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說典故之——鷗鷺忘機

2021-01-08 拍客文昊

鷗鷺忘機,意思是說像鷗鷺一樣,每日與白沙雲天相伴,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與世無爭。出自《列子·黃帝·好鷗鳥者》。後來常用來比喻淳樸無雜念的人及無所猜忌的真誠相處,多用於描寫超脫世俗,忘身物外,傾心山水的恬淡生活。

相傳很久以前,海邊住著的一個漁夫,每天過著打魚生活。有時候,滿載而歸的漁夫,也會將船艙裡的小魚苗撿出來放在船頭,任海空中飛翔的海鷗啄食。時間久了,他和海鷗之間也有了感情,有時候也會落在他身邊或船頭,拍打著翅膀歡樂的鳴叫著。

漁夫的父親聽說兒子和海鷗玩的很好,便跟兒子說,「聽你說那些海鷗跟你很親近,你要不想辦法捉兩隻給我玩玩吧」。漁夫剛開始拒絕了父親的要求,可經不住父親軟磨硬泡的一再要求,最後只好答應了下來。第二日,漁夫出海時,那些鷗鳥仿佛通人性似的,好像也知道他的想法,所以都只在他頭上盤旋,卻一隻也不肯落到他身邊。

人能忘機,鳥即不疑;人機一動,鳥即遠離。只要人內懷誠意,不生機心,行為坦蕩,即使是異類也會與之親善,如果一動邪念,連飛鳥也會感知而遠避,更何況人事呢?所以,你若善良,人世溫暖;你若慈悲,歲月留香。

相關焦點

  • 天天說典故之——九天七曜二十八星宿
    同時七曜在古代神話中也被擬人化,有七曜星君之說,如西遊記中出現的火德星君、水德星君等都是七曜星君。「二十八宿」則是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由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宮組成。每宮有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像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 天天說典故之——納音五行
    如果你留心那些陰陽術士和算命先生給人算命時,總會說某某人是什麼什麼命,講陰陽相剋,談命理相衝這些。其實就是納音五行,今天就讓小編跟你們諞諞這個,看看大家都是啥命。當然,小編不是讓大家講迷信,而是明白其中所說的什麼命理是怎麼回事,讓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見面常說「唐突」,是什麼意思,有何典故?
    有朋友問:見面常說唐突,見外了,請問:唐突是誰?有什麼典故嗎?「唐突」不是個人,也沒有什麼典故在裡面,這是一個簡單的本意詞語。何為「唐」?「唐」,從庚從口。「庚」字本意不明,但大多以樂器、採果實、篩糠器為原型,在古代實有繁盛殷實的意思。
  •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分別說的地方和典故,與道家有何關係?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分別指的是哪裡 有什麼典故 與道教有何關係?福如東海福如東海說的是福氣像東海那樣大。道教東極青華大帝也稱為太乙救苦天尊,另有稱「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簡稱救苦天尊。
  • 見面常說「唐突」,那麼「唐突」是誰,又有怎麼樣的歷史典故?
    典故當然就是來自於「渭水之盟」。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不久,突厥得知唐朝出現了變動,於是頡利可汗就率領大軍南下。李世民先後派出尉遲恭等人前去拒敵,但頡利可汗的大軍還是突然就挺進到了渭水河畔。由於突厥兵馬來得太突然,唐朝的兵馬來不及回援。李世民只好布好疑兵,自己只帶著六個人前去與突厥談判。李世民不懂突厥語,頡利可汗不懂唐語。那怎麼交談呢?
  • 苗族歌鼟中的典故之四:魯班和紫微星君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民間只有喜歡星宿、算命的人或者博學者對其有所了解,唱苗族歌鼟也只有老歌師才懂得唱紫微星君的典故。筆者也是近日翻閱相關資料,才對其略知一二。
  • 天天說典故之——十二生肖(看看它們都缺啥)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成語典故常識之宋朝
    【導讀】中公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成語典故常識之宋朝》,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直接亡於內亂的王朝。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講在這一時期考試中常出現的成語典故。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父子怎麼迅速化解危機?活用了兩個文學典故
    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面對這一人倫慘劇,李淵一句「投杼之惑」後,李世民立即「跪而吮上乳」,父子倆竟然迅速相安無事了。兩人的動作各有什麼含義?背後其實都大有典故,作為受到良好教育的貴族文化人,李氏父子巧妙的互相給了個臺階下,為史上最慘烈的宮廷慘劇順利的收了個尾。
  • 手與足,典故多
    成為典故的「手」,在典源中往往就是喻指。現在很常用的「大手筆」是源於晉朝的王珣夢見神人送給他大筆的典故,據此認為「當有大手筆事」,手加上筆自然會生成文章,大手筆就表示重要的文章了。說到文人才思敏捷,唐代溫庭筠作八韻的詩,有「凡八叉手而八韻成」的傳說,後來他乾脆得了個外號叫「溫八叉」。叉手是一個很快的動作,就是雙手於胸前交叉,這裡用作計時器,如此短的時間就能作出兩句(韻)詩,自是快手。
  • 成語典故之馬革裹屍:原是出自馬援之口
    典故是講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新朝初立。人民還未從戰場上回過神,生活尚未富足之時。北方匈奴屢次侵犯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謂是漢人均殺之而後快。邊境之地,無任何強兵駐紮,因此邊境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當時,有這麼一位人物。馬援,此人能徵善戰,為劉秀打了很多勝仗,是當時著名的一個戰將。劉秀在得知北方邊境被侵略,就派了馬援過去。
  • 我們常說的「牝雞司晨」是啥意思,知道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當然還有一個成語是潘郎車滿,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讀懂了它們的歷史典故,你也就可以熟練應用了。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母雞會打鳴,是違反常規的事情,這個典故和商紂王有關。話說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有名的暴君,嗜殺成性,對底下的大臣也毫不留情,他還製造了很多殘酷的刑拘。紂王寵妲己盡人皆知,歷代皇帝也都寵幸自己愛妃,可沒有紂王這麼變本加厲的,對妲己什麼無理的要求都言聽計從。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蛋定人生】關於雞蛋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之呆若木雞這一成語與鬥雞有關,語出《莊子》和《列子》。據傳,周宣王愛好鬥雞,紀子是一個有名的鬥雞專家,被命去負責飼養鬥雞。10天後,宣王催問道「訓練成了嗎?」紀子說「還不行,它一看見別的雞,或聽到別的雞叫,就躍躍欲試。」
  • 臨淄:圖解成語典故——覆水難收
    悠久的歷史不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眾多名篇巨著,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也流傳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成語典故作為濃縮的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發生和傳承的過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臨淄人。
  •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哪裡,你怎麼看這個典故?
    五千年的歷史底蘊深厚,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古代歷史上,誕生了很多著名的成語和典故,很多即便到了今天還在被提及和使用,比如著名的典故:「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尤其是在看影視劇的時候,可能會經常聽到這句話,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典故出自什麼地方,也不知道他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又牽扯到哪些著名的人物。
  • 「一起讀詩詞」古詩詞中隱藏的文化之美—小學生要知道的文化典故
    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典故」是什麼意思嗎?學習詩詞時,我們會經常聽到這個詞語。「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意思是典制和掌故。在詩詞中,「典故」是指歷史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或者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或事件。「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典故」用得適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
  • 「老馬識途」這個典故是如何運用到軍事上的?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上面這段古文大意是說,齊恆公等人迷失了方向,於是放馬領路,最終找到了歸途,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老馬識途」典故的由來。
  •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大名成語典故——指東劃西 2020-05-15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