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做了什麼?籌錢炒房,娶5位18歲小老婆!

2021-01-08 深度解讀歷史

康有為年輕時以天下為己任,慷慨激昂,參加「公車上書」,推動「戊戌變法」,博得了「南海聖人」的美名。然而,他中年以後不僅在政治上右轉,阻礙歷史進步,而且人品道德上也出現諸多瑕疵,讓人不敢恭維。

客觀來說,康有為在戊戌政變上有一定貢獻,經營強學會,宣傳維新思想,對中國近代歷史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這些成績都洗白不了康有為用國家大義偽裝自己的齷齪私心的行為。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做了什麼?籌錢炒房,娶5位18歲小老婆!

戊戌變法失敗後流茫海外,康有為帶著假冒的「衣帶詔」,向海外華僑聲稱自己來為皇帝搬救兵,成立保皇黨四處籌錢,結果把錢用來買房炒房,娶小老婆四處逍遙。眾所周知,康有為的一生有過6段婚姻,也就是說他曾娶過6個老婆。

康有為生在一個封建家庭,難免的他很早就定下了親事,他的元配夫人張雲珠比康有為大3歲,古代講究「女大三,抱金磚」,康有為對這個「大姐姐」沒什麼愛情可言。好在她全力支持康有為的事業,她賢惠大方,還為康有為誕下5個孩子。

後來,康有為連娶5個小妾,都是十七八歲的少女,早年的時候還說得說過去,但是他最後一個小老婆是在他62歲的時候娶得,那個時候張光年僅18,毫無防備的就嫁給康有為了。

康有為與張光成婚後,非常的寵她,康有為十分喜歡這位年輕漂亮又可愛的嬌妻,但是兩人在一起沒幾年,康有為便去世了,張光才26歲就守了寡。康有為不甘心他去世後,年輕貌美的張光成為別人的妻子,於是他在臨終前把張光叫到跟前,要求張光發誓永不改嫁。而張光也真的守住了承諾,終身未再嫁。

