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了解到在大唐盛世,
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個時辰還有一個別樣的名字:
夜半、雞鳴、平旦......
一瞥歷史長河中那斷壁殘垣之間的興衰動蕩,
回眸泉城濟南幾年來藍天白雲,繁星點點的逐步增加,
歷下環保人,又是如何把古老的十二時辰映射在泉城的藍天白雲之下?
卯時 日出(5:00--7:00)
太陽慢慢從東方升起,泉城慢慢從夜裡醒來,環保人的一天也隨之開啟。
最先開啟工作的是尾氣監測,迎著初升的朝陽,生態環境歷下分局的張學濤、姚峰兩名同志的任務是在第一縷陽光照下來之前,趕在早高峰到來之際,將尾氣遙感車和相關儀器設置在重要路段,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人做出努力,違規排放尾氣車輛會嚴重影響大氣質量,通過尾氣遙感監測,把它們從城市的車流找出來,就是迎接泉城藍新的一天。
辰時 食時(7:00--9:00)
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環保人的早餐簡單而又緊張,負責歷下區最東端片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是生態歷下分局環境監察一中隊,由於辦公地點相對較遠,劉毅、亓魯兩名同志沒有時間享受充裕的早餐時間,急急忙忙吃了幾口麵包,就驅車趕到環境舉報事發點,這是一起空氣異味的民生舉報,「老百姓舉報有異味,必須儘快趕過來,晚了可能找不到異味源頭了」。
巳時 隅中(9:00--11:00)
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濟南七月氣溫的可不是玩笑的,無論是陰天、雨天還是烈日當頭,空氣裡都難得有幾絲涼爽,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討論中午要吃什麼了,生態歷下分局環境監察五中隊的徐銘智和孫祥瑞,他們卻騎著電動車,頂著烈日,踏著路面的熱浪,穿街過巷,來到一家家汽修廠實地檢查,進門前,孫祥瑞跟著徐銘智的身後,用手機記錄下這張汗透衣背照片,「一天要換兩次制服,要不然身上味道不好」,隅中時分,危險廢物檢查、油氣回收檢查、「雙隨機」檢查,4家汽修,2家加油站,都留下他們身影足跡,短短一個時辰,行程十餘裡,記錄情況上千字,沒有時間考慮午飯在何方。
午時 日中(11:00--13:00)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陽光最為猛烈,這時濟南的溫度達到了極限,炎炎烈日下,大家都在享受美味的午餐,整個泉城仿佛沒有那麼喧鬧了。飯菜飄香時,環保監測忙,日中時分,歷下分局環境監測站的張德元背著幾公斤的油煙監測儀器趕到轄區某飯館, 「油煙監測這個活,就是要在大家中午就餐,夥房充分工作的時候我們來監測數據,這樣的數據才準確,更有說服力。」 張德元說,因為餐廳的油煙排放口,一般都設置在樓頂,任何遮擋物,所以,就需要一直在正午太陽下「烤」著。
未時 日昳(13:00--15:00)
日昳又名日跌、日晷,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吃完午飯的人們開始享受愜意的午休時間,歷下區環境科普教育基地卻在這時刻熱鬧起來,做為濟南市唯一一家專業的環保科普展館,暑期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中小學生預約來到基地參觀,學習環保知識,基地裡的用科技手段展出互動體驗小遊戲、噪聲體驗屋等環節都讓孩子見識環境破壞危害的可怕,其中「大氣汙染物互動小遊戲」是孩子們當中人氣最高的項目,講解員鄭瓔珂說:「如果單單只是給孩子們講大氣中存在的各種氣體和汙染物孩子們並不能分辨出氧氣和氮氧化物究竟哪個才是對人類身體有害的氣體。讓孩子們通過互動小遊戲把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都消滅,來培養孩子們環境保護知識同時增加孩子們環境保護的意識。」
申時 晡時(15:00--17:00)
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晡時」是第二頓飯的進餐時間。現代人稱作「下午茶」,這個時段是基層的環保網格員顯得忙碌,作為基層一線「觸手」,「下午茶」時間他們行走在轄區的大街小巷,對重點單位進行巡查,將環境監管「觸手」延伸到社區最基層。實行網格劃分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做到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看似小小的環保網格員,職責卻有5大項共計15小項具體監管內容,對在社區層面更易於落實的制止焚燒垃圾、防止關閉取締項目擅自恢復生產,避免廢水直排等,網格員們都監管,上報的職責,把一般的環境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嚴重的環境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環保網格員可以說打通了環境監管在基層的「最後一公裡」。
