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差異是什麼?患病應該選中醫還是西醫?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1-01-20 荊山浮屠話健康

#百裡挑一#

很多朋友經常問我,中西醫有什麼區別啊,看病的時候該去選擇中醫還是西醫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怎麼說呢?大多數人一旦發現自己有不適感,多數會去看西醫,一方面是西醫診斷檢查是有科學實證的,而且可以運用儀器看到較為清楚的病灶,另一方面大多數人認為西醫用藥簡單快捷,往往小問題吃兩天藥或者輸輸液就好了。而相對的是,中醫講究的調節人體的平衡,尤其是陰陽平衡,這樣才能保證人體的健康,改善或治癒疾病,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慢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患者在西醫檢查時無法發現問題,但身體仍然感覺不適的情況下,會去選擇中醫。所以說,中西醫兩者是各有優缺點的,至於如果身體不適該如何選擇,我們可以用下面的事例來說一說。

身邊的朋友小李,今年30出頭,是個網絡公司的白領,不過工作並不清閒,跑東跑西,吃喝應酬也比較多,去年五月份感覺自己經常頭痛,睡眠也不好,有一次甚至出現頭暈差點摔倒,休息幾天後上班發現還是有異常,於是他去醫院進行檢查,結果發現血壓高,達到了145/96毫米汞柱,醫生考慮他的生活方式,建議他可以嘗試吃點降壓藥,推薦的是厄貝沙坦。不過小李有些排斥吃降壓藥,因為他擔心一旦吃上了就沒辦法停藥,他就儘量從飲食和運動上來改善血壓,但收效甚微。沒辦法的情況下,他聽從朋友的建議,去看中醫,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以及檢查了血壓後,認為其頭脹痛、舌紅苔黃、小便赤痛,屬於中醫的肝膽溼熱的問題,而且比較年輕,開具龍膽瀉肝湯加減,但由於小李工作的緣故,後來調換為成藥龍膽瀉肝丸,在服用兩周後,加上運動和飲食的調節,小李血壓恢復正常。

其實上面的事例就是一個典型的選擇中西醫的情況,其實並不是說中西醫該如何選,而是要利用兩者的優勢進行相互的輔助,這樣才能選擇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那麼,中醫西醫都有哪些特色?差異如何?適用的病症有什麼不同?

01西醫特點主要是:針對疾病症狀或表現進行治療

我們首先來說下西醫的特色,西醫的診斷就是醫生通過觀察病人身體的表現或者疾病症狀,來了解情況的,比如通過測量血壓、體溫、身高、體重等等,然後再通過生理生化的檢查了解內部的情況,根據這些數據來對患者進行評估,解釋患者出現的這些症狀、病情。所以對於西醫師來說,要了解疾病、治療疾病,就必須掌握現代相關的醫學知識,比如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檢驗學、微生物學、解剖學等等,從細胞到人體的各個系統,都要了解,並且能夠根據確切的數據來判斷和評估。

也就是說,西醫診斷是通過西醫的儀器、設備輔助,通過了解病人的表現找到疾病對人體的影響,由於科技的發展,目前這種技術已經能夠發展到基因的層面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能夠通過先進的醫學手段,跟蹤基因、細胞的病變,並且儘可能地做到消除疾病影響,因此西醫治療的效果比較明顯快速,對於急症或者生命危急的患者來說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對急性病、感染性疾病、創傷以及某些疾病的早期更為適用,治療方法也比較多樣,比如服藥、手術、化療、透析等等。

02中醫特點:則是採用整體觀念和平衡理念進行治療

說完西醫我們再來看看中醫,跟西醫不同是中醫看問題是從整體觀和平衡觀來對整個人體進行剖析的,在中醫的觀念裡,每個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內臟、系統、組織是有相關性的,並且互相依存,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整體出現異常,這裡不僅僅包括實際的肉體,包括情感、心靈等多方面都可能對人產生影響,只有當人整體達到平衡了,那麼人也就處於健康的狀態了。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中醫療法是一種整體療法或者平衡療法。

03中西醫的區別都有哪些?

