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不是時代的被動接受者。個體的自我定位與時代的進步、歷史的嬗變融匯在一起,是個人的幸福,亦是公眾的福祉,更是一個成熟民族的底層邏輯。
(開頭緊貼材料,直切主題,語言簡潔凝練。)
細思之,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往往來自他人的映射,就像一束光照射另一束光,一塊拼圖連接另一塊拼圖。中華民族不斷更新著復興拼圖,規模之大,厚度之深,讓人不免有所困惑——個體的拼圖單片會不會淹沒在宏大敘事的中國偉大圖景裡?
(提出質疑——個體單片會不會淹沒在中國復興的宏大圖景中,為寫作設置思辨的「靶子」,讓辯駁變得有的放矢。)
此言謬矣!社會的運作需要每一個齒輪的參與和協調,否則社會的秩序便會一片混亂。或者說,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心理訴求,我們渴望在社會上找到認同和肯定,面這些都建立在群體性的社會基礎。簡言之,社會是我們衡量自我價值的尺度和標準,一旦脫離,個體的價值就會顯得蒼白和無力。
(辯駁理由一:個體脫離了社會,價值就會蒼白與無力,緊扣題意,理由充分。)
倘若進一步深思,不難發現這些質疑聲的背後滲透著對新時代的不安和對中國偉大復興圖景的不自信。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個體向上的通道仍然有著制度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並非紙上談兵,共同富裕的時代篇章也日漸切近。我們關注時事的變遷,也讚美新事物的萌芽;我們朗聲說出對那些不忘民瘼的兩會代表的激賞,也向奔赴一線的武漢醫護人員致以深深敬意。新時代背景的中國,不斷成熟,不斷發展,使得人民各得其所,各盡其能。
(辯駁理由二:個體向上的通道存在制度的保障,人民在中國背景中各得其所、各盡所能,理由充分。)
對於新時代中國的大國氣質和宏大圖景,我們欣然落筆,化為墨痕,給予最大的期許。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更應發光發熱。即使是綿薄之力,社會的累積也能造就炬火和重陽。無論是在校園誦念,還是在書齋握筆,我們也都需知曉江湖事,參知廟堂言。既立意深遠,又立足平實,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同時,不忘修身養德,培養公德、私德,成為一塊有著社會黏性的拼圖。
(由道理回歸現實,現時代青年作為一塊中國宏大圖景中的「拼圖」,並落實在行動中,既照應了命題中「有何行動」的要求,也點明了拼圖具備「粘性」的必要條件。解決問題的意識非常明確,緊切命題意圖。)
少年振衣,亦可做萬裡風帷看,少年瞬目,亦可做萬古清流響。願紅日初升,青年們用自己的雙手,推開破曉,和光同塵,與時舒捲,在新時代落下自己的幸福圖章。
(結尾句式整散結合,靈活整齊;表達凝練,含義深刻;思緒滾滾,情深意切。)
總評:這是一篇訓練有素的考場高分作文,採用辯駁式展開篇章,緊扣題意,自立「靶子」,自行辯駁,層層推進思維,並適時提出自我的認識和思考,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充分體現考生的思考力、邏輯力,是思辨議論文未來寫作的一種「流行」模式,值得借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