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臥於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革裹屍形容參軍時的豪言壯語。
典故是講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新朝初立。人民還未從戰場上回過神,生活尚未富足之時。北方匈奴屢次侵犯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謂是漢人均殺之而後快。
邊境之地,無任何強兵駐紮,因此邊境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當時,有這麼一位人物。馬援,此人能徵善戰,為劉秀打了很多勝仗,是當時著名的一個戰將。
劉秀在得知北方邊境被侵略,就派了馬援過去。馬援也不孚眾望,殺的北方匈奴丟盔棄甲,殺了很多人,讓匈奴沒有實力再次侵犯漢朝北方邊境。因此光武帝劉秀就封他為伏波將軍。
但是,匈奴人居住的地方只適合放牧,不適合耕作。因此,對於漢朝當時的生活物品很是喜歡。過了幾十年,匈奴的人口再一次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向漢朝的邊境發起了入侵。
這時,馬援已經六十二歲了。在劉秀得知匈奴再次入侵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議,並沒有告知馬援。正在大家議論紛紛,商議何人可以為將之時。馬援來到了朝上,請求出戰。
光武帝劉秀知道馬援年紀已大,不適合再次出徵,就委婉地拒絕了馬援。
可馬援據理力爭,說道「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男子漢就應該上戰場殺敵,即是戰死,也是用馬革裹屍而還。今日有此機會,我怎麼可能退縮?」
劉秀不得已派馬援為帥,平復北方戰亂。但是不幸的是馬援在軍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