從以上的情況我們也就能看出兩者的區別,首先就是診斷工具,西醫主要採用的各種儀器進行診斷,而中醫採用的是望聞問切,更多的是醫生的經驗進行指導。其實是理論方面的不同,西醫理論是基於目前科學技術發展的,而中醫採用的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通過了解人體氣血運行來進行指導診療,不過中醫理論使用了超過2000年的歷史,與目前的科學發展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爭議較多。另一個中醫與西醫不同的特點是,患者身患一種疾病或者感染同一種病菌,以西醫的治療方法來說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醫的治療是不同的人可能運用的治療方法並不相同,這個角度看,中醫或許更講究個性化的醫療方式。

此外,中醫和西醫對於疾病看法也有不同之處,中醫會認為疾病是因為患者自身的臟器、氣血、陰陽失衡導致的,而西醫會對應某種疾病,中醫認為疾病是患者自身一部分或某種狀態,有時候甚至不認為這是疾病,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患病的問題,也只是身體機能的不平衡或者機能組織失調的原因,只能通過恢復人體系統的平衡才能治療。

04中醫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雖然中醫在科學發展上處於劣勢,但在不少人的認為中醫與西醫相比,具有較小的副作用,而且在養生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某些疾病可能西醫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但通過中醫的食療、針灸、按摩等手段就能治癒,因為中醫通過這些手段可以讓人們達到陰陽、氣血的平衡。

這麼說可能大家還是有點迷糊,我們再舉個例子,把中醫的一些東西簡單來看:比如中醫講的「氣」,這是中醫常見的一個概念,很多身體的不適都跟氣有關係,但是這個氣看不到摸不著,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其實中醫的氣就可以看作是人體的一種生命能量,這種能量能支撐我們的活動,並且維持人體內部臟器、機能的平衡,所以這種氣多了或者少了,都可能會導致人體出現不適以及疾病,因此我們只要維持氣的平衡就能做到人體健康。

氣的異常一般有三種情況:

1、氣足:這是一種健康表現,人體有活力,精神也好,不容易得病,不容易感冒,吃好喝好排便也順暢,其實人本身就是這樣,吃喝拉撒如果都正常基本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2、氣虛:就是能量不足的表現,精神萎靡,免疫力差,情緒也不好,心裡總是有事的感覺,吃不好喝不好的,還容易出現貧血等情況。

3、氣滯氣於:就是中醫說的氣滯,氣於,是能量過剩出現堵塞的情況,會讓人感覺急躁,沒有耐心,甚至出現暴躁的情況,身體某些部位會有淤堵,疼痛的感覺。

出現氣虛或者氣於該怎麼做呢?比如用中藥、針灸或者按摩,這樣通過藥物或者物理的方式改善氣的流動或者糾正氣的流向,讓其達到平衡,這樣就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05中西醫雖然有很多不同,互補是最好的治療

通過上面對於中西醫的認知,我們能看出來中西醫對於疾病的診治還是有其較大的區別的,西醫多是對於人體組織、細胞,甚至基因進行化學的分析,治療則是針對於這個疾病出現的症狀進行治療;中醫則是看人體的生命能量,治療多是運用較為天然的物理或者藥物方法來進行,而且治療比較個體化,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所以,這兩種治療方法都有其優缺點,與其比較哪種治療方法好,倒不如融合兩者,可以選擇西醫的科學醫療加上中醫的個體化醫療,「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對於某種身體異常或者疾病,哪種治療更拿手更有效,就首選哪種治療,另一種方法可以進行互補,這樣才是最好的治療。

