,也終究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02守住本心
大橋表示:「人生在世,顏色太多會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雜,會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重,會讓人嗅覺失調。所以,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便是守住本心、回歸本心。」
對於大橋而言,他最大的業餘愛好便是攝影。有時,為了拍到一種鳥類,他可以在叢林中待一個星期。旁人問他為何如此鍾愛鳥類時,他的回答只有一個:「本性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