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十大新聞」投票評選活動啟動以來,網站總訪問量5萬餘次,投票記錄超3萬條。讓我們一同回顧師生校友共同投票評選出的年度十大新聞,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在新徵程開創新輝煌!
2020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西安交通大學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考察了交大西遷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中共中央任命
盧建軍為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2020年11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學召開全校教師幹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局長王維平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宣布了中共中央關於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任免的決定:盧建軍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張邁曾不再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職務。
盧建軍表示,堅決擁護、完全服從中央的決定,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他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中組部、教育部的科學指導下,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體交大人將秉承西遷精神、堅持不懈奮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交大貢獻。
交大人閃耀在抗擊疫情最前線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迅速響應,短短半個月,分批派出302名醫護人員援鄂抗疫。一附院先後派出5批158名醫護人員、二附院先後派出3批144名醫護人員,以醫者護佑蒼生的使命和擔當,投身這場抗疫戰爭。
西安交通大學組織引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積極投身抗疫研究,並取得了系列成果。學校新冠病毒應急科研項目立項43項;學校選編63份建言成果,向全國相關部門報送《疫情專報》;抗新冠肺炎病毒藥物篩選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梅雪松團隊研發測溫、消毒巡檢機器人;彭年才創辦的企業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榮命哲、孔剛玉團隊研發等離子體活化水消毒設備;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領命國家任務開展疫情傳播與預測分析;肖燕妮團隊聯合國內外專家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風險預測分析;劉躍文團隊開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大數據評估模型;郭佑民團隊研發新冠肺炎肺部感染輔助診斷系統;徐頌華團隊開發在線新冠風險篩查系統;榮海軍、楊朝旭團隊開發抗擊流行性發熱疾病自動監測與預警系統;口腔醫院研發預檢分診系統等。
一附院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二附院黨委書記鞏守平、一附院副院長馬現倉、感染科主任趙英仁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一附院石志紅、劉昱、李潔瓊、徐戰磊,二附院呂建瑞、張正良、張麗等7位醫務人員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一附院援鄂醫療隊、二附院感染科獲「陝西省五一巾幗標兵崗」。
2020年2月7日上午10點整,世界各地的交大師生將電腦、手機屏幕調整為同一畫面,同上2019—2020學年度春季學期第一堂課。為時120分鐘的課程通過直播的方式,以「做好防控、保障秩序、努力工作、提效保質」為主題,報告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為全校師生講解疫情防控期間及新學期階段總體工作部署。
2020年5月6日,西安交通大學迎來首批返校學生。5月7日,全校師生員工以現場與線上直播兩種方式同上「返校第一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介紹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相關工作安排,把「返校第一課」打造成了堅定製度自信、厚植家國情懷的愛國主義思政課。
在總結前期線上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依託智能教室建設,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西安交大探索構建「一二三四」線上線下本科教學新模式:聚焦一個目標、採用兩種直播模式、做實三個服務保障、面向四類學生群體,平穩有序開展教學工作。
西安交通大學
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隆重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和新一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典型。西安交通大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近年來,西安交大以「繪就文明底色 傳揚西遷精神」為文明校園建設主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將文明校園建設納入學校基本建設和議事日程,貫穿融入至立德樹人全過程,取得了豐碩成績和顯著成效,也為學校事業發展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動力。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科創月」活動舉行
2020年9月5日上午,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活動盛大啟幕。
「科創月」系列活動歷時1個多月,共舉辦了357場次活動,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科研平臺、推介了科技成果,拓展了與社會的合作,達到了「天天有活動、院院有亮點、人人有收穫」的預期效果,為展示省校科技創新水平,加快全國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29個研究院、379個科研平臺入駐,2000餘臺套設備到位,研究院運行步入正軌。「科創月」系列活動規格高、規模大、領域廣、亮點多、特色明,是西安交大對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形態的一次探索,成為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的一次盛會,也是展示西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勇於創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成果全面開花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召開,西安交通大學以主持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2020年11月24日,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該團隊成立於2007年,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都承擔著重要的任務。