相關焦點

  • 心肝脾肺腎 中西醫各有所指
    看中醫時,常常會聽到醫生說一些名詞術語,如脾胃虛寒、肝腎陰虛等,有些人將中醫概念中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從西醫「器官」的角度理解,就會誤以為自己的脾胃等器官出了毛病,其實不盡然。  中醫五臟主要指「功能」,與西醫形成的歷史背景不同。
  • 中醫認為酒是百藥之長,西醫說是喝酒有害健康,到底該聽誰的?
    生活中我們不管是親朋好友相聚、還是工作需要招待,幾乎都離不開酒。而且在傳統中醫裡面,酒也被認為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東西,中醫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可見酒在中醫裡面的地位。同時,中醫裡面的很多中藥都是需要經過酒的炮製加工才能入藥,認為酒對中藥炮製之後可以引藥性上行,並增強活血通絡散寒的作用。
  • 為啥「冬吃蘿蔔夏吃薑」 看惠民縣中醫專家趣話中醫之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彩 見習記者 段峰 通訊員 付春曉 濱州報導「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民間俗語從古流傳至今,相信很多人不免疑惑「夏天那麼熱,再吃辛辣的生薑,不是火上澆油嗎?」記者帶著同樣的不解,採訪了惠民縣人民醫院中醫專家、副主任中醫師趙洪泉教授,這句俗語究竟靠譜不,其中有何玄機,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人冬天外冷內熱,冬季又多吃熱食,內熱更盛容易上火,蘿蔔性涼正好解內熱。夏季正相反,人內冷外熱,再吹空調吃涼食,體內容易受寒傷及腸胃,所以夏季容易腹瀉,生薑性溫,可以驅寒暖胃。」
  • 中醫治慢病,真優勢還是假概念?
    的確也有一些沒有能力或者德行的個人和機構做壞了中醫的口碑,但中醫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中醫治療慢病究竟是真優勢,還是假概念?近日,知頓專訪了北京恩平中醫研究院院長吳用,嘗試探討中醫治慢病的「表」與「裡」。
  • ​中醫不僅抵禦了中國歷史上321次大型瘟疫,當前歐洲煮大鍋中藥...
    西醫還是不行,還是求諸中醫。還是蒲老出手,從當地的氣象和當年的五運六氣出發,考慮到北京多年陰雨連綿,溼熱交蒸,屬溼溫(不同於暑溫)。改用白虎加蒼朮湯、杏仁滑石湯、三仁湯等中藥方劑化裁,以芳香化溼和通陽利溼的中醫思路進行治療,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 孩子是冷感冒還是熱感冒?醫生教你幾招,這幾方面兩者區別很大
    說到孩子感冒這件事,應該每位寶媽都很熟悉,畢竟這種疾病太常見。可是你對感冒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真的能夠分清楚冷感冒和熱感冒之間的區別嗎?像我哥那種,明明小侄女是風寒出現了不適,他還傻傻的搞不清楚。好在嫂子及時回來,帶孩子去看了醫生,才不至於讓小侄女的病情再耽誤。一般對家長來說都知道感冒分為冷感冒和熱感冒,可是冷感冒和熱感冒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
  • 睿尚源資本:雙管齊下 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系腫瘤
    儘管消化腫瘤疾病讓萬千病患身心俱疲,但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隨著中西醫雙管齊下治療方式的推廣和普及,消化腫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睿尚源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現代醫學對腫瘤治療的認識和理念更新,一個長期的、系統的、有規劃的治療方案正在逐漸搭建完成。在這個階段裡,中西醫的聯合發力治療在整個治療中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 牙齒鬆動怎麼辦,西醫與中醫,如何抉擇?此文可以說講清楚了!
    牙松齒動,選擇「拔牙裝新牙」,還是相信「腎為本,養為主」,你的抉擇,決定了,牙齒的未來!古語云「萬物攝生,莫先固齒」。身體要好,可以說,牙齒的健康是相當關鍵。可以說,牙齒保護不好了,否則身體難健康。#百裡挑一#若牙齒出現了鬆動,去牙科看了,建議拔了,還是遵循中醫推薦「腎為本養為主」呢?到底該相信誰,選擇誰?今天就來仔細談一下。確實如此,在對待牙齒鬆動,中醫和西醫方法,確實是截然不同!西醫 | 拔為主在現代的西醫認為,牙齒的基本保養是清潔。若清潔不到位,口腔內的牙菌斑及牙結石等,就會刺激牙齦,發展成慢性的炎症。進而會導致牙齒出現鬆動。
  • 聽聽醫生怎麼說!
    聽聽醫生怎麼說!有一些專家說,這是由於順產的孩子在出生之時受擠壓形成的淤青,寶寶皮膚嬌嫩形成,之後可以去除,可是為什麼許多剖腹產的孩子身上同樣有這些淤青呢?也有一些專家說,這可能是由於孩子剛出生之後,為了讓他與這個世界儘快適應,護士對他進行拍打所造成的淤青。很顯然,這幾種說法都不太成立,後來終於有了我們有了比較正確且科學地回答。
  • 醫生的作用是什麼
