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網紅?
2017年,「人廣三件套」
喜茶、鮑師傅、哥老官
靠著排成長龍的隊伍成了網紅
到了2018年
單是吃吃喝喝
已經無法滿(tao)足(kong)年輕人的錢包
那買什麼
買鞋!買AJ!
那2019年呢?
最火的是一個小小的盒子
在各大商場裡
經常看到有人拿著小紙盒
開始瘋狂搖晃
這是去年最新的網紅產品——盲盒
什麼是盲盒?
盲盒的玩法說起來很簡單。一個個盒子裡裝著八九釐米高的塑料玩偶,售價在30到90元之間,盒子外觀一致,一般印有該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在拆盒之前,玩家都不知道裡面藏著哪一隻玩偶。
這小小的盒子,還有很多「黑話」
「抽盒」,就是只買某系列盲盒中的一個
「端盒」,就是將某系列盲盒全部買齊
「熱款」,是比較受歡迎的造型
「雷款」,是比較醜的造型,玩家不大喜歡
區別於普通款,玩家還能抽中更特別、更精緻的「隱藏款」。以某款大熱的盲盒為例,售價59元,隱藏款抽中概率為1/144。
你要是抽中隱藏版,那了不得了
倒手賣出去,能賺不少
所以就有很多人
在櫃檯前拿著盒子搖來搖去
隔著袋子,捏來捏去
自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博物館同文物打交道的孫路遙,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入了「盲盒」的「坑」。
「冬天加班結束,或是忙完一個大展,就順帶去商場逛一圈,悄悄帶一款盲盒回家,忐忑又興奮。」吸引孫路遙的,是不知何時出現的盲盒販賣機。
一入盲盒深似海
從此錢包是路人
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盲盒收藏是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
在上海博物館,孫路遙從事媒體宣傳工作。2019年11月22日,長三角文博會開展,她作為上博工作人員駐場。「逛到海上文創店玩起盲盒,本打算抽到重複的就停手,沒想到一連抽了10個都沒重複。」
孫路遙隨後發了條狀態自我調侃:「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配圖是當天的全部收穫,疊得整整齊齊的13個盲盒與拆盒後的玩偶。
90後「塗小小」已擁有200多個盲盒玩偶。她專門買了透明的亞克力展示櫃,靠牆擺放在書桌上,按系列往空格裡填充,看著格子一個個被填滿,「滿足感油然而生」。
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定位於年輕群體。去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擾動的不止玩家
商家搶黃金點位
盲盒之風,擾動的遠不止玩家。商家迅速搶灘商場點位,唯恐在快速競爭中居於人後。「去年5月底第一臺盲盒機測試,8月起加速鋪設,保持一個月10多臺的速度。」上海漫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周蒙佳說,公司原本致力於販售後臺業務,「有個股東常端盒,我們就轉型切入盲盒運營。」
截至去年12月初,咭咭屋鋪設58臺盲盒機,數量居上海前三。國內頭部的盲盒公司則在全國開出100多家線下實體店,鋪設400多臺盲盒機。商場租金報價水漲船高,幾平方米的黃金點位,有商場開價6000元,也有商場報價2萬元。
在盲盒機買盲盒,過程比較簡單,掃完二維碼,就能拿到選中的盲盒。而在盲盒實體店,連購買盲盒的過程也被無限拉長:如何在完全一致的盒子中挑出最中意的款式,增加玩家勝率,本就是玩法的一種。
在世博源線下店,記者遇到一位高個子男生,只見他先是掂量每個盲盒的重量,再搖一搖,放在耳邊聽聲音,一看就是資深玩家。這個過程叫「猜盒」,不同造型,零件數量、重量會有細微差別,如果是袋裝盲盒,通過上手摸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從商家的銷售數據看,盲盒的熱度顯而易見。周蒙佳透露,熱門點位日流水可達一兩千元,「機器上的盲盒價格29元至89元,人均消費59元左右。」
二手盲盒交易熱
「黃牛」趁機抬價
實際上,盲盒的玩法不算新鮮。往遠了說,它像是「福袋」,往近了說,又像是「扭蛋機」,那為什麼偏偏是盲盒在2019年火了?
首先,是盲盒玩偶都很精巧。一位業內人士說,盲盒之所以火爆,離不開潮玩公司「量產」推廣,而大部分盲盒玩偶都很精巧。
此外,盲盒的未知感、不確定感又帶來二手市場的繁榮。熱衷抽盒的玩家不可避免會抽到重複款式,線上二次交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根據閒魚發布的報告,盲盒交易已是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漲了39倍。通常,被炒至天價的都是隱藏款。報告中稱,最受追捧的隱藏款是「潘神天使洛麗」,售價高達2350元。
「黃牛」嗅到商機,趁機哄抬價格,炒作盲盒。但對於真正的玩家,尤其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上班族來說,她們更願意把盲盒視作「成年人的玩具」。「每天抽,看它們擺在那裡,就覺得快樂。」「塗小小」說,「我排斥商家推出的各種花樣抽法,甚至不喜歡人家說它是盲盒,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抽選,而是我真的喜歡玩偶設計。」她認為,應該更理性地對待盲盒消費,不要落入商家套路,或是超出自己經濟能力購買盲盒。她更願把盲盒視作一種陪伴的玩具,甚至開發出新玩法。每天,她會根據要去的場合,挑選一隻玩偶掛在包上。去大學聽講座,帶的是校園系列;去聽音樂會,會帶穿著正式的娃娃。
玩法單一樂趣減
今年將重新洗牌
在尋求新奇的領域,如果玩法沒有更多創新的話,這種精神需要的滿足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就會接近飽和。
「盲盒的出現,恰好符合目前一些人的三缺(缺愛、缺心情、缺刺激)、三愛(愛美、愛玩、愛健康)和三怕(怕老、怕死、怕孤獨)。」復旦大學廣告學系教授張殿元認為,盲盒迎合女性消費者愛美愛玩的心態,其精美可愛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她們的「少女心」,能實現焦慮和壓力的自我消解。「不少玩家稱自己的玩偶為『娃』,一旦建立這種情感紐帶,玩偶就被賦予新的身份,成了一種陪伴的象徵。玩家會帶著自己的『娃』各處打卡拍照,對於孤獨的現代人來說或多或少承載著一點情感的寄託。」
盲盒歸根結底是一種「驚喜經濟」,利用不確定性帶來樂趣。成系列推出的盲盒,也戳中不少人的「收集癖」。
幾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抽盒時的期待、滿足、驚喜、失落,實際上都是商家設計好的情緒。每次買完盲盒,發好朋友圈,小劉短暫的狂喜會歸於平靜,她說:「59元買到的快樂好像只維持了5分鐘。」
如果只有一種拆盒的玩法,它帶來的樂趣會越來越少。選擇「棄坑」的玩家也不少,在閒魚上,就能遇上不少棄坑後打包出售全部盲盒的前玩家。
對於盲盒的未來,張殿元表示:「在尋求新奇的領域,如果玩法沒有更多創新,這種精神需要的滿足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就會接近飽和。」
資本一窩蜂湧入,加上頻繁上新的盲盒,也令市場良莠不齊。「之前試過一個蠻有粉絲基礎的IP,玩偶定價59元,但顧客反饋製作太粗糙。」周蒙佳說,對方後來出了新款,價格降到49元,「我們還是沒答應上機。」盲盒機被潮玩公司視作潮玩「出圈」、觸達大眾的直接渠道,「火越旺,燒得越快,今年肯定是盲盒業洗牌的一年。」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張熠 曹贇嫻
微信編輯:胡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