2020年,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1月16日,西安交大李飛、徐卓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共同通訊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兼具高壓電係數(>2100 pC/N)、高電光係數(220 pm/V)和理論極限透光率的鐵電晶體材料,將有效地推動聲-光-電多功能耦合器件的設計與開發。2月6日,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在《自然》合作發表6篇論文,分別聚焦泛癌全基因組數據畫像、腫瘤體細胞突變的路徑圖譜、非編碼區的驅動突變特徵、基因組結構突變的特徵模式、復現腫瘤的演化歷程和多組學薈萃的RNA變化規律六個方面,有助於科學界在致癌分子遺傳學機制方面獲取嶄新視角。4月10日,西安交大二附院黃強與杜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該研究實現了直視下觀察哺乳動物胚胎發育、以高分辨成像活體觀察胚胎發育的動態過程,有助於研究早期器官形成過程中不同幹細胞的命運決定,並進行細胞譜系分析。7月31日,西安交大單智偉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該研究發現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西安交大共有2個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個項目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20年度學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1項,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7項。12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的獲得,是繼2018年度獲批11項這一歷史最好成績的又一新高。西安交大11項成果獲得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實現「0」的突破,二等獎7項。
2020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榜單揭曉,西安交通大學參與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入選榜單,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順利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標誌著我國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具備自主生產和替代進口的能力。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鐵軍率領的重型燃氣輪機設計製造基礎科學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團隊十年如一日奮戰在科研一線,為實現重型燃氣輪機關鍵核心技術「從0到1」的轉變作出了實質性重要貢獻。
交大教師榮獲「傑出教學獎」
「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2020年11月20日上午,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榮獲傑出教學獎。傑出教學獎由教育部組織設立,以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紮根教學一線、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的高校教師。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西安交大鄭南寧、施秉銀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此外,蔣莊德院士榮獲第13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高靜懷榮獲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會吳文俊應用數學獎,劉躍文被授予「全國禁毒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二附院普通外科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楊惠雲當選「最美醫生」,庫來西•依布拉音入選「最美高校輔導員」,張正良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施秉銀榮獲「三秦楷模」榮譽稱號,王世紹、施秉銀當選第六屆「陝西省道德模範」,紐春萍、楊瑾獲「陝西省五一巾幗標兵」,鞏守平獲評「西安市勞動模範」,鄧景元、王世紹獲評第五屆「西安市道德模範」,周翔獲評「2019CCTV中國創業榜樣」。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2020年度博士後工作綜合評估,西安交大25個參評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均被評為良好以上等次,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醫學工程、數學、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哲學等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優秀。西安交大被評為優秀的博士後流動站數量位列第三,僅次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在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公布的第68批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資助公示名單中,西安交大博士後張國棟等86人獲資助,獲資助人數位列全國第五。2020年,學校已有167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總獲資助人數位列全國第五;7人獲特別資助(站前),24人獲特別資助(站中),3人獲疫情防控專項資助。
西安交通大學持續推進一流本科教育
2020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名單中,西安交大共入選4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入選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
此外,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認定名單,西安交大共有14個項目獲批立項,項目總數居C9高校第一、全國高校第二位。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西安交大申請增設的全國第一個且唯一一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批准。
交大學子在國內外
重大賽事中成績輝煌
2020年,西安交大學子獲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一等獎及以上獎項60餘項;獲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競賽獎勵347項,其中全國一等獎以上30餘項。
2月,交大學子包攬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AI探索賽總冠軍等所有賽項冠軍。11月,交大學子獲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4項、銀獎1項、銅獎2項,主賽道高校集體獎、「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高校集體獎各1項,獲金獎數量居全國高校並列第三位。11月,航天航空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宋思揚獲選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這是西安交大研究生首次入選此項推選展示活動。
西安交通大學用學院幹部互兼
破局學科交叉之困
2020年8月,教育部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10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交叉科學部,交叉學科研究歸屬和發展方向更為清晰。如何破解學科壁壘,組建大團隊承接國家大任務?對此,西安交大下出一招「先手棋」:學科要交叉,隊伍先交叉。11月,校黨委召開幹部兼職宣布會暨集體談話會,啟動35家教學科研單位的30名副職幹部交叉兼職工作,從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層面出發,探索破局學科交叉困境的交大路徑,為西安交大攀登「十四五」高峰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