相關焦點

  • 公款消費買房,娶3個18歲的姨太太,這就是戊戌變法後的康有為!
    而當時的人們,給戊戌變法總結了個道理,之所以會失敗,那就是:千萬不能把改革的大旗,輕率交到不靠譜的政治投機者手裡。而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物,那就是康有為!康有為,他出生於1858年,在光緒年間考取了進士,而後組織公車上書,才得到光緒帝的賞識。
  • 康有為發動戊戌變法,為何卻連娶五位未成年少女?真相讓人氣憤!
    康有為發動戊戌變法,為何卻連娶五位未成年少女?真相讓人氣憤!一提起晚清末年紛亂的局勢,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會是慈禧太后以及空有一身本領卻毫無用武之地的光緒皇帝,而光緒皇帝妄圖改變清朝制度當中,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便是戊戌變法,要提起戊戌變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公車上書的康有為了。
  •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幹了啥?買幾十套房,娶3個18歲的姨太太
    然而「書生舉事,十年不成」,變法很快就遭到慈禧太后的破壞,推動變法的骨幹力量被殺,康有為只得流亡海外。今天小編重點說說康有為流亡海外後的生活。  不料康有為得到巨款後遲遲沒有進一步行動,反而是蝸居在港,用集資款來吃喝玩樂,讓海內外華人大跌眼鏡。
  • 我們都錯看了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偽君子而已
    提起戊戌六君子,大家的心中滿滿的都是敬意,為了中國民主政治的進步,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民主而流血的運動,譚嗣同在臨刑之前的兩句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成了幾代愛國青年的信念支撐,乃至於現在的小學生作文中動不動就以此增加文採,總之是深入人心,但是我們在崇拜戊戌六君子的時候,還不能忘了戊戌變法中的兩個最重要的人物
  • 戊戌變法失敗前,康有為竟提出「中日合併」,讓伊藤博文來管理中國
    說起康有為,人們很容易想起他身上最重要的一個標籤,「維新派領袖」。當然我們很多人對康有為的認識僅限於中學歷史課本上,歷史上真實的康有為可用「欺世盜名」一詞。可能很多人認為筆者說這個誇張了,其實一點也不誇張。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就開始逃亡海外的生活。
  •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本來可以逃走,為何不這樣做?
    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因此史稱「戊戌變法」。然而,「戊戌變法」只持續了3個多月,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就突然回到紫禁城,囚禁了光緒皇帝,將「戊戌變法」扼殺在搖籃裡。此後,慈禧太后大開殺戒,下令抓捕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人物,並將參與「戊戌變法」的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6人斬殺於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
  • 康有為猝死青島之謎:為何喝完一杯橙汁後就七竅流血而亡
    在自己的描繪中,康有為誇誇其詞,做了不少偽證:"東事戰敗,聯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次日美使田貝索稿,為人傳抄,刻遍天下,題曰《公車上書記》。"如此誇張,好似朝廷高官也不及他。後經過北大歷史教授茅海建的考證,康有為曾組織過"十八行省舉人聯名上書",但最終並非都察院不收這份聯名上書,而是康有為壓根沒有送到他們手中。
  • 戊戌變法倡議者康有為的八字解析
    康有為是學術研究者,其知識之廣令人驚嘆,但是其人品可是不怎麼的,要不怎麼會那麼多人這麼批評他呢?康有為出生的時候是中國傳統文化日漸衰落的時代,儘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還是能夠激勵相當一部分人,但是厚德載物被西方的器的影響及形而下的影響下,個人道德已經不是太關注。當然不一定全部怪人家西方文化,起碼說東方傳統的文化教育已經在人們心目中不是那麼重要。
  • 18歲梁啓超見過康有為,夕不能寐,拜其為師,最終為何反目成仇?
    18歲時少年得志的梁啓超,拜入科舉不中的康有為門下,原以為一生跟隨師父的梁啓超,沒有料到他和師父最終還是走到了反目成仇的那一天,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相互認可?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反目成仇?我們聊聊發生在100年前的他們的那段值得玩味的交往歷史。
  • 戊戌變法後,康有為獨自逃到日本後的奢侈生活,看到這你有多憤怒
    康有為是晚清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別人都說他是光緒跟前的小紅人。而其實光緒之所以為眾人所知,大多還是因為戊戌變法的原因。康有為祖籍在廣東,他自有自詡飽讀詩書,尤其對西方文化感興趣。在清朝甲午海戰慘敗後,在以他為首的7人小團體,開始在光緒身邊推行維新變法。
  •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一時間,關於條約內割讓臺W和遼東半島,以及賠款二億兩白銀的內容,讓眾位學子群情激憤,更有臺籍舉子痛哭流涕。 隨後,康有為寫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聯合了一千多名舉人,到「都察院」上書,史稱「公車上書」。
  • 戊戌變法後,康有為逃到日本後的真實生活,你是羨慕還是憤怒?
    康有為在晚清也算是有頭臉的人物,曾經還有人說他是光緒案前小紅人,出入皇宮都能來去自如。其實這樣說未必有些誇張了,康有為能和光緒有交集,完全是因為戊戌變法。康有為祖籍廣東,自幼飽學經典,長大後尤對西方文化感興趣。甲午戰後,他力推維新而受到光緒的青睞。
  • 關於戊戌變法,100多天影響了什麼事情
    康有為一生只見過光緒皇帝一次!2018年是戊戌狗年,距離戊戌變法已經過去兩個甲子,120年後小編回頭再看,那場變法,感覺一切好像都那麼清清楚楚,一切又好像遙不可及。研究中國近代史,跟中國古代史,是特別有意思的兩件事。兩者研究起來都不容易,後者不容易是史料太少,流傳下來的說法單一,很多事情我們只能信那流傳下來的說話。
  •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可憐光緒
    1898年的秋天,當時還是清朝統治的時期,因為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徹底的擺在世人的面前,而沒有實際權力的光緒皇帝盡全力才勉強算是得到慈禧的「支持」從而實施了戊戌變法,變法最後是失敗的,康有為做了一件事情,不但導致戊戌變法不能繼續,甚至把光緒推向了深淵,朝中的勢力全都掌控在慈禧手中
  • 此人年過60娶18歲美女,是戊戌幹將,去世前提一要求令人不齒!
    尤其是那些接受過西方先進思想教化過的人,他們的想法更為主觀自由,戊戌變法的幹將康有為就是這麼一個人。提起康有為,人們對他的看法可是褒貶不一的,曾經參與了轟轟烈烈的愛國救國運動,但也經歷了落魄流亡的生活。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戊戌年來說說120年前的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了解歷史的朋友相信第一反應都是戊戌變法。是的,120年前的戊戌年,戊戌變法正值盛起。後人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種種,其中歷史教科書上一般歸結為頑固派保守,而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失敗的原因越來越從維新派本身來找原因。「晚清的維新變法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光緒帝沒有實權還是因為維新變化不符合中國國情?」,今天就來簡單說一說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 趣談民國往事:62歲的康有為,如何將小其40歲的六太太娶回家
    對於康有為來說,一些口號只是喊喊而已,或者說喊著讓他人去做,而自己依舊我行我素,就拿「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兩句口號來說,雖說這兩句口號喊得最兇,卻是喊給他人聽,現實生活中,他十分享受對僕人頤指氣使的感覺,在納妾一事上,與他口頭倡導的「一夫一妻制」更是完全背道而馳。說到男女平等或人人平等,康有為晚年家中男傭女僕供其頤指氣使,何來人人平等!
  • 梁啓超和康有為,通過晚年生活就能看出來,誰才是真君子
    梁啓超和康有為,通過晚年生活就能看出來,誰才是真君子。「戊戌六君子」相信是每一位學過歷史的朋友都會學到的內容,梁啓超和康有為也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愛國志士,雖然他們當時的戊戌變法失敗了,但對於近代史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 康有為就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並沒有像康有為和梁啓超一樣,通過日本使領館遠遁海外。而是抱著「不成功,就成仁」的慷慨捨身就義。而當年也鼓吹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啓超卻在之後的人生中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今天咱們先不說梁啓超,專門來談一談康有為。講譚嗣同的文章發表後,有熱心的讀者在底下留言評論說:「康有為和嶽不群一樣,都是歷史上最虛偽的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