酉時 日入(17:00--19:0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是古人認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古人在這時候停止勞作,回家休息。這個時刻,也是濟南一天最為焦躁的時刻,下班高峰期,有趕著回家做飯的、趕著跟朋友匯合吃飯的,總之,大街上滿滿都是人人人......汽車鳴笛,交通擁堵,這個時間歷下分局的黨員幹部會積極開展的「我愛泉城、文明出行」活動,配合交警疏導行人車輛,勸導逆行、斜穿馬路、不遵守信號燈等不文明交通行為,引導行人、非機動車文明通行,這是歷下分局一名普通黨員的微信朋友圈內容:「陸續站崗好幾年了,挨凍過,淋雨過,爆曬過,早起過,晚歸過,城市美好小夥伴們都努力過」。文明交通勸導活動開展5年來,歷下分局的全體黨員幹部、職工頭頂烈日,倡導廣大市民環保出行、綠色出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戌時 黃昏(19:00--21:00)
黃昏,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是一天中泉城最美麗的時刻, 環保人「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卻從此刻開啟,一天的工作情況需要梳理匯總,一天的在線監測數據需要記錄分析,而採集的水樣等監測標本,也會在一天中這個時候出來監測結果,交通晚高峰也是環保人的工作高峰,不能有一個錯漏,不能有一絲偏差,辦公室的燈從此刻開始一直要亮到深夜。
亥時 人定(21:00--23:00)
人定,此時夜已深,古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入睡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終於可以回到溫馨的床上,等待著入睡。
然而,建築工地卻嘈雜起來,白天氣溫高不適合施工,很多工地利用這個時間追趕工程進度,晚22時許,歷下區環保網格辦的大氣雲在線監測平臺紅點閃爍,顯示轄區某建築工地PM10數值不斷升高,網格辦工作人員付雲婷立即向局值班員和屬地網格員進行了通報,網格辦主任李強帶著同事趕到了異常點位,看到該工地現場到有機械正在進行土方作業,基本防護設施沒到到位,降塵霧炮沒有按照規定開啟,揚塵治理「6個100%」措施未落實,便及時聯繫現場監管人員,要求及時開啟降塵霧炮、調用灑水車衝洗路面,並現場下達了約見通知,該工地及轄區主管單位也做出了立馬整改的承諾。「這樣的通過設備監測發現問題的巡查我們幾乎天天都會有,精準定位以後,無論什麼時間,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快速解決問題。」
子時 夜半(23:00--1:00)
夜半,此時夜已深,黑的純粹。然而凌晨的濟南街頭,並不像其他城市那麼冷清。由於城市建設發展,街上時常有成隊的渣土車出沒,為了讓渣土車規範作業,歷下環保開展了「藍天行動」夜查,採取「聯合執法、統一行動、頂格處罰、集中整治」方式,聯合交警、城管部門藉助渣土運輸數字監控平臺,嚴查渣土車無資質運、車身密閉不嚴、拋灑滴漏、隨意傾倒、項目單位使用違規車輛等渣土違規行為,在深夜守護著那一份寧靜和道路揚塵指數。
丑時 雞鳴(1:00--3:00)
丑時,又為雞鳴,或是荒雞。此時天色由暗漸明,萬物由昏昏開始變得清明,曙光初現,雄雞啼鳴不已。這個時候,正是濟南酒吧和KTV最嗨的時候,歷下分局環境監察七中隊的轄區酒吧眾多,為切實解決噪音汙染類環境問題和相關群眾舉報案件,規範餐飲酒吧等場所夜間經營行為,隊長孫泉帶著他的隊員經常在這個時間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直接實時噪聲監測,以達到教育、整改的目的,「來早了,他們還不是最吵的時候,來晚了,又吵過去了,只能這個時間節點來查,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寅時 平旦(3:00--5:00)
平旦,即現在所說的黎明之時。第二天的太陽露出地平線,天剛蒙蒙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又重頭開始,熬過了十二個時辰,熬過了最黑的夜,終於迎來了光明與希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下環保人用自己的辛苦指數來換取人民的幸福指數,不靠颳風靠作風,泉城的藍天,泉城的十二個時辰有我們。
趙曉弟