    醫生的作用 醫學是關乎生命與健康的學問。學了醫學才有可能成為醫生,那麼,醫生的作用當然是治病救人,維護老百姓的健康。 關於醫生的作用,有人如此定義:我們所有人的歸宿都是火葬場,全在排隊,醫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隊,時不時的把人從隊伍裡拎出來往後面排排,當然,有的實在拎不動的也只能隨他了! 從中醫來分析,醫生是所有病人健康的「守門人」。醫生可以做到兩件事,其一是幫助已經患病的人祛除疾病的痛苦;其二是幫助尚未患病的人扶起正氣,預防疾病的發生。
  • 中西醫各種說法,你更相信誰
    針對這個問題,中醫和西醫是有不同見解的。中醫認為:「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橫直現者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也。」也就是說,如果寶寶鼻子上有青筋,而且是豎條的說明寶寶的脾胃不好,消化系統差。寶寶若是脾胃虛,消化系統差,不管是吃飯還是吸收都會帶來一連串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孩子自然會不舒服愛哭鬧。
  • 患者打越洋電話致謝:「是黃晶石醫生治好了我的帶狀皰疹」
    回到家裡後,家人馬上陪他到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醫院國醫堂黃晶石醫師接診了他,並且確診吳先生患的就是急性帶狀皰疹。根據吳先生的病情,黃晶石為他進行中醫火針治療。火針一紮,吳先生的疼痛感立刻有所減輕,這讓總是看西醫的他感到非常神奇。
  • 央視報導:大連母親吃中藥母乳餵養嬰兒核酸轉陰 中醫黑又坐不住了
    其中也有不少母親對於通過母乳過藥給寶寶治病有過切身的經歷,如一位媽媽說到:「我兒子4個月咳嗽也是我喝中藥,通過母乳給他治病,不懂中醫的人就不要亂噴了」 還有一位媽媽也說:「我女兒小時也是透過母乳這麼餵中成藥的,反正病都治好了,而且還是多次實踐證明切實可行!」
  • 全國什麼醫院看甲亢好_全國十大甲亢眼突醫院
    核心提示:檢查優惠活動:甲功五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58元,甲功七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99元,甲功八項+四維彩超+彈性成像109元  全國什麼醫院看甲亢好_全國十大甲亢眼突醫院-成都西部甲狀腺醫院是西南地區一家大型專治甲狀腺疾病的專科醫院,在全國甲狀腺專科醫院排名靠前,特聘北京三十年臨床經驗醫師團隊:程肅敏、武春青,擅長診治:甲狀腺結節、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亢突眼、甲狀腺腫大、
  • 孕媽別多想,聽聽醫生怎麼說!
    按照很多老人的說法,「小子難得正當午,女兒難得半夜時」,可見他們對於生孩子的時辰還是比較看重的,老人們都認為男孩子如果在午時這個時辰出生,那麼他就會有更多的陽剛之氣;女孩子如果在子時這個時辰出生,那麼她的身上會有更多的陰柔特性,這種「男屬陽女屬陰」的說法只是老人們的經驗之談,並沒有直接的依據。拋開老人們的說法,其實生孩子在不同的時辰的確有不小的區別,各位孕媽知道嗎?
  • 千人中醫體檢大數據出爐,陽虛體質連續四年領跑!啥原因?
    自己感覺不舒服,但是西醫體檢指標卻基本沒有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呢?近年來,隨著中醫體檢的逐漸流行,讓這一部分人找到了身體不適的原因。 10月21日上午,記者從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20年鐘山膏方文化節上了解到,該院對2019-2020年超過1000名參與中醫體檢的市民大數據分析發現,大部分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陽虛體質的人很多,而且這種體質已經是連續四年領跑了。
  • 【健康大講堂】中醫九種體質,你是哪一種?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中醫科秉承傳統中醫藥文化服務於人民健康,以中醫中藥和針灸臨床為核心,中西醫結合併用。現在我們搬到了新醫院,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引進了新的醫療設備,我們科現在開展的項目有中藥顆粒劑,中藥膏方,中醫定向透藥療法,針刺療法,艾灸療法,穴位注射,埋線療法,推拿治療,貼敷療法,儀器理療法,中醫燻蒸療法等項目。中醫科與山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醫聯體單位,客座教授高繼寧專家定期來中醫科坐診。
  • 知天文,方能懂中醫——十二經脈名稱內涵大揭秘
    有朋友問:中醫這麼好的東西,但真正喜歡、真正來用的人並不是太多,是什麼原因呢? 老馬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簡單來講呢,不喜歡,是因為不信任;不信任,是因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不理解;不理解,是因為看不懂;看不懂,是因為思維方式的問題;思維方式的問題,是因為教育體系的問題。
  • 聽聽醫生怎麼說
    什麼情況是高血壓呢?不妨了解一下。正常血壓是多少?醫生給出專業標準標準的血壓值是收縮壓為90-140mmHg,舒張壓為60-90mmHg,則該區域表示血壓正常,但是當收縮壓高於140,舒張壓高於90,就出現了高血壓的症狀,就要及時調整自己。很多朋友,收縮壓和舒張壓只有其中之一或高或低,這屬於正常現象嗎?需要調整血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